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失笑, 不看開的話,他就是下一個皇阿瑪。
這位薑姑娘的口才,他也不是沒有領略過。
隻是這個念頭一起, 胤禛神色又有些複雜。
薑煙有一句話沒有說錯。
正如同那些漢人不服大清的統治, 他們也一樣不服氣為什麼自己不被認可。
他在後世看到了一條“誇”大清的。
皇帝都算得上清明, 曆史上對昏庸皇帝的標準,大清的皇帝除了後期的幾個,的確沒有太多沾邊。
但, 胤禛卻覺得可悲。
他們是不敢昏庸。
當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已經有那麼多人不滿了, 若是當個昏庸的,那不過是走了元朝的老路。
薑煙坐在底下注意到胤禛在發呆,放下茶盞起身走到他對麵:“你每天批閱這麼多奏折, 都不會膩嗎?”
“此乃國事, 如何能膩?”
胤禛擰著眉, 剛準備糾正薑煙錯誤的說法, 就聽薑煙笑道:“我看過清朝時期的皇帝奏折, 這還不膩?”
“你如何能看見?”胤禛扶額, 眉頭跳得厲害。
這麼重要的東西,後世可以隨便給人看?
這不該是由國家管理起來嗎?
薑煙嘿嘿一笑:“能啊。還有電子版。‘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 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 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①
胤禛表情僵硬了。
“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①
胤禛眉角抽搐了一下。
“大奇!大奇!此人乃天日不醒的一個人,朕當日在藩邸罵他玩,都叫他“球”,粗蠢不堪, 於登極後不記出仕何地。”①
胤禛站起身:“彆念了!”
薑煙看他那個樣子,笑得差點捂著肚子。
胤禛或許還不知道什麼叫“社死”,但他駕崩後,在現代又經曆了一場“社死”。
“知曉的人很多嗎?”胤禛聲音有些發顫。
這種奏折上的來往,當事人知道就好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知道呢?
薑煙點頭:“網上滿天飛。”
好歹也是當了多年的皇帝,胤禛還算繃得住。
深吸幾口氣,對薑煙說:“薑姑娘,進入正題吧。”
薑煙稍稍側頭,跟在胤禛身後走了出去。
紫禁城還是那個紫禁城。
這裡的冬天太冷,夏天又悶熱,還要時刻擔心引發火災。
比起這座曆經兩朝的皇宮,胤禛反倒是更喜歡圓明園。
周圍畫麵一轉,映入薑煙眼簾的是一座明清風格明顯的宮殿,上書“正大光明”四字。
正麵七根巨大的柱子支撐,左右兩翼各有一處廂房。
高高的台階讓宮殿看起來更為大氣壯闊。
而這,還僅僅是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一景。
“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②
胤禛看著麵前的正大光明殿,麵上帶著一點懷念的笑意:“這裡,是我的福地。”
圓明園自1709年起建,從康熙一直到道光,五代皇帝不斷對這座園子進行著建設和修繕,才成為中國建築曆史上的萬園之園。
薑煙卻笑不出來。
大清亡了。
這座圓明園也跟著一並被焚毀了。
像是永久留在這片土地上的一道疤痕,但沒有一個中國人願意去做修複手術。
寧肯留下殘垣斷壁,隻在記憶裡暢享當初的萬園之園有多美,也不願意去填平修複。
胤禛看薑煙這個表情就知道是怎麼了。
看紀錄片的時候他也看到了圓明園的內容,知曉這片美景在後世不複存在。
隻斂下笑容,歎氣道:“薑姑娘,若是如此,那今日可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抱歉。”薑煙懟了玄燁,想想還是對胤禛好點吧。
誰讓這祖孫三代,也就這位評價好點呢。
兩人並肩邁步走進正大光明殿。
胤禛再次習慣性動作,直接坐在了椅子上,伸手就要去摸旁邊的奏折。
一打開,胤禛的臉就青了。
薑煙見他臉色變得太快,目光好奇,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湊過去看。
就見胤禛把奏折一丟,坐在椅子上垂頭許久,繼而抬起頭來,切齒道:“這皇位我坐的名正言順。”
看他那個樣子,薑煙就知道大概都寫了什麼。
“做皇帝,大清十二位皇帝,你的確做得還不錯。”薑煙不評價清朝如何,隻說皇帝這個職位,胤禛除了武功差些之外,但在其他方麵的確是稱職的。
當年康熙在位時期,抗擊沙俄,三征準噶爾,平三藩收台灣,聽起來戰功赫赫,也是玄燁本人一直沾沾自喜的功績。
可這些都要大量的白銀填補進去。
不說打仗耗費的大量財力物力,隻遷界禁海導致浙江福建一帶百姓流離失所,良田變荒地,赤地千萬裡的慘狀,就不是簡簡單單的銀子可以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