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戴珊(1 / 2)

胡善圍 暮蘭舟 26308 字 9個月前

徐皇後去世,諡號為“仁孝”,以後文中皆稱“仁孝皇後”。

永樂帝效仿當年嫡母孝慈皇後的葬禮規製,給予風光大葬。

當月,本朝第一次軍事行動安南之役的主帥新城侯張輔終於班師回朝,原本五月就取得大捷,活捉了胡季氂父子,但是因路途遙遠,攜帶大量俘虜,又有大象火炮等戰利品,一路還有胡季氂的舊部下企圖襲營救主,耽誤行程,走了兩月才到京城。

大部隊接到徐皇後去世的消息,三軍皆縞素,為徐皇後舉哀。

一邊是皇後的去世的沉重打擊,一邊是南征軍凱旋而歸的好消息。

登基以來第一次大勝,是大明的國運和士氣的轉折點。

經曆了四年靖難之役的內戰,大明元氣大傷,就連安南國這種藩國也敢欺瞞永樂帝這個宗主國君王,騙了永樂帝的冊封國書,簡直是當麵打臉,奇恥大辱。

大明繼需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來重新團結、融合大明的軍隊,振奮民心,揚我國威。

故,永樂帝強忍住喪妻的悲痛,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和封賞大典,論功行賞,其□□勞最大的當然是張淑妃的親哥哥、新城侯張輔了。

張輔被封為了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英國公,歲祿三千石,給予世襲誥券;另賜冠服,金銀彩帛,寶鈔等物。

張家由此得到了世襲罔替英國公公爵的爵位,一躍而成為京城最有權勢的新貴家族。

一場大勝,有人像張輔這樣揚名立萬,一躍成為京城頂級勳貴家族,也有人默默無聞,不求回報,打完仗隻想回家看老婆孩子。

胡宅。

仁孝皇後去世,宮中辦喪事,胡善圍初來乍到,剛剛接手,故有些忙亂,隔個三五天才匆匆回家住一晚,陪阿雷吃頓晚飯,睡覺,次日四更就起床進宮,天沒亮就在西安門外等候宮門打開,整整一個月都沒有歇過半天。

國喪期間,京城四品以上的命婦按照尚儀局派出的日期,進宮舉哀,七月天氣惡劣,要麼曬得能夠把人們活活熬出油來,要麼突降暴雨,把人淋成落湯雞,簡直就是冰與火的交替。

國母去世,就連在佛堂避世的黔國公太夫人耿氏也披麻戴孝,前往後宮舉哀痛哭。

這是胡善圍時隔五年第一次見到耿氏,曾經京城最風光的太夫人,娘家和夫家都是京城頂級豪門,再見耿氏,胡善圍差點沒有認出眼前白發蒼蒼、將行就木的老婦人是誰,誰能相信這個從西安門一路走來的仁孝皇後停靈的梓宮差點踹不過氣來的女人六十歲都不到呢?

黔國公沐晟也是這次南征的大功臣,得把人家老娘照顧好。胡善圍使了個眼色,要負責引導命婦的女官把耿氏先扶到偏殿裡歇著,等恢複精神來再哭。

為了防止這些身嬌體貴的誥命夫人們中暑暈倒,胡善圍命尚食局敞開供應冰鎮的綠豆湯和酸梅湯。

誥命夫人們連上廁所都要憋著,誰敢喝啊!前麵一撥人哭人,後一撥人還等著哭呢,每個節奏是都有安排的,破壞了節奏就是失禮丟臉。

胡善圍便要小宮女端著綠豆湯勸食,對這些誥命夫人說道:“舉哀不在形式,在於心誠。仁孝皇後生前一直以百姓生計為念,體恤民力,諸位夫人進宮舉哀,悼念仁孝皇後。仁孝皇後泉下有知,估計也不希望各位盯著烈日、冒著中暑的危險在這裡哭泣。

“尚食局為各位準備了驅暑的湯水,也是秉承仁孝皇後生前的善念而為之。偏殿也有宮女伺候更衣,夫人們不用擔心麻煩。”

