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必如此生氣, 此事該如何便是如何罷,難道如此生氣就能改變什麼?”陳嬌對此有些不鹹不淡的。
陳嬌對此反應平常也有理由, 隻能說她的態度代表了時下大漢對匈奴騷擾邊郡、求娶公主的態度——她當然也很不喜歡, 亦不覺得這是什麼好事。隻不過分析利弊的話,就算不喜歡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不這樣能怎樣呢?難道要為了此事與匈奴開戰不成?這些年來, 大漢執行的都是被動防守策略, 對於主動出擊和匈奴打一場, 實在沒有經驗, 也沒有什麼信心能做到這件事。
甚至, 很多人已經忘了, 還有主動出擊這一選項。隻能說慣性思維就是這麼強大,一旦適應了某種思維, 那就是真的改不過來了!
一句‘婦人之見’已經被劉徹含在口中了,隻是最後到底沒有吐出來。劉徹已經看過朝堂上那些國之肱骨的表現了, 再看陳嬌的態度,也不覺得她有什麼好說的,隻能說世上人大多是如此想的。
也正是因為世上人大多如此想, 這才顯出那些不這麼想的人十分珍貴。
劉徹忽然想起陳嫣論匈奴的那些話...她就從來沒有猶豫過,一直堅定地認為匈奴該打!在這一點上, 即使劉徹後來又遇到了和他有著共同想法的人, 她也是特彆了。畢竟, 她實在是太堅定了,在這件事上她連一絲一毫的猶豫都沒有,仿佛這就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這是其他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說實在的, 劉徹遇到的那些誌同道合的青年才俊,就算也讚同他對匈奴作戰的大體方針,也多多少少有猶豫的時候。他們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實態度就在兩可之間,隻是因為他這個皇帝的選擇,所以才跟著走上了這條道而已。
另一部分倒是遵從自己的本心才如此,但也不可能做到一點兒猶豫都沒有。
劉徹收拾了一番內心的情緒,即使心中再怒再氣也隻能繼續處理此事——並不是把竹簡、國書丟出去,這件事就不用處理了。
說實話,劉徹並不想嫁什麼和親公主,就想和匈奴乾一架。不過這事他說了不算,如今大漢內部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料理清楚,實在無法在增添匈奴一事,使得朝野沸騰、人心不穩了!
既然不能和匈奴翻臉,然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開戰。那麼剩下的路就不多了,要麼駁了匈奴的求親,要麼答應。
說實話,其實匈奴的求親要求也不是每次都會被批準...想想也不可能啊!娶和親公主可是很賺的,所得比一次南下劫掠還要多得多,但卻不需要動用兵馬,往往就是和大漢打聲招呼的事兒。
這麼好的事情難道匈奴不愛?就算匈奴明白不能殺雞取卵的道理,所以刻意悠著來,沒有很頻繁地求娶和親公主。那頻率也應該維持在一個極限值上,即大漢能夠承受,但是在頻率高一點點,就要反抗了!這樣的。
但實際上卻不是,和親公主挺多的,但從史載的頻率來看卻不能說真到了那個份上。真要是那樣的話,恐怕也不必劉徹說什麼了,主張和匈奴開戰的人絕對會比現在多得多。
現在大家不緊不慢的樣子,顯然是因為匈奴並沒有影響到身為統治階層的他們的利益啊!
隻能說,大漢雖然忌憚匈奴,卻也不是任你搓扁揉圓的軟柿子,有什麼要求就立刻滿足。匈奴要和親公主,大漢這邊也是看著給的。隻有局麵確實糜爛的不成樣子了,又或者大漢內部也有矛盾,正是騰不出手來處理匈奴的時候,不然和親公主也是看著來的。
不然就真成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匈奴之歡心’了!
劉徹不想答應這次和親,但看看現在朝堂上的情況,自己正是接手權力的關鍵時刻...隻能說匈奴人不傻,這個時候跳出來為的不就是這個?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趁火打劫,可那又怎樣呢?
劉徹也很不爽,可眼看著還真隻能往下跳呢!
也就是說,最終得答應和親之事!
劉徹不願意,甚至為了此事和朝臣鬨了彆扭。最終還是幾個明曉他誌向的近臣勸說了一番,隻道:“陛下不願和親,臣等又何嘗願意!隻是如今陛下尚有大事,不欲與匈奴糾纏,隻能暫且隨他罷了...小不忍則亂大謀,陛下三思啊!”
