第六百零三章偷梁換柱(1 / 2)

變臣 宇十六 4908 字 10個月前

縣衙大堂內又潮又濕,袁縣令讓人將四麵的窗戶都打開,清新的空氣吹入,將大堂內那股腐黴味刮走了些。

艾刺史發現公案後的江牙山海圖上都是星星點點的黴斑,椅子都有一種滑膩感,強忍著心中不適,示意參見的眾人免禮坐下。左側一排椅子坐著轉運使衙門的官員,以常玉超為首,萬懷傑、段爽、鄒素潔、邱光明以及玉公子熊以安依次排坐,右側則是以袁德成為首的縣衙官員。

江南轉運使衙門是朝庭特派,但名義上還要服從當地州府的管轄,元華江決堤之初,轉運使衙門便派副使段爽到府衙報信,當然同時也送去了一批字畫古玩,東西艾刺史收下了,卻隻回了句儘力救災,等待朝庭處置。

元華江決堤之事能否順利過關,還需刺史大人從中斡旋,所以常玉超姿態放得很低,與屬下你一言我一語地奉承著艾刺史,試探著刺史對決堤的態度。

艾刺史依舊微笑著,滿麵春風,常玉超心中暗恨,每年數千兩珍玩字畫得不到一句實話,不愧被人稱為老狐狸,不過既然吞了餌,豈容你輕易脫身。

“德成的傷勢不要緊吧。”艾刺史轉過頭來關切地問道:“此次賑災德成居功甚偉,本府定會向朝庭奏明為你請功。”

失血不少,袁德成感覺昏沉欲睡,強打精神道:“多謝大人關懷,這些都是卑職該做的事,不敢居功。”

“不知刺傷德成的匪人可能拿到?”艾偉問道:“可知匪人是何來曆?”

向縣丞搶先答道:“尚未拿獲,紀州統正在全力緝拿。那匪人厲害,會飛簷走壁,當時…”

難得有機會在刺史大人麵前說話,縣丞向全洪力求在上官麵前留下好印象,滔滔不絕地描述著當時的情形,有意無意地提及他在袁縣令身後拉了一把,這才讓袁縣令脫得殺身之禍。主簿梁桂才暗暗鄙夷,當時他就在旁邊,所謂的拉了袁縣令一把,其實是這位向縣丞驚慌閃躲,踩到了袁縣令的後襟,客觀上拉

倒了袁縣令。

艾刺史像是聽得認真,向縣丞說得越發精神,其實艾偉心中早將這位縣丞大人歸於誇誇其談之人。等向縣丞說了一柱香的功夫,艾偉打斷他道:“紀州統現在何處?”

袁德成應道:“紀州統發覺有人在災民之中挑唆,意圖造反,方才南門外就發現了煽動之人,被潛伏的龍衛發現,本縣捕頭在抓拿匪徒時還被砍傷,紀大人帶著手下正四處追拿這些匪徒。”

元華江決堤跟刺史的關係不大,但如果災民造反的話刺史就罪責難逃,艾偉變了顏色,坐正身子斂容追問道:“袁縣令可有應對措施?”

稱呼是門學問,方才稱呼德成是朋友或長輩間的關懷,顯得親近,此刻叫袁縣令便是公事公辦,林華縣聚集了十五六萬災民,如果激起民變那艾刺史想平安致仕都難。

“大人,林華縣僅有七十六名衙役,勉強維持著秩序,實在無力應變。”袁德成苦笑道。

“本府帶來了兩百名府兵,讓他們立刻加強警

戒,預防事端。龍衛處自有紀州統安排,如果紀州統有什麼要求,縣衙儘力配合。”艾偉立說立行,立刻召開帶隊的校尉,讓他將二百名府兵分成四隊,在四門幫著維持秩序。

袁德成感激地道:“大人仁厚,此舉防範於未然,那些匪人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艾偉麵色沉重,道:“千萬不可大意。林華縣聚集了十五萬多災民,這麼多人聚在一處是個隱患,要釜裡抽薪想辦法將他縣的災民驅回屬地才妥。”

袁德成有些發急,道:“大人,這些災民皆是大鄭子民,何分彼此,林華縣得大人運來的千石糧,足以支撐到朝庭的賑災糧到來。災民拖家帶口,連日饑謹,無力返鄉,下官認為不能隨意驅趕他們還鄉,否則反易被匪人利用。”

艾偉看著發急的袁縣令,心中微歎,人都有毛病,這個袁縣令勇於任事,心懷百姓,但卻過於好名,同樣容易被人利用,微笑著解釋道:“袁大人勿急,災民之所以齊聚林華縣,一是因為德成你賑災有方,二是林華縣儲糧較多,能夠支撐災民活命,德成之

功百姓都看在眼中,進城之時我雖然坐在轎中,但也聽到頌揚之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