意思是說,你們放心的開懷暢飲,反正馬桶管夠。

胡尚宮都開口了,眾誥命夫人放下矜持,喝了小宮女送來的冰鎮湯水再哭嚎舉哀。

畢竟是三朝尚宮,胡尚宮說的話比較有權威,比誰都好使,她說沒事就沒事,放心大膽的喝吧。

天氣雖然惡劣,好在胡善圍做的細致,又比較人性化,每天眾誥命夫人魚貫而入,排隊舉哀,梓宮(停放棺槨的宮殿)終日哭聲震天,都沒有一個誥命夫人中暑暈倒。

仁孝皇後的喪事忙而不亂的進行中。

誥命夫人哭到第三輪時,黔國公太夫人耿氏終於恢複了力氣,掙紮著去哭仁孝皇後。

縱使仁孝皇後的丈夫永樂帝將耿氏娘家滿門抄斬,耿氏哭得依然很傷心。

胡善圍看著頭發全白的耿氏,很是感慨,心生憐憫,遂去找張淑妃,問是否能賜給耿氏一副肩與,待耿氏舉哀完畢,抬著她出宮,就不要在毒日頭下一直走到西南門了,怕耿氏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撐不住。

仁孝皇後去世,後宮無主,需要要嬪妃代掌大權,代領皇後之職。

剛到雙十年華的張淑妃雖然年紀小,但是她在宮中位份最高,而且有個好哥哥張輔,家裡剛剛得了英國公的爵位,永樂帝有意嘉獎張家,因而不出意外的要張淑妃執掌後宮大權。

胡善圍作為尚宮,若有不能自主決斷之事,都要請示張淑妃拍板。

張淑妃住在東六宮的延禧宮。

張淑妃出身將門世家,而且不是普通靠軍功一步步升上來的,張家原本是元朝貴族,官N代,父親張玉是北元樞密院知院,類似現在的美國CIA(中央情報局)局長。

諸位看官記性好的話,應該還記得胡善圍的未婚夫王寧就曾經供職在北元樞密院,潛伏在情報機構裡搞情報……

大明洪武朝第三、四次北伐勝利,就是靠王寧的情報確定敵軍位置,一舉得勝的。當時張玉就是王寧的大老板,王寧專挖張玉的牆角。

由於北元黃金家族自相殘殺、爭奪皇位、導致嫡係滅絕,北元滅國,各大部落開會,誰都不服誰當皇帝,乾脆散夥,重新分裂成平等的遊牧民族部落,退步到了蠻荒時代,誰都拳頭硬就去揍誰、搶誰的地盤和女人。

黃金家族的祖先成吉思汗用畢生的力量帶領部落走出草原,最終問鼎中原。然而黃金家族的後代五十幾年就把家產敗乾淨了,重新回到族人崛起的地方,從此陷入分裂和內訌,再無“光複中原”的鬥誌。

麵對一盤散沙的局麵,原中央情報局局長張玉心灰意冷,投入了當時大明實力最強燕王的懷抱,並在靖難之役時屢立大功,最終因為了救燕王,身中十幾支箭陣亡。

張氏還在閨中時,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圍攻北平城,城中守軍隻有一萬,燕王妃號召城中婦女行動起來,搬石頭燒開水支援守軍。

張氏將門虎女,帶著家丁,穿著戎裝登城殺敵,她箭法極好,一箭不失,得到過燕王妃的嘉獎。

為了感謝張玉的救命之恩,燕王抬了張氏入燕王府,並重用其子張輔,張輔從小就受著正統武將教育,不負眾望,屢立奇功,永樂帝登基之後,封張輔為新城侯,張氏封了淑妃,僅在徐皇後之下。

如今張輔封了英國公,張淑妃代掌後宮大權,她雖隻有二十歲,但頗有威嚴,能夠震懾住後宮,畢竟官N代的貴氣和曾經參加北平保衛戰的戰績都不是大風刮過來。

張氏皮膚白皙,麵若滿月,是極好的麵相,祖宗幾代營養都好,哥哥張輔威武雄壯,她也是高高的個頭,生得豐乳肥臀,如果說她的胸是泰山,那麼她的臀就是喜馬拉雅,腰肢又細若馬蜂,簡直就是明朝版本的金·卡戴珊。

在民間這種身體會被媒人吹捧為善於生養,有宜男之相。

故,彆的嬪妃穿著寬大的緇痳孝服,就像罩著一個破麻袋,張淑妃穿著緇痳孝服,依然胸是胸,腰是腰,屁股是屁股,穿出了時尚大片之感,後宮之主的氣場是有了。

張淑妃每天早晚都帶著後宮嬪妃們去梓宮哭一趟,眼睛是紅的,眼皮浮腫,像是畫了淺紅的眼影,越發顯得那雙大眼睛深邃迷人。

張淑妃拿帕子包上幾個冰塊,敷著酸澀的雙眼,看來很是疲倦,胡善圍提出用肩與抬黔國公太夫人耿氏出宮,她過了好一會才說道:

