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二年對於大漢來說,尋常而又不同尋常...這一年和劉徹過去的執政年份似乎沒什麼差彆。不外乎治理國家,處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皇帝當的久了,過去覺得頭禿的事情也平平常常起來——不外乎外政、內政,外政上值得大漢重視的也就是匈奴,其他的都是介足之蘚。至於內政,朝堂上早就收拾乾淨了,各種需要處理的事不值一提。真要說有什麼為難的,那大概就是錢了。
但隻說是‘錢’,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劉徹皇帝當的越久,對此感受就越深!過去當太子的時候,感覺不到錢有多重要,一方麵是因為傳統教育裡會下意識地鄙薄錢財。所以文人要視金錢如糞土,所以武人得重義輕財。總之,在華夏的傳統文化裡,直接談錢財,總是有些讓人不好意思的。
漢代在這方麵比後世一些朝代要好一些,不至於大呼‘銅臭’這樣的詞。普通民眾更是用‘錢財’衡量很多事...沒錢在這個時代是真的會遭到鄙視的,而且是全社會都認可的鄙視。
隻能說,光光有錢,在這個時代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如果沒錢呢,即使貴為王公貴族也會抬不起頭來。
然而即便如此,在頂層位置上,大家還是不太願意太過於強調錢財這件事的。劉徹當時都是太子了,就算是為了儲君不變成一個斤斤計較錢財的市儈之人,老師在教導他的時候也不會太過培養這方麵。
儲君當然最好有一些理財觀念,但如果儲君看這種事隻能著眼全局、全天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也變得財迷,說實在的,這不是一個國家的福氣——看看曆史上熱衷於個人財富積累的皇帝就知道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皇帝都是將自己與國家割裂開了。
所謂‘朕即國家’,如果不能理解這個,皇帝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皇帝得意識到,全天下都是他的財產,而不是天下是天下,自己則有私產,自己得從全天下壓榨錢財充實自己......
還有另一方麵,劉徹當太子,以及後來繼承皇位的時候,國家底子都太厚了!不同於他之前的漢家天子,多少都過過苦日子,知道錢財積累起來不容易,知道窮日子難過。劉徹可以說是老劉家到現在為止開局最好的皇帝,這樣的他對於花錢是很有心得的,也敢與辦大事,但要說他對於‘收支平衡’有什麼概念,那就是高看他了。
但是這方麵的意識不可能一直沒有,皇帝的位置上坐久了就能明白,天下大小事其實都是在圍繞錢打交道。
是的,很多其他方麵也很重要,比如說人心,比如說帝王術,比如說‘勢’,等等等等吧。但所有的問題最後都很容易歸根結底為一個錢字——這是指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局勢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又或者內部結構有了不可挽回的錯誤,那就算有錢也沒用。不過說實在的,如果有這類問題,這個國家也不太可能特彆有錢。
彆用宋朝舉例子,真正看宋朝的曆史就知道了,這並不是一個短命王朝!在沒有燕趙作為北方屏障的前提下,能夠堅持那麼多年,本身就說明其有自己的厲害之處了。如果沒錢,宋朝隻會更難過,崩潰地更早!
至於說宋朝本身的一些問題,哪一個王朝又沒有自己的問題呢?
宋朝壓製武官?明朝中後期這個風氣是一樣的,如果不是文官出身,領兵再強也沒用。宋朝的三冗?清朝還有不斷擴大的八旗作為負擔呢,滿人生下來就有落地錢,靠主子(皇家)養活!......
這種情況下,說今年的為難之處在於‘錢’,確實沒有意義,因為哪一年有為難,都可以說是錢!要是有錢,哪會有煩惱啊!
就像劉徹前些年,將朝堂牢牢抓在手中,對匈奴作戰開始走上正軌,國家也沒有太大的財政問題。那個時候,就算是天災**、戰爭開支等等都有,日子一樣過,從來沒有頭禿的時候!
因為有錢,什麼都可以解決。
但是這樣好日子這幾年也越來越少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攢錢是不少,號稱府庫裡串錢的繩子都爛了。但就算是裝滿了的府庫也有消耗完畢的時候,不是因為積攢的少,而是因為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件事上,劉徹越發感受到了捉襟見肘。
就好像各個地方忽然都成了吞錢機器...其實哪裡是突然的事,該花錢的地方一直要花錢。隻不過以前有過去的積累做支撐,所以之處超過收入一些些並不要緊。隻是這些年老本吃完了,這才顯得難受起來。
但是國家的難處就在這裡了,一旦發動起來,輕易不能停,一旦停下來問題才會更多!
