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周書仁翻看著榮恩卿的賬冊,上麵記錄著一筆筆支出的銀子,這些銀子走的國庫,從戶部支出,改建沒花多少銀子,大頭在書籍上。
皇上道:“榮恩卿說需要兩年才能良性發展,你覺得呢?”
周書仁合上賬冊,“榮侯有自己的生意經,他說兩年臣信他。”
皇上幽幽的道:“當初父皇給榮恩卿的商隊,他的確經營的不錯。”
他沒關注過,如果不是前些日子榮恩卿被參,他也不會多過問,問過才知道,榮恩卿每年收入有多少,讓人眼紅。
周書仁覺得經過被參一事,榮恩卿會收斂,加上有了不錯的差事,榮恩卿擅長權衡利弊。
皇上又道:“朕看了你夫人寫的文章。”
周書仁不意外,他和皇上說起就有心裡準備,昨日媳婦才將文章送出去,笑著道:“我還想幫娘子潤色,娘子沒用我。”
皇上問,“那誰幫忙的?”
周書仁道:“明輝。”
皇上挑眉,“你家的孫子都不錯。”
周書仁也得意,“孩子學習自律,臣沒怎麼費心。”
“這麼說就欠打了。”
“還不允許臣顯擺顯擺?”
皇上揮手,“朕還有事,你回吧。”
周書仁站起身問了一句,“皇上,臣娘子的文章如何?”
皇上抬眼,“不錯。”
周書仁更得意了,“臣就知道臣娘子有大才。”
皇上不耐煩的揮手,等老狐狸走了,皇上拿出文章,真沒想到楊氏對教育這麼有見解,這還隻是試水的文章,可見楊氏的確有才能。
太子起身,“父皇?”
皇上放下文章,“你弟弟要是有大格局,朕將書院交給他也放心,可惜。”
太子一聽知道二弟乾的事父皇都清楚,他並沒有打壓二弟,他隻是時不時給些壓力,靜靜看著二弟犯蠢就好。
說來,同樣的排行,二弟比齊王差遠了,根源在於爺爺和父皇管理的朝局不同,二弟成長環境過於幸福。
晚上,周書仁聽昌義說為了明瑞花多少心思,很耐心的聽完,開口道:“你來暗示我對你不夠好?”
昌義,“.......”
周書仁又道:“還是想讓我幫你謀劃?”
昌義嚇的想跪了,“爹,您誤會兒子了。”
竹蘭看不過去眼了,“你兒子都多大了還欺負他。”
周書仁哼了一聲,“多大也是我兒子。”
昌義,“......”
竹蘭噗呲笑著,對昌義道:“行了,你有功夫和我們說,不如多和明瑞說說。”
昌義摸著鼻子,“兒子不好意思。”
為兒子謀劃是應該的,他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當兒子麵說。
周書仁,“所以好意思向你爹我說?”
“您為兒子付出許多,兒子想與您分享,您一定感同身受。”
周書仁不想繼續這個話題,問著,“你確認工匠心甘情願給的手劄?我可不想明日在朝堂上被人參一本。”
古代傳承手劄是寶貝,關乎一個家的未來,能進入工部的都是大師級彆,更重視傳承了!
昌義,“兒子保證對方心甘情願。”
“那就好,行了,你也回吧。”
昌義,“!!”
他還有話和爹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