“胡尚宮出自一片好心,本宮年輕,初代掌後宮大權,凡事不敢自專、不敢亂開先例。本宮記得仁孝皇後在時,比耿氏年邁的誥命夫人多的是,進出宮都是步行,並無聽過仁孝皇後賜過肩與給某位老夫人。”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

胡善圍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不慌不忙的說道:“後宮這類先例是有的,隻是不在仁孝皇後任中。當年孝慈皇後在時,懿文太子妃的母親開平王妃藍氏進出宮時,孝慈皇後都會賜轎子或者肩與給開平王妃。此事在《孝慈皇後起居注》裡都有明文記載,淑妃娘娘若賜給耿氏肩與,不算開先例。”

建文帝登基時,封了父親懿文太子為孝康皇帝,嫡母常氏為孝康皇後。永樂帝登基,不承認建文帝的皇後冊封,恢複了高祖皇帝時期常氏“懿文太子妃”的冊封。

同樣的,洪武朝時,高祖皇帝為了鞏固皇太孫的儲位,將開平王府常家卷入“藍玉謀反案”而滅了全族,削去常家所有的爵位,當時還是鄭國公太夫人的藍氏的娘家和婆家都被滅了,貶為平民,誥命夫人的身份也沒有了,隻是庶民藍氏。

到了永樂朝,永樂帝為了拉攏洪武老將老兵,恢複了常家的名譽,還將藍氏追封開平王妃,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要是不小心把稱呼搞錯了,親則丟官,重則殺頭。

胡善圍作為三朝尚宮,閱曆豐富,人物稱呼這種基本功紮實,對後宮各種典故由來也是信手拈來,以理服人,並不靠擺三朝尚宮的架子。

張淑妃是個有主意的,並沒有因胡善圍拿出先例而立刻鬆口答允,說道:“孝慈皇後賜開平王妃肩與,是因開平王妃是懿文太子妃的親娘而厚待之。所以開平王妃和耿氏的情況有些不一樣,如何能一般對待?”

張淑妃也是個有見識的,對前朝那些舊勳貴的家譜和複雜家族廣西了如指掌,看來是下過狠功夫的。

胡善圍說道:“淑妃娘娘說的極是,當時開平王妃的年齡隻是五十雖出頭,身體康健,並不需要肩與轎子代步,孝慈皇後所舉,是出於皇家對常家的恩寵,對親家的尊重。現在黔國公太夫人年紀不到六十,卻頭發皆白,因最近幾年一直吃齋念佛,打坐念經,身體虛弱,腰都直不不起來了,天氣又熱,微臣見她身體實在吃不消,故前來請示,是否賜給耿氏肩與代步。”

張淑妃有些驚訝,“黔國公太夫人居然蒼老到如此地步了?”

她印象中最後一次見到耿氏,是永樂元年長信侯府耿家滿門抄斬,耿氏進宮向仁孝皇後跪求饒過耿家,那時候耿氏一根白頭發都沒有,身體康健,是個養尊處優的貴婦。

胡善圍說道:“黔國公太夫人一門心思修佛,仁孝皇後就免了她節慶日進宮覲見的大朝會,耿氏不進宮,故淑妃娘娘並不知道耿氏這幾年急劇衰老、身體垮掉的狀況。”

耿氏無德無能,但是她生了沐晟這個好兒子。更何況,她名義下的女兒、沐大小姐嫁給了被追封為成國公的徐增壽,沐氏後來也被追封為成國公夫人。另一個名義下的四兒子沐昕是常寧公主的駙馬。

鑒於此,張淑妃不敢怠慢,說道:“既如此,就賜給耿氏肩與出宮吧……以後耿氏進出宮,皆用肩與接送。”

張家是新貴,沐家是牌子最硬的老牌勳貴,還是小心點為好。

胡善圍說道:“淑妃娘娘仁德,微臣這就去辦。”

張淑妃說道:“天氣熱,勞煩胡尚宮轉告黔國公太夫人,不用來延禧宮來叩謝了,免禮。”

“是。”胡善圍應聲退下。

胡善圍一走,張淑妃身邊的宮人忿忿不平的說道:“這個胡尚宮太囂張了,這才當了幾天尚宮,處處掣肘為難娘娘,這次抬出仁孝皇後還不夠,連孝慈皇後都抬了出來,逼娘娘就範,按照她的意思辦事,娘娘——”

“住口!”張淑妃一記眼刀殺過去,“再胡言亂語,就罰你去提鈴。”

