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做法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人得道帶挈全族的事在大鄭實屬正常,作為十大世家之一的李家肯把二房嫡女嫁於江安義為妾就是看重江安義的前程,張克濟曾坦言這是兩利的事情,讓江安義進京之時務必要到李家拜訪,加強彼此間的感情聯絡。
親戚親戚,有了往來才有親情,彤兒和冬兒都出身於李家,江安義於情於理也要來這一趟,而且不光是張先生,範師也建議他在李家找尋一個信得過的人做幕僚,一舉數得、兩全其美。
江安義借著李明性的話頭道:“嶽父的好意小婿愧領了,安義定會好生善待李家人。”
順利完成大哥所托的事李明性很高興,笑道:“這些人既然交給你和彤兒,你隻管視他們為自家家人,打罰處治隨意,像霞姑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了。”霞姑之事傳到李家,李明德召回了她,並給江安義和彤兒寫了封信致歉,並來信在化州的李氏族人聽從安排,不得擅作主張。
李明性的表態讓江安義心中一寬,當年霞姑之事確實讓他頭痛不已,好在彤兒堅定地支持他,才沒與李家起大的衝突,後來霞姑被召回,接任的李王氏為人低調謙和,李家逐漸在化州站穩腳跟。
情意亦尚往來,江安義笑道:“小婿此次來李家,有一事相求。小婿此次從化州調任京城,以前的僚屬多留在會野府,因而身邊缺少出謀劃策之人,李家人才濟濟,小婿厚顏懇請能
聘用一兩個才學之士幫我處理日常事務。”
這是意外驚喜,正是李明德希望達成的目的,準備明日正式向江安義提出,沒料到江安義主動提出,這真讓李明性有些喜出望外。同樣感到歡喜的還有一旁的李東興,妹夫想帶人進京,這個好機會當然要近水樓台先得月,找自己了。
李東興輕聲連連咳嗽,就差開口提醒父親推薦自己,可是李明性知道自己兒子的德行,此事關係到李家與江安義將來的合作與融合,肯定要與族長商議一番再做計較。
略思片刻,李明性道:“此事李家求之不得,我會向族長稟明,明日一早召集族中賢達,讓安義自行挑選合適之人。”李東興有些泄氣,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如果族中彙集才學之士,他怎麼排得上號。
吃罷晚飯,李明性便親自去了積善堂,積善堂的燈一直亮到二更。第二天吃罷早飯,江安義隨李明性再次來到積善堂,發現大廳內擺滿了椅子,滿滿當當坐著五十餘人,皆是二十幾歲往上,四十歲往下的青壯。
來的路上江安義聽李明性介紹,今日前來應選的人物都有秀才以上的功名,有十餘人甚至是舉人,在家中讀書準備應試,算上在外任官進士、舉人,江安義心中暗驚世家底蘊驚人,相比之下江家除了自家兄弟外,族人多是農家子,近些年開始有人讀書上進,但要想達到李家這樣的底蘊,沒有三四代人的經營是不可能的。
今天江安義是主客,被安置在李明德的身側,目光從兩旁的李家子弟身上掃過,入眼是一張張興奮的臉龐。十家寒窗不見得得中,中了進士除了前三甲其他人多數外任為官,從八九
品的小官熬起,做到正七品縣令又要十餘年,而跟在江安義身邊,秀才有他指點定能得中舉人,舉人本身有功名有他相助便能為官。
成為江安義的僚屬,自然有機會結識京中諸位大官,甚至見到太子殿下,有這些資本仕途定然平坦。退一萬步說,江安義在士林中聲名赫赫,做他的僚幕一躍便成為士林名士,就算無意官場,寄情山水、悠遊林下也會有無數人追隨奉迎,享受另一種風光。
李東興鬱悶地坐在左下角,這樣的好機會父親為什麼拿出來給大夥,年底分紅的時候少了一兩銀子各房都爭得像烏眼雞似的,怎麼沒見他們“以大局為重”、“以家族為重”。
簡短地說了幾句,李明德把話題交給江安義。江安義謙和的說了幾句開場白,自稱才學不高、見識淺薄,處理事務考慮不周,因而想請兩位賢才幫附自己,時常指點迷津,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