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現世的佛子寫作“悲懷”,彼世的佛子寫作“佛子”。
實際上,“佛子”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他能舍身濟世,當然也能降妖伏魔。
出家人當以慈悲為懷,但當世事傾覆之時,“佛子”也沒有資格代替世人去行那割肉喂鷹之舉。
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最壞的地步,那“佛子”就必須在中元節前封印或殺死鬼王。
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鬼王是因塵世的不公而誕生的,但死者總歸要為活人讓路,人也不可能永遠活在過去的。
“阿彌陀佛。”“佛子”低念著佛號,事到如今,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借口就是那疑似鬼王的孩子還沒有傷人,能忍住不傷人,證明其本身還未完全喪失理智。
白衣“佛子”自山上踏雲而落,此時風蕭雨肅,那一襲翩飛的白衣卻絲毫沒有沉重濕膩之感,從遠處望去便如同一隻自高處飛落的鳥兒。
悲懷跟著過去的“自己”進入了巴子彆都,此時的巴子彆都一片死寂,沒有絲毫活人應有的氣息。
若非隔著門窗能看見屋內昏睡不醒的百姓,這裡恐怕會被人誤以為是一座死城。但即便看見了,滿城昏睡如死的肉身也足夠可怖瘮人了。
守門的弟子沒有阻攔“佛子”,他們沉默無言地鎮守在風雨之中,避免有人誤入城池從而遭遇了不幸,但“佛子”顯然不在這個範疇之中。
“那孩子去了哪個方向?”“佛子”逼音成線,哪怕在瓢潑的大雨中,他的問話也依舊穩定、清晰。
“城東。”守門弟子回答道,“雨下得太大,河流太過湍急,我們失去了那個孩子的蹤跡。”
他們一問一答,語氣認真得近乎古板,但卻都稱呼那個女孩為“孩子”而不是“鬼王”。
巴子彆都城東出去便是寒江,寒江貫穿整片地域,因城鎮都建設在寒江兩岸,故而此地名為“臨江”。
為什麼那個孩子會跳入寒江,寒江突發大水,又現出天地異象,是否與巴子彆都城中萬民失魂一案有關聯?這都是“佛子”需要調查明了的。
從守門弟子那邊問清楚了所有的情報,確定巨細無靡之後,“佛子”穿過巴子彆都,來到了寒江河岸。
正如守門弟子所言,寒江河水湍急,僅僅隻是靠近,轟隆隆的流水聲便不絕於耳,吵得人幾近耳鳴。
不斷上湧的河水一下下地拍打在河岸上,將兩岸的土地衝刷得濕軟泥濘,水土流失這般嚴重,莫說是腳印了,再過一陣子隻怕是兩岸的草木都會被衝掉。
看來除了“人禍”以外,還要想辦法熬過這水患的“天災”。“佛子”忍不住苦笑。
探查此地的護法弟子說那女孩跳下了寒江,“佛子”沿著寒江走了一段卻沒有發現任何的異樣,便決心跳入寒江中一探究竟,或可見分曉。
然而,佛子的布鞋才剛剛浸入水中,便感覺到一股刺骨的寒意飛竄而上,竟讓堪比合道期的佛修唇齒生寒。
不等他駐足抽身,一道冰冷僵硬的聲音突然從他的後方響起,而他居然沒有感受到任何人接近的氣息:“我若是你,我便不會這麼冒然地下去。”
“佛子”猛然回頭,悲懷也扭頭望去,隻見寒江河岸上遊的礁石上正站著一個外貌奇詭、矮小瘦弱的女孩。
女孩約莫五六歲的模樣,正如護法弟子所言的那般渾身都是不詳的黑紋,身周不斷升騰著邪祟的怨氣,那怨氣之濃烈甚至已經化作了凡人肉眼可見的黑霧。
她在瓢潑大雨中站在一塊布滿青苔、無比滑溜的岩石上,但她卻站得那麼直,那麼穩,筆挺的脊梁好似一柄不甘折斷的寶劍一樣。
然而,悲懷與“佛子”在看見女孩的第一眼,卻是同時露出了悲哀的神色,因為他們都已經看出來了——眼前的女孩毫無疑問,正是“鬼王”。
“阿彌陀佛。”千年的時光何等殘酷,能將好人變壞,能讓壞人從良。但悲懷卻沒怎麼變,雖然不記得從前,他卻做出了與過去的“自己”如出一轍的反應。
“巴子彆都發生了什麼?寒江又出現了什麼異況?”“佛子”看著女孩,悲懷也看著那個女孩,“孩子,你願意告訴我嗎?”
女孩聞言,那布滿黑紋的麵上卻是露出了一絲諷笑,她黑檀檀的眼珠子隱約有血光閃爍,仿佛理智懸於一線,如臨斷崖:“我不願呢?”
“佛子”雙手合十,微微仰頭,名揚天下、聲聞法壇的“佛子”在這一刻顯得那麼拘謹、那麼無措,好似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放:“但你剛才提醒了我。”
寒江一定出現了超出“佛子”掌控之外的異況,而這身為鬼王的孩子竟然還在他險些涉險時提醒了他,這多麼……多麼……多麼的可悲啊?
“休要自作多情。”女孩冷言冷語,她的眼中沒有妖魔特有的殘忍、暴虐,隻有刻骨的冷意,冰得刺人,“我隻是不想讓你驚擾了忘川。”
“忘川?”“佛子”低喃,悲懷卻已是反應了過來,猛然看向了湍急的寒江。
果不其然,下一秒,女孩又露出了涼薄而又諷刺的笑,尖銳地道:“你方才若是跳下去,雖說不一定魂飛魄散,但從此往後便回不到人間了。”
女孩的話語宛如一記驚雷,對千年前的往事早已模糊不清的悲懷終於想起來了,臨江萬民失魂案是源於忘川的陰陽倒逆。
“怎會如此?!”悲懷還未來得及反應,“佛子”卻已經將心中的驚駭道出,“人間與地府唯一的交彙之處隻有幽都,為何忘川會降臨於現世?”
鬼門是陰陽兩界的魂魄引渡之所,而忘川是承載死魂的長河,可以說,忘川是天道法則的一部分,主宰陰陽與生死,忘川倒逆,與天道崩毀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