耿氏最終被肩與抬出宮了,胡善圍怕她熬不住,還特意吩咐在肩與裡放了兩個冰盆降溫。

一天的忙碌告於段落,即將關閉宮門,胡善圍鬆了一口氣,下班打卡,出示令牌和腰牌,坐馬車回家——今天春春回來了,她說什麼也要回家一趟的。

到了家,沐春坐在庭院葡萄架下乘涼,天氣太熱,他隻穿了件無袖的小褂,薄紗褲子,散著褲腿,有一下沒一下搖著一把川金扇出神。

自家的男人,賴散的樣子也是帥的。

大半年沒見麵了,胡善圍心潮澎湃,坐在沐春身邊,“想什麼呢?那麼入神。”

沐春啪的一聲,將川金扇在掌心一合,“我在想咱們家後麵就是大倉園銀庫,從家裡挖個洞,打個地道,是不是就能把銀庫搬空了。”

胡善圍:親生的!真是親生的!和阿雷想法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永樂朝的後宮第一位種子選手張.卡戴珊小姐姐閃亮登場~~~~

昨晚很多讀者想要了解郭家內部奪爵之爭多麼狗血,我為各位找到了一篇論文,寫了最精彩的幾次奪爵,文筆和考據都很講究,作者是江西師範大學的朱忠文。

論文很長,由於是PDF轉WORD,有些字會丟失,想看PDF版本的可以去我的微博看

《論武定侯家族的襲爵之爭

———以族權與皇權關係為視角的研究》

朱忠文

(江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郭玹的襲爵為皇權介入武定侯家族的襲爵之爭埋下了隱患。明英宗曾試圖通過擱置襲爵來剝奪武定侯家族的襲爵權,但在複位後出於鞏固統治需要轉而支持郭昌襲爵。成化年間至弘治初年,朝廷主張剝奪武定侯家族的襲爵權,郭昌之子郭良通過多種方式為襲爵營造有利氛圍來影響皇權,最終成功襲爵。武定侯家族的襲爵之爭體現出明代勳臣家族族權與皇權之間的微妙關係。

關鍵詞:武定侯家族;襲爵之爭;勳臣家族;族權;皇權

中圖分類號:K2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5X(2018)05-0018-07

勳臣是明代宮廷史的重要主體,相關研究成果頗多,但從時間上看多集中於明初,對明代中後期的研究相對較少;從對象上看多集中於相關事件與製度,對勳臣家族缺少關注,對族權與皇權之間的關係亦缺乏探討。明代中期武定侯家族與皇權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導致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襲爵之爭。②本文試圖通過論述這一事件的原因及影響,來展現明代勳臣家族族權與皇權之間的微妙關係。

一、郭玹襲爵及其隱患

武定侯家族的始祖是明代開國功臣郭英,他深受明□□寵信,躲過了胡藍黨案的浩劫,於永樂元

相關研究參見胡吉勳:《郭勳刊書考論———家族史演繹刊布與明中葉政治的互動》,《中華文史論叢》2015年第1期;秦博:《勳臣與晚明政局》,《史林》2015年第4期;吳晗:《胡惟庸黨案考》,《燕京學報》1934年第15期;呂景琳:《藍玉黨案考》,《東嶽論叢》1994年第5期;李新峰:《明初勳貴派係與胡藍黨案》,《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4期;王劍:

《鐵券、鐵榜與明初的貴族政治》,《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曹循:《論明代勳臣的培養與任用》,《雲南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劉曉東、年旭:《選秀民間與聯姻畎畝:洪武朝宮廷政治史之一麵》,《東北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顧誠:《靖難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關係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5期;馬明達:《常遇春家族與“藍玉黨”案》,《回族研究》2001年第1期;李穀悅:《明朝曆代誠意伯》,《古代文明》

2014年第2期。

②秦博曾對武定侯家族襲爵之爭的過程進行介紹,但對其原因及影響缺乏探討,《明代勳爵承襲與勳臣宗族活動初探》,《安徽史學》2015年第5期。

年(1403年)去世。郭英子孫眾多,有“七子、八婿、諸孫數十人”②,而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勳臣家族襲爵製度已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確立。③在不乏子嗣且有製度保障的情況下,武定侯家族的襲爵問題應當較為順利。但是,郭英正妻馬氏無子,長子郭鎮由妾何氏所生④,病逝於建文元年(1399年)⑤,郭鎮妻永嘉公主,為明□□之女,子郭珍患有風疾,因而次子郭銘的後代與長房展開了爭奪爵位的鬥爭。

