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推賢論舊(二)
國子監派出的人員去到各職司衙門問詢統計花去五天時間,第六天的時候,中書省收到了國子監的奏疏,上有兩項議程,每個讀起來都讓人震驚。
但是皇帝的答複是,沒有問題,按照他們說得辦。
中書省也並未駁回,雖然多有非議,但他們並不想隻在這件事上就動用自己的權力,用沈敏堯的話說,是官家難得搞些自上而下的大動作,第一次有此意願便要咱們中書省駁回,那也太不給官家麵子了,這麼多年官家對於臣子,也是從不怎麼為難的,至少先看看再說,如果為難,或許便到此為止了。
曾玄度表示,沈相說得對啊!
其實他心知肚明,沈相了解卓思衡不是一般人物,畢竟在中書省三年,也算看著成長起來的年輕官吏,再加上這兩年在地方的大膽作為,沈相是何人?當然知道一切隻是前奏,現在就用了權力,今後鬨得更大需要中書省出來平衡各方爭議的時候該如何分說?
於是,眾人便看著國子監一日連出三道布公文書。
第一道,聽說禮部尚書何敬輝看了當場懵圈,他問四下,到底國子監是禮部還是咱們是禮部?國子監怎麼招人,咱們管不著,但他們憑什麼管考試的事?這種麵向全國上下所有士子的考試,難道不是隻有咱們禮部能出題麼?於是當天禮部的官員們就跑到天章殿去,在皇帝麵前哭訴一番,據說引經據典,非常專業,連整部《周禮》都搬出來壓在了皇帝的案頭……
第二道,宗正寺寺丞劉牘看到倒是很平靜,宗正寺曆來是皇家宗室德高望重的皇親任職,劉牘和皇帝的關係離得不近,可是輩分大,可以算是他叔爺爺,是見過世麵的。他看此令全無反應,下屬悄悄告訴他說,隔壁禮部已經炸了,他卻道,又和咱們沒有關係,不過就是點個命留個冊……但姓卓這小子,確實有點手段。總之咱們就隻是配合,什麼也不要說,不要沾染和招惹,不表態不承諾,給我全體保持緘默……
第三道,官場無人問津,卻攪動士林各處都是群情鵲起,大家見私學的鴻儒開始受重視,便紛紛讚歎皇上有德,不可不謂仁君聖主。
卓思衡端坐國子監,等消息聽反饋,幾日後,第一個報上來的果然是幾處距離中京府較近的私學書院向州學推薦的入京講學人選,第二個則是宗正寺的名冊。
然後第三個,他等來了一個人。
靳嘉是額頭冒著汗趕來的國子監。
卓思衡正在辦公,見到老同榜一點也不意外,畢竟大家都知道,如今靳嘉是在禮部任職從五品員外郎,因在工部政務出色,他比卓思衡晉升得還要早一任。
“樂寧,你來了,坐下說話。”
卓思衡樂嗬嗬招呼朋友,在靳嘉眼裡簡直是沒心沒肺,但他趕過來實在太渴,連喝兩杯茶嗓子裡才說得出話:“是我上峰何尚書要我來的。”
“何尚書有何吩咐?”卓思衡沒有半點意外。
靳嘉焦慮得根本坐不住,屋子裡來回走了兩三趟,站住後愁苦道:“你啊……你知不知道自己在乾嘛?何尚書這次是真的不打算讓步,他知道我們曾是同榜,就想要我來問你最後一句,是不是真的非要如此?你應該知道禮部去找了官家,若真再鬨下去,大家都不好看,不如你讓一步,隻選賢才,同入京講學那些鴻儒一樣,讓私學書院推薦人選到國子監就讀,你們既能充實生員,也不乾擾禮部職權,難道不是一舉兩得麼?”
“嗯,好的,就這麼辦。”
“哎你也不要太固執了,有些事……”靳嘉忽然愣住了,他呆若木雞得看向一臉真誠的卓思衡,以為自己聽錯了,“你……你方才說得是……可以?”
卓思衡乖巧點頭:“是啊,讓禮部這麼為難,是我考慮不周,既然這樣,大家各退一步嘛,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