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仁見兒子憋屈的離開,眼底都是笑,等昌義出門對著媳婦道:“現在知道當爹多不容易了。”
“是,是,孩子們都知道你最不容易。”
周書仁摸著胡子,“明瑞對於教育的確有天賦。”
竹蘭也笑了,“是啊,這孩子很適合做教育。”
周書仁也是俗人,他也期望後輩能多在史書上留名,想一想,小老頭更高興了,還哼起了小曲。
次日,竹蘭帶著玉宜去禮佛,坐在馬車內,竹蘭拿過孫女的手帕,“你的繡工越來越好了。”
帕子上的蘭花跟真的一樣。
玉宜見奶奶喜歡,“孫女也給奶奶繡幾條手帕。”
“不用,繡多了傷眼睛,奶奶不缺帕子。”
她喜歡也不會讓孫女繡,府內養著繡娘,哪裡用孫女給她繡。
玉宜,“奶奶,您真好。”
竹蘭笑著,“你們也好,都是有孝心的好姑娘。”
幾個孫女各有特色,孝心卻是一樣的。
說話間與陶氏彙合,陶氏帶了消息,“我兒媳婦回京住一陣子。”
“回來儘孝?”
陶氏點頭,“兒子惦記老爺子,讓兒媳婦回來看看。”
竹蘭問,“你不高興?”
陶氏的確不高興,“兒子寫信回來說在外任職孤單。”
竹蘭反應一會,“所以你長媳還帶著任務回來的?”
陶氏,“嗯,濯平是汪蔚的長子,所以不會離開京城,兒子意思將濯清送過去。”
她也心疼兒子,兒子隻有汪蔚一個孩子,兒子後院女人不少缺孩子,兒子想念孫子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沒有孩子的府宅太安靜。
竹蘭壓下心裡的不舒服,問道:“老爺子怎麼說?”
陶氏道:“公爹不同意。”
兩個孩子,濯平是長需要嚴格教導,濯清為次被寵的活潑可愛,那是府中開心果,她都舍不得。
竹蘭心想回去問問玉露,“老爺子身子好些沒?”
陶氏,“好些了。”
隨後竹蘭聊天的興致不高,陶氏也有心事,二人閉目養神。
到了寺廟,竹蘭最近一直鍛煉身體,她走動的多爬山也輕巧不少,到了山頂緩一會就恢複了。
陶氏要去祈福,竹蘭想了想也去給家人祈福。
半個時辰,玉宜一直跟在竹蘭身後,竹蘭與陶氏去聽大師講經,示意玉宜自己到處看看。
玉宜道:“孫女去後麵看風景。”
“去吧。”
玉宜帶著丫頭和婆子離開,路過殿內見一位小姐重重的磕頭,她聽著都疼,這位小姐抬起頭額頭紅紅的。
玉宜愣了下,這位小姐長的真好,看著年紀不大,等日長開了一定是大美人。
丫頭見自家小姐站著不走,問,“小姐?”
殿內的姑娘已經起身,玉宜笑著道:“我們走吧。”
後山,玉宜對寺廟很熟悉,很快找到安靜的地方看風景,示意丫頭們也休息一會,一起欣賞山間美景。
她喜歡四季的景色,要說最喜歡,她更喜歡秋日的炫麗。
“姑娘,您沒事吧。”
玉宜順著聲音看過去,竟然是剛才的姑娘,正坐在石頭上貼身的丫頭幫著揉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