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我買了兩處房屋,”李滿囤告訴王氏:“一處是宅子,對方就在孔廟和縣學的對麵,大門開在百歲巷。”
“這宅子大,比咱們現在住的宅子大,有三十來間房屋。”
“另一處是個鋪子。”
“鋪子就在北城門口。”
“就是鋪子不大,統共才一個門臉。”
“這鋪子,我打算賣糧。”
“我算了,咱們糧食直接賣給糧店不合算。”
“一石穀子才500文。”
“一石穀子可出七鬥精米,兩鬥米糠,一鬥碎米。”
“但一石精米就要一千兩百文。”
“這相當於一石穀子加工費就要三百四十文錢,而且還有許多的米糠和碎米剩下。”
“咱莊子裡就有磨坊和牲口,咱們糧食雖然不多,但一年也要賣三十多石。算下來,也能有十來吊錢。”
“給莊仆們四吊辛苦費後,咱們也能得六吊。”
“而且,咱們還可以收糧食加工。”
“還有,咱們有9000斤玉米要賣呢。”
“這個玉米的加工費便宜點,但一石也有200文,這9000斤,就是50石,也有10吊錢。”
“其他似紅薯粉,麵粉之類的,也都能賣。”
自從秋收得了幾十石糧食後李滿囤便一直留心賣糧的事。進城逛了幾家糧店打聽過收賣加工糧食的價錢後,李滿囤便覺得糧店生意他能做––他有糧有人缺的隻是一個鋪子而已。
橫豎他糧食也不多,一個門臉的鋪子就足夠用,故才趕著買了個小鋪。
糧店這筆賬,李滿囤擱心底已經翻滾了無數次,故當下說得是流流下水,沒打一點愣。
王氏聞言,自是點頭不已––李滿囤的賬算得太快,王氏的腦筋根本轉不過來。但這又有啥關係呢?王氏想:橫豎鋪子、糧食和人工一切都是自家的,最壞不過是糧食賣不出去,自家吃而已。虧不了錢。
隻要不虧錢,王氏啥都不怕。
前世還在念幼兒園就被親媽給送去學珠心算的紅棗自是飛快地算清了賬。正因為算清了賬,紅棗不覺稀奇地打量李滿囤,心說:沒看出來啊,她爹竟然還蠻有生意頭腦的。不過,她爹既然有這樣的腦頭腦,今兒又咋會把自己給餓成那樣?
她爹,還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一夜無話,李滿囤早起吃過早飯便即去老北莊找餘莊頭商量自己開糧店的事。
餘莊頭聞言自是喜不自勝,他家祖輩希望脫離莊子的願望終於要實現了。
似開店這種好事當然要優先推舉自家人了。餘莊頭想都沒想就立刻跟李滿囤推薦了自己的弟弟餘財多。
李滿囤問了餘莊頭後知道他弟弟餘財多識字,能簡單記賬,便就點了頭。橫豎他那店鋪就一點糧食,也沒啥複雜賬目,用不著一個青壯,很乾脆地就同意了。
確定下了人選,李滿囤就和餘財多、潘安一起用騾車拉了一筐劈柴、十來塊蓋羊圈剩下來的石頭以及搭草棚子需要的木頭稻草去了店鋪。
鋪子進出的門太小,騾車也進不去。李滿囤很乾脆地開了鋪子後門,進鋪子歇了鋪門板,把騾車拉進了鋪子。
騾子是很貴的牲口,李滿囤可舍不得讓它在露天裡挨凍。
李滿囤眼見鋪子裡啥都沒有,便即就去了雜貨鋪,隻留了潘安和餘財多在鋪子裡收拾。
不用一日,潘安和餘財多就在鋪子小天井的西牆邊倚牆搭了個草棚。草棚底拿石頭墊底,上麵又架了三根橫木,然後橫木上才堆劈柴。有了劈柴,東屋的炕立就燒了起來。
炕燒起來的時候,李滿囤也買了水桶、泥爐小灶、鐵鍋、豬油燒鍋、菜刀、鍋鏟、木盆、碗筷、掃帚、雞毛撣子、馬桶之類東西回來。
有了水桶,餘財多和隔壁鋪子的人打聽了水井的位置後去擔了兩桶水回來。
李滿囤瞧這院子實在太小,就把泥爐灶似家裡一樣放到了鋪麵的牆角。
鋪子裡隻餘財多一個人,若為了做飯,耽誤了生意,可是不劃算。再就是,這樣的天,鋪子還得敞著門做生意,若鋪子裡再沒個火,這看鋪子的人也受不了。
等餘財多把水擔回來,洗了鍋,然後又卷一把草塞進泥爐灶,然後再自炕洞裡抽一根劈柴塞到灶底,泥爐灶就燃了起來,鋪子的一角,立就有了一絲暖意。
眼見天色變暗,李滿囤一天沒吃飯餓得不行再不願多待,便讓餘財多拿了豬油鐵鍋和他一起乘潘安的騾車回莊子後再慢慢養鍋,自己則回了家。
這一天老北莊裡的餘莊頭也沒閒著。他安排了莊裡的木工做店牌、櫃台、桌凳和幾個量米的升、鬥、石這些量器,安排了篾匠做幾個裝糧食的扁籮和籮筐,婦人們舂米以及餘財多的媳婦看著另一頭騾子大黑磨玉米麵,準備要賣的糧食。
次日,李滿囤又和餘財多一早乘潘安的騾車去了鋪子。今天一早,李滿囤昨兒訂的四口缸就到了。
四口缸,一口擱堂屋,做水缸,三口擱鋪子裡存糧。
午飯的時候,餘財多用半碗米打底,熬了一鍋玉米稀飯。李滿囤也不嫌棄,和餘財多、潘安蹲一處喝了。
這天晚上餘財多沒有回莊,他留在了鋪子。
當天回去後,李滿囤想著餘財多的鋪蓋全是窟窿,衣裳也都是補丁,實在寒磣,便即就把家裡的舊棉被和他兩件補丁還算齊整的舊衣打了個包,準備早起帶給他。
作者有話要說: 李。餓死鬼。滿囤 開糧店了,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