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清誌,醫師,淮陰未長縣人,其祖為朝廷禦醫之列,及父,辭官乃歸,隱於鄉野,不以祖輩為傲,苦研醫術,術成著書……”
“紀墨,紀清誌之子,獨此一子,鐘愛非常,其母早喪,幼時便帶於身邊,耳濡目染,教授醫術之道……四歲知悉千種藥材特性,五歲炮製藥材,六歲學望診,七歲會切脈,八歲已隨父踏遍南域諸城,廣研醫理……十五歲,已有《紀氏醫譜》初稿隨行……一生未婚,無子,養子有四,分彆為紀言,紀念,紀君,紀安,傳其醫術,以廣紀家門庭……”
“其人行醫數十載,後遇河陽王,醫治其疾,得其嘉賞……是時,醫術門庭,敝帚自珍,難以廣傳,紀氏有意興醫,傳業天下,願普世之人,未有因病而死者……更著養氣功,可延天壽,立足於《紀氏醫譜——脈經篇》,通習經脈者,皆可習之,氣感一生,誅邪難侵……”
“其上,原有一師兄齊鵬,天錫魏縣槐村人士,七歲因瘟疫逃亡,十三歲始入師門,少時於紀氏醫館安身,後……後再無所聞,未知下落如何,偶爾記起,歎息而已。”
“醫者難醫者,在心,在情,在意之所變,瞬間流轉,難以定矣。”
“老夢將死,見後世之展廳列陳,知此書可傳世三千餘(年),夢醒而笑,知壽終當在此日,遂做彆篇,夾於書中,望後世有人觀之,莫忘先輩……紀墨絕筆。”
這樣一篇文字被翻譯成現代語言,廣而告之,不少人還在網絡上熱議其中種種,有人開始拿出家譜翻閱,表示自家就是那紀君所傳,如何如何,更有人被最後一段文字所驚,莊周夢蝶之事,真耶,幻耶?
若幻,又怎麼如此精準算計,知道遺此一冊呢?
這篇文字,據說是夾在書冊的夾層之中,尋常翻閱,幾不可得,哪怕是現代的水平,能夠從中取出來的文字也多有殘損,即便如此,文字中的內容,也讓很多人嘩然。
“擦,這不是課本錯了嗎?我還記得自己答過一題,問對醫術傳世貢獻最大的人是誰,答案是河陽王。現在看來,應該是紀氏啊!”
“河陽王也沒錯啊,若不是河陽王支持宣傳,哪裡能夠傳世,憑著一個普通大夫嗎?”
“什麼普通大夫,分明是禦醫傳承!”
“就算是禦醫傳承,也都是辭官之後了,能有多少名聲,不是河陽王,怎能……”
“可是,之前不還說是河陽王精研醫術,方才有了那《紀氏醫譜》嗎?以前我就奇怪,為什麼叫‘紀氏’,這不是說是姓紀的人的醫譜嗎?果然,就是紀氏的。”
“就是,就是,還有人說什麼河陽王是異姓王,真是歪理邪說!”
數千年曆史,能夠名列其上的人名實在是少之又少,皇帝一脈,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名列其上,更不要說一個相對偏遠的宗室河陽王了,沒有史官為之傳記,青史上,也不過是一筆“河陽王獻書”,便可略去此人了。
對政治變局沒有什麼貢獻,不涉及曆史大事件,最後能夠留名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河陽王哪怕有醫書一事,也隻在野史之中又多了幾筆而已。
“咳咳,你們都不好奇那養氣功是怎樣的嗎?”
“氣功嘛,說不定又是那種欺世盜名的東西,《脈經篇》都沒有了,咱們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啊!”
“古人見識愚昧,說不得是誇張說法,咱們都知道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更健康,說不定那紀墨就是哄著河陽王運動,這才讓河陽王成了著名的長壽老人。”
“我看也是,哪裡可能延壽呢?”
“河陽王那樣尊貴,醫療資源充足,說不定平時保養好,這才……”
不知道多少人為了這篇文字之中提到的東西議論不休,網絡上更是熱鬨,一個接著一個,不知道多少猜測出來,更有人對紀墨那誇張至極的自述而笑噴。
“古人還真會吹啊,四歲就知道藥材藥性了?”
“還彆說,我記得早年間也有是這樣寫的,哈哈,瑪麗蘇湯姆蘇啥的,鼻祖啊!”
“可不,鼻祖就在這裡啊!快來拜見!”
“不至於吧,就算是有誇張美化,也不至於如此吧!”
“弱弱地說一句,你們不覺得可能是真的嗎?”
“怎麼可能,你還記得自己四歲的時候嗎?說不定還在玩泥巴……”
“禦醫世家嘛,說不定真的可能呢?”
本來對這冊醫書並沒有多少關注的人,也因為這越來越熱的話題而關注起來,他們更不相信的是這篇文字之中所言的成就,竟然那麼早就有了解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