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六百七十章李家訪親(2 / 2)

變臣 宇十六 4487 字 10個月前

得知彤兒為了照料生意仍在化州,要到九月才會到

京中與江安義團聚,連兩個孩子都托付給了冬兒照看,李明性悶聲道:“讓一個出嫁的女兒在外支撐家業,李家著實有愧。”轉過臉來罵兩個兒子(長子李東興、次子李東海)道:“你們兩個白生了男兒身,還是做哥哥的人,除了吃喝玩樂能幫家裡什麼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彤兒的大哥李東興是秀才出身,至於李東海不過是童生,兩人是典型的紈絝子弟,李東海更是為了銀子幫著二爺爺李師成到化州壓榨過江安義,知子莫若父,李明性罵得一點也不錯。

此次江安義調任京中,彤兒自然要跟在他身邊,眼下暫時在化州等候李家派人來交接,李明德的意思是讓李東興或李東海前去,他們兩人是彤兒的親哥哥,比起旁人來要方便許多,同時也算是對二房的扶植,讓二房繼續掌握族中的經濟大權。可是李東興兄弟倆兩人都不願離開江南到化州吃苦,李明德隻好讓三房的李東剛前去。

江安義看到兩個大舅子臉色難看,忙婉言勸道:“嶽父太苛了,彤兒常在我麵前說大哥才學出眾,二哥為人機敏,都是李家的後起之秀。”

李東興和李東海的臉色和緩了些,看妹夫順眼了許多,彤兒娘心痛兒子,嘟嚷道:“哪有當爹的這樣說兒子

的,他倆在家不也在幫你嗎,你年紀大了,東興和東海跟在你身旁,族中的生意將來還不是交給他們打理。”

李明性無奈地搖了搖頭,如果兩個兒子有一人去化州坐鎮,族中再留一人,家族的經濟命脈就握在二房手中,無論族中發生什麼變化,二房都穩如泰山。看到妻子絮絮叨叨地抱怨,李明性道:“安義中午沒吃什麼東西,你去早些安排飯菜,安義該餓了。”

等彤兒娘走開,李明性問道:“安義,此次進京萬歲有意讓你在何處為官?”

對於江安義的前程,李家比江安義還要關注,李家現在與江安義緊密聯係在一起,李家現在最大的倚仗李明行官居九卿之一太仆寺卿,是正三品的高官,但實權不大,在朝堂上的話語輕微,加上作為接班人李明益敗走外任,李家在官場上的勢力大為減弱,所以李明行才會忍辱負重,力勸族人把彤兒嫁給江安義為妾,就是希望在李家勢弱的時候借助江安義的強勢舒緩生息,以求再次崛起。

此次江安義前來李家拜訪,李明德已經召集族人商議過要派人跟江安義進京,鳥隨鸞鳳品自高,跟在江安義身邊可以謀個一官半職,餘慶山、劉逸興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試探江安義口風的人選自然是李明性。

“妹夫深得天子信寵,最少也是個侍郎,我前次無

意中聽族長露了口風,說大伯來信說京中傳言天子很可能會任命妹夫做中書侍郎。”李東興興奮地插嘴道。他是秀才出身,對功名較為熱忱,有心跟著江安義前往京城。李東興的算盤打得精,餘慶山和劉逸興跟在妹夫身邊由秀才變為舉人,而且都做到了七品官,自己和他是姻親,跟在妹夫身邊有他指點幾句,考中舉人不難,至於及不及第倒在其次,隻要能踏入官場,有妹夫和李家在後麵支撐著,怎麼說自己將來的官身也不會低於七品。

江安義剛入京就被派往林華縣,對京中的傳聞來自田守樓的信息,對於自己的官職,各種傳聞都有,中書侍郎的說法倒是首次聽說,這個消息來自李明行的話,應該比田守樓得到的傳聞要真實些,畢竟田守樓交往的人群層次較低,消息的真實性要打折扣。

政事堂下設秘書監(分左右監)、中書院、門下院為丞相之佐,中書院掌國家政令,佐天子而執大政,統和天人,職責有七:冊書(立後建嫡,封樹藩屏,寵命尊賢,臨軒備禮)、製書(行大賞罰,授大官爵,厘年舊政,赦宥降虜)、慰勞製書(褒讚賢能,勸勉勤勞)、發日敕(增減官員,廢置州縣,徵發兵馬,除免官爵)、敕旨(謂百司承旨而馬程式,奏事請施行)、論事敕書(慰諭公卿,誡約臣下)、敕牒(隨事承旨,不易舊典)。

中書院設中書令一人,侍郎兩人,在京官諸多侍郎中,中書侍郎無疑在諸多侍郎中屬於首屈一指的角色,從官階上就能看出一斑,中書侍郎與吏部侍郎是正四品上的官階,其他各部的侍郎都僅為正四品下的官階,而中書侍郎隨侍在天子身側,比起其他侍郎來說顯然要更為親近,以江安義三十歲的年紀成為中書侍郎,那等於說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政事堂的大門,江安義在聽說自己要成為中書侍郎進也免不了心中一喜。

李明性見江安義麵帶喜色,趨熱打鐵道:“京中不比化州,安義身邊沒有得用的人手可不行,再說彤兒一個女兒家為了家族在外打拚,李家有愧於她,我有意選派幾十個得用的仆傭進京伺候,算是補報於她。”

對於嶽丈的好意江安義隻能唯唯,心中暗想這批仆人千萬不要像霞姑那樣拿大,要不然到時反倒讓彤兒難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