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第 209 章 *尊嚴隻在劍鋒之上(2 / 2)

偏偏這位康熙皇帝又喜歡施以“仁政”。

晚年的吏治腐化,對那些“自己人”又睜隻眼閉隻眼。

知曉曹寅在江南大肆斂財,卻還能給出“一朵小紅花”的奏本。

對自己人是仁,對旁人可不是。

胤禛繼位,是實打實的給大清續了一大截命。

聽到薑煙第一次對大清有正麵評價,饒是胤禛也忍不住翹起唇角,麵帶得意。

不枉他將官紳儘數得罪,攢了一筆錢,續了一口命,還在幾百年後得了個還不錯的名聲。

至少,比起大清的其他皇帝,要正麵得多。

薑煙也沒想打擊胤禛。

相比康熙,薑煙是認可胤禛在位期間門許多政策的。

至少,他的“反貪風暴”的確令人敬佩。

試問,古往今來哪個人會在安排人去調查貪官的時候,往欽差大臣後麵再派上一隊躍躍欲試的預備役?

貪官前腳下馬,預備役後腳就繼任。

欽差大臣若是查案不給力,預備役就要擼起袖子自己動手找貪官的馬腳了。

怎麼都耽誤不了正常的行政運行。

“不過,文字獄的確令人聞風喪膽。承認吧,若非這些,大清執政百年,不至於在文化上落後其他朝代那麼大一截吧?”

薑煙靠在桌邊,笑眯眯的樣子看得胤禛一肚子火氣。

“可思想若是複雜,便不好管理。這是從漢人皇帝那裡學來的。”胤禛承認得坦蕩。

起初,這不過是繼位初年用於政治鬥爭的工具,可到後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年羹堯的“夕惕朝乾”,成為他九十二條罪狀的開端。

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讓顧炎武的後人徐駿被判斬立決。

薑煙承認胤禛在內治上的益處。

官紳一體、火耗歸公。

他的確想到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儘管他最初目的想要維護的依然是自家的錢袋。

少了貪官,總歸能讓百姓得一口喘息。

他也的確大膽敢改革。

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廢除賤籍、推廣官話、完善清朝大臣駐藏製度、派銀協助入川窮民。

這些有利有弊,卻也實實在在的為統一做出過貢獻。

可對外……

“都是偷人參的賊,大清百姓就要嚴加審問,李朝的百姓就送回去了?”薑煙雙手背在身後,雙眼巴巴的望著胤禛:“人家現在都快偷到你們大清頭上了,你可真行啊!”

胤禛:……他也不知道李朝之後能如此的……無恥啊!

“安南明明不占理,鄂爾泰都說了。安南貪頑性成、狡獪習慣,你反手就把四十裡讓出去了?”薑煙都想打開胤禛的腦子裡看看都是什麼啊!

砍文字獄的人手起刀落。

占你便宜的人還大手一揮就不管了?

胤禛支吾兩聲,隻訕訕道:“安南與我朝,宗藩關係自古有之。且對麵低聲下氣,感恩戴德,我泱泱大清,怎能跟一小國計較?況且,大清邊境並不安寧,若是調兵安南,也不利於其他地區的平穩。”

薑煙摸著額頭,頭疼。

“那布連斯奇條約呢?”薑煙都快笑不出來了。

這一次,貝加爾湖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裡,沒了。

滑稽的是,此時的沙俄因為入侵奧斯曼帝國失敗,國內武力匱乏,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原本這次的談判,上風依然是清朝!

“俄國的曆史書上用高興得無法形容來描述對這條條約的態度。”薑煙拉了一把椅子,坐在胤禛對麵。

她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君主集權的最頂峰導致皇帝雖然不昏庸,但因為權利過大,以至於腦子不見得能好到哪裡去。

在他們眼中。

天下的白銀,是他們家的白銀。

天下的土地,是他們家的土地。

所以他們可以隨意處置。

而那片土地上的居民呢?

吃人的封建社會,人命如草芥。

胤禛目光沉靜,隻說:“無論是我,還是皇阿瑪,我們都深知那時對那片土地的控製幾乎為沒有。在薑姑娘你那個世界,那裡或許繁華。可於我這個世界,那裡千裡無人煙。我不僅要派人遷居、建設城鎮,還要與沙俄拉鋸,再麵對蒙古草原時,該如何?我還有力氣抽身應對嗎?”

比起玄燁的氣急敗壞,胤禛顯得格外冷靜。

他承認,那些於後世來說的確是惡劣到極致的行為。

可若是處在他的位置上,胤禛覺得自己問心無愧。

“待出了幻境,看看後世的外交吧。”薑煙知道,曆史的局限性和地位的差異,注定讓他們對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可以互相都認可的答案。

薑煙自小的教育和認知裡,寸土不讓。

可在胤禛的眼中,比起渺無人煙,無法群居的土地,草原的威脅才是重中之重。

薑煙起身,朝著這位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還能稱得上一句“明君”的皇帝雙手交疊,作揖行禮,算是對他也曾想過百姓的一點謝意吧。

“贈你一句話,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或許你能明白,為什麼對你評價頗高,又怒你不爭!”

係統協助薑煙離開胤禛的幻境,不去看後麵那個斂眸深思的皇帝。

隻是一進入弘曆的幻境,薑煙覺得一整個畫風就歪掉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