郭銘是郭英次子,曾任遼王府典寶⑥,母嚴氏是郭英之妾⑦,郭銘之妻徐氏是魏國公徐達之叔徐成的女兒。⑧靖難之役爆發後,遼王受建文帝之命渡海來到南京⑨,郭銘很可能隨之還朝。雖然郭銘也有可能私自逃走投靠靖難軍,但各種官私著作對此均無記載,也與郭銘武定侯次子的尊貴身份與影響力不符,且此時靖難之役局勢並不明朗,郭銘做出這種選擇的可能性不大。對於郭銘之死,其子郭玹在墓誌銘中稱其“沒於國事”⑩,其妻徐氏的墓誌銘中稱他“效忠國事,沒於泗州。”瑏瑡郭玹生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瑏瑢,在郭銘去世時甫七歲瑏瑣,郭銘應去世於建文四年(1402年)。是年五月,鎮守泗州的指揮周景初投降靖難軍瑏瑤,正與郭銘去世時間相符。郭銘在臨去世前曾“遺命夫人為育幼孤”,說明他並非倉促而死。泗州無戰事,郭銘不可能戰死。徐氏在郭銘死後“歲時伏臘,語及泗州死節之事,輒涕淚不食者累日。”瑏瑥因此,郭銘應該是被派到泗州,在主帥不戰而降的情況下為建文帝自殺儘忠。

雖然郭銘為建文帝儘忠,但明成祖在靖難之役後對武定侯家族大力拉攏瑏瑦,因此徐氏及其子女並未遭到迫害,反而因娘家外戚身份受到厚待。瑏瑧永樂九年(1411年),郭玹“以世勳子,授錦衣衛指揮僉事,轉漢府護衛指揮”瑏瑨,其兄郭琮也從都指揮僉事府軍衛千戶升為旗手衛指揮僉事。瑏瑩郭玹兩個妹妹分彆成為太子妃和漢王嬪,“凡樁篋服用物器,皆出於內帑,一不煩於其家,賜賚尤厚。”瑐瑠

永樂年間武定侯家族的襲爵問題被擱置。明仁宗即位後,郭玹妹妹晉升貴妃。瑐瑡不久,郭玹升為左軍都督同知,並承襲武定侯爵位。瑐瑢早在永樂七年(1409年),郭玹妹妹就曾寫信給祖母“乞令弟侄就學,使知事上接下”,說明她已開始考慮郭玹的政治前途。瑐瑣《明功臣襲封底簿》記載郭玹襲爵時曾專門提到其妹的貴妃身份,並指出他超升左軍都督同知是出自明仁宗“特恩”瑐瑤,《明孝宗實錄》也曾追述“仁廟時玹以妹貴妃恩,累官都督同知,遂越次襲爵。”瑐瑥雖說郭玹襲爵有郭鎮之子郭珍患風疾的

《明史》卷130《郭英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821—3822頁。

②焦竑:《國朝獻征錄》卷7《武定侯郭公神道墓誌銘》,《明代傳記叢刊》第109冊,台灣明文書局1991年版,第224頁。按照《皇明開國功臣錄》的記載,郭英有十二子,九女,二十八孫,十六孫女,並給出了具體的名單,黃金:《皇明開國功臣錄》卷12《郭英傳》,《明代傳記叢刊》第23冊,第723頁。無論哪種記載屬實,郭英子孫眾多確是事實。

③萬曆《大明會典》卷6《功臣襲封》,台灣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122頁。

④⑦瑐瑤《明功臣襲封底簿》卷1《武定侯》,《明代傳記叢刊》第55冊,第85、86、86頁。

⑤焦竑:《國朝獻征錄》卷4《駙馬都尉郭公壙誌》,第132頁。

⑥⑧⑩瑏瑢瑏瑨瑐瑢《明故鎮朔將軍總兵官武定侯郭公墓誌銘》,《新中國出土墓誌·北京卷下》,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頁。

⑨《明史》卷117《遼簡王傳》,第3587頁。

瑏瑡瑏瑣瑏瑥瑏瑧瑐瑠羅亨信:《覺非集》卷4《郭母太夫人徐氏墓碑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9冊,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571頁。

瑏瑤談遷:《國榷》卷12《惠宗建文四年》,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834頁。

瑏瑦吳琦、朱忠文:《論永樂到宣德年間開國功臣家族命運的變化》,《安徽史學》2016年第2期。

瑏瑩《明太宗實錄》卷,永樂九年三月庚午,台灣“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明實錄》校勘本,第

1451頁。注:“英”原作“瑛”,疑誤。

瑐瑡《明仁宗實錄》卷4,永樂二十二年十月甲寅,第112頁。

瑐瑣郭良輯:《毓慶勳懿集》卷1《孫女郭氏端肅奉書祖母》,《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34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頁。

瑐瑥《明孝宗實錄》卷21,弘治元年十二月己亥,第490—491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