又有人道:“陛下誌向,我等皆知。正好此事可以用以麻痹匈奴人,讓匈奴以為大漢依舊如昨...留待日後,以有心算無心...匈奴如今自是洋洋得意,卻不能夠長久,遲早有一日得乞憐於陛下啊!”
劉徹最終被說的意動,隻能下令。
“籌備和親公主諸事罷!”這就是同意了匈奴人的請求。
因為這一命令,相關機構開始運轉起來。其實事情也不複雜,主要是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少府和國庫方麵準備和親公主的嫁妝。這份假裝有的部分是國庫出,有的部分卻是少府出。畢竟這場婚事本來就有雙重屬性,嫁妝既是大漢安撫匈奴的好處,也是嫁公主應有的排場。
另一方麵就是公主本人了,從皇室中選擇適齡的公主?
彆鬨了!彆說現在宮內沒有公主,適齡公主都已出嫁,唯一住在宮中的公主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小姑娘。就算有適齡的公主,也沒有將真公主加入匈奴的道理!
自從當年高祖皇帝嫁魯元公主不成,開啟了以諸侯之女代嫁的先河,這件事就成了定例了。每到嫁出和親公主的時候,從諸侯王血脈中選一個就好了。甚至等到未來匈奴地位進一步衰落,還常常有宮人代嫁呢!
王昭君大概是就是代嫁宮人中最出名的一個。
既然開了這樣的先例,而且是對皇帝有好處的先例——雖然天家沒有多少親情,但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是拿兄弟、堂兄弟的女兒充數,還是親生女兒遠嫁塞外,這難道很難選嗎?
而且嫁的不是真公主,多多少少保留了一些皇家體統...即使這也有些自欺欺人的意思。
總之,現在按照慣例,劉徹得從諸多劉姓王主中選出合適的人選,封為公主,送去匈奴和親。當然,這件事並不用他親自去做,一般來說主持這項選拔的是太常和皇後。
太常聯絡諸侯,明旨詔適齡王主來長安。至於皇後,則需要在眾多的王主中圈定最後的人選。
劉姓諸侯王在當年的諸呂之亂中折了不少,但如今諸侯王並不很少。其中有劉徹的親兄弟,也有一些是堂親——都是諸侯王,後宮之中少不了婦人,除開極少數子嗣艱難的,總有那麼幾個女兒。這樣算來,候選的王主可不少。
實際上不然...人總講究一點兒人倫親情,天家尚且如此,更何況隻是諸侯王之家呢。除非真的是那種一點兒不在意的女兒,不然都是舍不得送去和親的。和親不隻是意味著終身再見不到父母親人,再不能回到家鄉土地那麼簡單!隻要了解匈奴內部情況的就會明白,漢族女子真的很難在那裡生活下去。
完全不一樣的風俗製度,差距甚遠的生活習慣。很多人喜歡提匈奴的‘收繼婚’製度,覺得這是對華夏女子的極大折磨,心理上的!然而有一說一,實際上絕大多數和親公主都活不到遇到收繼婚這種事。在那之前她們往往就因為各種不適應,香消玉殞了。
這麼慘淡的前景,諸侯王們隻要有一丁點兒辦法,都會想辦法給女兒免掉這種選拔。
劉氏一族雖然是皇族,但是族內族人管理其實和普通大家族差不多,最多就是因為血統不容混淆,所以更加嚴格一些而已。
基本上,隻要是被承認的劉氏血脈,都會在很早的時候報告太常這邊,然後收錄,兒女都是如此。
而這些皇女皇孫的,但有婚姻嫁娶,也都需要上報族內,然後記上一筆。如果沒有這個程序,這套婚姻就是無效的,類似民間的私奔、無媒苟合。
所以諸侯王們,消息靈通的,想要提前嫁女兒,這是行不通的!因為上報的時候就會被扣下來...這是把劉氏女的婚姻暫時給鎖死了。
但這條路走不通,有的是其他的辦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賄賂。檔次最高的賄賂,能讓女兒根本不必來長安!不過這種極難做到,往往是說動了天子,天子都願意對這件事高抬貴手了。
相對而言,還是在王主們抵達長安之後,再在各處‘活動’更加常見。隻要搞定一個關鍵人物,這件事便算是有了解決的餘地了。
最近很多人都在陳嬌這裡走關係呢,當然了,太後那裡更多。
理論上而言,挑選王主做和親公主,這是由陳嬌主持的事。但作為宮廷之內的事情,長樂宮的太後真要插手,她難道還能攔著?索性陳嬌一向對挑選和親公主這樣的事毫無興趣,不然真能為了這件事與王太後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