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回國之無問西東(49)(2 / 2)

樂景笑著反問:“你們想讓我留到什麼時候?”

孩子們嘰嘰喳喳叫道:

“等我考上大學!”

“要很久很久!”

“五十年!”

“一百年!”

“要留一千年!”

一千年啊……

塔吉古麗就看到台上的校長眯起眼睛,露出一個很溫柔很好看的笑容,聲音像父母搭在她肩膀的手那樣輕柔。

校長說:

“好啊,我這輩子就留在新疆不走嘍。”

塔吉古麗就高興的咧開嘴笑了起來,甚至都忘記自己醜醜的缺了口的門牙。

……

樂景剛走到學校門口,就被郵遞員叫住了。

“黎校長,您的信!”

樂景接過信,進了辦公室才拆開。

信是吳老師和劉師娘寄來的。雖然二老已經竭儘全力輕描淡寫了,但是樂景還是能看出他們最近過得不是很如意。畢竟時局越來越敏感了。

樂景有些默然。他知道,老師和師娘隻有一個兒子。抗美援朝結束後,很多海外華人都選擇了回國,其中卻不包括他們的獨生子。

於公,師父就是半個父親,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於私,吳鬆儒和劉蓮對他一向關切愛護,在他心目中,早就將他們當做了自己的親人。

他這個做弟子的,有義務要為師父師娘養老送終。

他思索了許久,才一改往日的報喜不報憂,將他這一路來遇到的困難一五一十在信上告知。

新疆的生活雖然自由,但是很苦很累。他們兵團的這些人,就像那口號裡說的那樣: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

樂景現在是兵團戶籍。平時除了日常教學活動外,還要組織學校裡的教職工開荒種地。

剛來新疆的時候,因為兵團主張不與民爭利,所以選擇的駐地都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土地貧瘠,彆說莊稼了,雜草都活不下去。

樂景剛到這裡的時候,還要住在地下土窩窩裡,每次刮沙塵暴的時候,整個人差不多都要被沙子活埋了。

而且新疆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頭幾年,樂景幾乎每周都要留鼻血,身上的皮膚也是經常出現乾裂。終年不散的黃沙,使他得了支氣管炎。現在也沒有CT機不能拍片子,但是樂景對自己肺的情況已經有了預感。

很多一時熱血上頭跑來的知青都受不了這份罪,都哭著鬨著想要回去。

但是……

樂景描述完這一路的艱辛,又在信紙上寫了一個但是,然後開始詳細解說他們這幾年取得的進步。

我國從漢朝時就開始在西域實行了屯田製,一千多年間已經形成了成熟且全麵的方案和流程,所以在經過最初的兵荒馬亂後,很快一切就踏上了正軌。

不過一年,就蓋起了房子,也開辟了大畝良田。

沙塵暴年年來,農科院開始研究改良耐旱作物。每年,兵團都會組織大量人手植樹造林。

他們都有一個夢想,總有一天,要讓塞外的黃土風沙變成綠水青山,讓荒蕪乾裂的土地變成一望無際的碧綠良田。

然後便是現在,在多方人員的配合和支持下,樂景更是在這裡開辦了學校。多虧他這多年在北京和各地經營出來的人脈關係,讓他才能拉來足夠的經費和讚助,不僅得以用低廉的學費招收學生,還能給貧困生發放助學金。

雖然封建迷信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雖然漢民和少民時不時會爆發激烈衝突,雖然窮山惡水黃沙不絕。

但是啊。

在信的最後,樂景寫道: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從心所欲,無問西東。”

這裡是塞外新疆。

這裡生活著北京人、上海人、浙江人、河南人、山東人、東北人……

他們生於或山清水秀或經濟發達的城市鄉村,葬在荒無人煙的塞北沙漠。

幾十年後的春天,清脆的草葉會頂開粗糙的沙礫,荒涼的沙漠會變成茂密的森林。

一個月後,在漫天的黃沙中,樂景咳嗽著拆開了來自北京的信。

信上隻有短短一句話。

“在新疆等我們。”

窗外廣場上,塔吉古麗戴上紅領巾,對著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興奮宣誓道:“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g.c主義事業貢獻力量!時刻準備著!”

(全文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