比如說,對匈奴的作戰。沒有開始還好,一旦開始,開弓哪有回頭箭!這個時候大漢說不打了,不隻是匈奴願不願意就此擱置戰爭!更重要的是過去的投入可就打了水漂了!匈奴是草原上的民族,這類民族的特點就是恢複生氣很快。
因為他們的擴張手法有的時候是很粗暴的...比如兼並草原上其他的遊牧民族,又比如說殺了弱勢的遊牧民族,男人隻留下比車輪還矮的孩子。女人則留了下來——隻需要很短的時間,這些女人就能生下匈奴人的孩子。
這是大漢無法做到的。
後世的學者有過一種說法,在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的碰撞中,天平往往會向落後文明傾斜。所以羅馬毀於北方蠻族,所以中原華夏會被北方遊牧民族傷害,彼此之間爭鬥數千年!
即使是在現代,科技發達,文化昌明的時代也是如此!
所以很多人說,歐洲會死於難民,美國會被墨西哥摧毀——不是國家的摧毀,而是文明的摧毀!難民去了歐洲,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以及社會安全隱患,與此同時,他們的生育率也遠高於本土居民。至於墨西哥和美國的問題也差不多,在墨西哥移民越來越多的現實情況下,一個墨西哥化的美國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當歐洲文化被難民帶來的非洲文化、□□文化衝擊的支離破碎,美國被墨西哥移民以及越來越多的墨西哥後裔掌控住了主體...這些國家還存在,但國家的內核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某方麵來說,這就是‘死亡’。
所以,大漢不能停下來,隻能不斷地進攻,不斷地逼迫匈奴,徹底將其擊倒!不然的話,將來就得麵對一個更加棘手的對手。
在國家機器不能停的情況下,國家的錢不夠了,選擇麵是很窄的。說得籠統一些,就是開源和節流——然而節流麼,節流是不可能節流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節流。
一方麵是劉徹過慣了大手大腳當家的日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怎麼可能開始縮手縮腳過日子!另一方麵,對於大漢這樣的國家來說,各種開銷說出來都是天文數字,扣扣嗖嗖節省的那麼一點兒,說實在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很難有大用。
除非劉徹狠得下心,厲行節約到某種程度...但那怎麼可能呢!就算他肯,朝臣也不肯!皇帝就該有皇帝的樣子,適當的節省可以說是‘賢德’‘節儉’,節省過頭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皇家應有的禮製和威嚴都不存在了,這對於士大夫來說,可是天塌地陷的大事!
所以說,最後的選擇就是開源!這些年,劉徹想了不少辦法弄錢——當然不是他一個人想,身邊還有很多人給他進言獻策。這些辦法確實弄來了錢,但始終沒有出現能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多就是做個縫縫補補的修補匠而已。
然而話說回來,麵對國家開支超過收入,年年財政赤字,而且還是沒有太多辦法花‘未來的錢’的古代,除了縫縫補補,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可想了。而且仔細想想,即使是現代社會,失控了的財政赤字也一樣沒有解決辦法。
...總結一下,元狩二年對於大漢來說,是一個戰爭年份,這一年的戰爭多是真的多!
這一年,除了開年的冬季(此時的曆法,不是‘春夏秋冬’這個順序,而是十月為正月,所以一年應該是‘冬春夏秋’這個順序),其他三個月,幾乎都在對匈奴作戰,而且還都是大戰!
這一年也是霍去病的年份,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大作戰都有他的身影,並屢立奇功。可以說,他靠著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與大將軍比肩了...大將軍即衛青,也就是他的舅舅。這一年,霍去病才十九歲,弱冠都稱不上。
讓人高興的是,這些大戰大漢都贏了...也正是因為這個結果才成就了驃騎將軍霍去病的高光時刻。然而,贏得戰爭果然喜悅,但在大漢百姓為這些捷報所振奮的時候,榮光背後的苦澀卻也不得不背負。
大漢...現在缺錢啊!
打仗需要錢,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更彆說練兵養馬之類的天文數字了。而打完仗贏了,一樣有巨額開支等著呢!將士們流血流汗,不能讓他們寒了心,這也是為了日後更能激勵他們勇猛作戰。
這幾年,因為財政上的困難,國家加大了各種稅賦。國家收的錢變多了,卻也把一些羊給薅禿了。這些年,被迫出賣土地,由小地主和自耕農淪為佃農,甚至奴隸的越來越多!
世家大族、地方豪強、有錢人...這些人交賦稅可不會像小老百姓那樣老實!不報、少報、瞞報等等手段層出不窮。而老百姓淪為奴隸也意味著可以收稅的人口變少了(很多按人頭收的稅種都不會找到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