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仁出宮的時候,走的那叫一個神清氣爽,整整一折子想換的物資,都是金貴的物資,全是海貿交易禁止的東西,都不傻,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出售重要資源。
禮部,周書仁示意謹言進去尋昌義出來,昌義很忙,出來的時候一路小跑,利索的上了馬車問,“爹,您有什麼事囑咐兒子?”
周書仁示意兒子側耳過來,小聲的道:“皇上擬定了交換糧食的折子,你先心裡有個數,順便這幾日與各國使臣聊一聊探探底。”
昌義心想打探消息他熟啊,政績來了,“兒子一定辦好。”
“嗯,行了,你去忙吧,我也回去了。”
昌義的確很忙,現在還接待著使臣,“好。”
下了馬車囑咐車夫慢一些,天冷路滑小心些。
周家,竹蘭回府,李氏忙迎上來,“娘,老家姻親的年禮提前送來了。”
竹蘭聽出李氏語氣裡的遲疑,“有什麼不對?”
李氏道:“董老爺子去世,董家分了家,董家幾房送來的年禮過於貴重了,好像比賽似的,遠遠超出了咱們府上定的禮單。”
竹蘭無語,董老爺子去世一周年都沒過,“多了選出來派人送回去。”
“三弟妹的臉麵?”
“這一次給了董家臉麵,日後隻會更得寸進尺,直接送回去免了日後的麻煩,哎,你三弟他們在蘄州顧不上老家,你幫著做主吧。”
李氏肩膀沉了沉,婆婆將府內的事情全交給了她,她的擔子沉了,“兒媳會處理好。”
“嗯,我相信你。”
李氏見婆婆疲憊,也不再多說什麼了,扶著婆婆回去,等婆婆換了衣服休息,她才離開主院。
李氏抬頭看著天空,想著沒看完的賬冊,天都不藍了,“走吧,還有今年采買總賬冊要核對。”
婆子殷勤的道:“您小心腳下。”
這府內的下人最會見風使舵,周家幾房相處得好,可在下人的心裡,大房才是未來的主子,李氏又立了威,下人的奉承是難免的,還好周家公正嚴明,倒是沒出什麼亂子。
晚上,周書仁回來說了交換的物資,竹蘭小聲的道:“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
周書仁,“嗯?”
“東北邊境不是聚集了兩國的百姓,而且還在持續增加,哪怕兩國沒心思,這些百姓遲早也是事。”
“皇上不會允許兩國百姓入境。”
竹蘭用手指點了茶水在桌子上畫著,“你說在邊境挖溝渠如何?又或是建城牆。”
“建城牆難。”
“那就挖溝渠,日後是邊境的防線。”
利用了勞動力,還消耗了勞動力,邊境的異國百姓想鬨都沒力氣,而朝廷需要付出的餓不死人的混合餅子。
竹蘭又道:“人餓極了什麼都乾得出來。”
“這事不能我提,也不能容川去提。”
“那你想讓誰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