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第 137 章 *造成這個情況的元凶……(2 / 2)

可如今,看著長沙郡裡一個個閉上眼睛埋入黃土的人。張仲景雙目怔然,胡須打結。

如果不是知道大夫必須保持潔淨,張仲景可能連每日更衣的力氣都沒有。

“那些死了的人裡。我明明看到他們的快好了!”張仲景放下藥箱,在家門口的門檻上坐下,雙手抱著膝蓋,眼裡滿是血絲。

“他們有好轉的!隻要……隻要……”張仲景怔然的伸出手,想要抓住什麼,可最後又落寞的垂下兩條胳膊。

“今日東口那條巷子的老太。她去年抱著中暑的孫女兒來找我看病。痊愈後,我每日出門,老太都會塞點吃的給我。有的時候是大棗,有的時候是自己做的小零嘴。”

張仲景沉默的坐在門檻上,衣裳雖然乾乾淨淨,可薑煙知道。

他的心很疲憊。

這個國家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大漢怎麼就如此了呢?

百姓在病痛中折磨,上位者卻還在爭權奪利。

“老太說,那個小姑娘是她兒子的遺腹子。孩子的母親難產去世了,她的兒子上了戰場就再也沒有回來,屍首在哪裡都不知曉。她這輩子,便隻有那一個孫女兒了。”

說完,張仲景再也控製不住的哭出來。

他知道,自己身為本地太守,那麼多人等著他去救治。

他不該將時間花費在這些事情上。

可他承受不住了。

真的承受不住了。

那個小姑娘身體不好,染上傷寒不過兩日便走了。

老太摟著小孫女的屍體幾日都不肯鬆手,最後是她也染上了風寒,渾身沒力氣,這才被周圍鄰居分開。

如今,那位老太也走了。

“我自幼學醫,從醫數十年。雖說也有病人患有不治之症,最後撒手人寰。可從來沒有如今這一刻讓我明白,我隻是大夫,不是神仙。”

張仲景站起身,擦去臉上的濕意,背著他的藥箱往門外走去。

薑煙看著張仲景的背影,愈發消瘦。

風吹過的時候,她甚至可以看到他聳出的肩胛骨和脊骨。

薑煙緊咬著牙關,跟上張仲景。

也不知又過了多久,瘟疫消失了。

沒有人再染上病,也有少數人痊愈了,可長沙郡外一座又一座黃土新墳像是在告訴所有人。

這場仗,他們沒有贏。

張仲景疲憊不堪,在回來睡了三日後,沒有同任何人說,辭官離開。

他變得沉默了。

那場傷寒,徹底擊潰了少年時抱著《八十一難》在門檻上看書的張仲景。

他的身體沒有患病。

可他的心,一直被困在傷寒籠罩的長沙郡內。

“這病,在兩千年後很好治吧?”張仲景爬上高山,那個陪著他多年的背簍再次堆滿草藥。

底下是雲霧翻滾,遠處的山頭在雲霧中猶如黛色。

薑煙抬頭看去,太陽從山頭躍出,金光融化雲霧,群山鬱鬱蔥蔥,還能看見遠處的瀑布猶如玉帶而下,山中還有鳥兒齊齊飛起。

是一副絕美的山水畫。

“不止兩千年後。”薑煙後退一步,雙手合朝著張仲景彎腰作揖:“此後兩千年,百姓不再因為傷寒而聞之色變。傷寒也不再是不治之症。先生,居功甚偉!是先生給了往後百姓在應對傷寒時,擁有了最強的武器!”

兩千年前的張仲景沒能救下長沙郡內染上風寒的百姓。

可往後的兩千年,傷寒再也不會像這次一般,留下一座座新墳,帶著它收割的生命,囂張的長揚而去。

張仲景看到金色的太陽,終於欣慰的笑了起來。

“多謝!”他說著,眼淚洶湧而出。

也不知是在謝謝薑煙,讓他知道自己後來耗費半生心血做的事情不是沒用的。

還是在謝謝自己,一直都沒有放棄。

後來,張仲景走過高山長河,在西南隱居。

將自己這麼多年積累的所有從醫經驗和用過的藥方都編撰成書。

《傷寒雜病論》

《辨傷寒》

《評病藥方》

《療婦人方》

《五藏論》

《口齒論》

這些,都是張仲景這一生經驗。

他不知以後會如何,隻竭力將自己知曉的,有用的藥方和處理方式一一寫下。

比起從前的醫書,張仲景編撰的醫書實用性極強,其中還記載了許多民間有用的藥方、用藥方式。

每一個字,都是張仲景這一生的縮影。

“薑姑娘,這些書於我眼中,不再是紙張書冊。”張仲景小心的撫摸著那些書,生怕自己力氣稍微重一點,它們就會被摸壞了。

薑煙這十幾年,一直在茅屋內枯坐看著。

張仲景依然會下山為人診治,也有人上山求醫。

可其他時候,他都在編撰這些書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