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一篇論文(1 / 2)

天才女友 素光同 18547 字 11個月前

林知夏是地球軍團的驕傲。

江逾白的這句話,反複回蕩在林知夏的腦海中。她和江逾白共同創作的《探索宇宙》係列漫畫仿佛融入了現實,讓現實沾上了幻想色彩,也讓她從虛擬世界中獲取了力量。

小學同學聚會結束之後,林知夏和江逾白一起走回初三(十七)班的教室。他們兩個人在路上走走停停,順便欣賞冬日的校園景色——寒冬臘月,草木凋零,唯獨一片梅花在嚴寒中盛開,開得幽豔又幽雅。

近旁縈繞著清淺的梅花香,香味沁人心脾。林知夏很悠閒地站在樹下賞梅,江逾白忽然說:“我今天帶了數碼相機。”

林知夏向他伸手:“快把相機拿出來,我們拍個合照。”

江逾白把書包的一條背帶掛在左肩上,右手伸進書包,掏出他的數碼相機。

這個數碼相機是觸屏的,林知夏琢磨了一會兒,調整了分辨率、光圈、聚焦等幾個選項的參數,當場試拍了一張照片。她的照片成像清晰,光影效果非常好,江逾白忍不住稱讚她:“你……有點攝影的天賦。”

“沒有啦,”林知夏笑說,“是你的數碼相機質量好。”

遠處走來四位高中部的學長。林知夏站在道路中間,準備攔住學長們,找一個好心人幫她和江逾白拍照。

那四位學長兩兩並排,分開走路,林知夏一下子看清了人群中最高的那位學長正是她的哥哥林澤秋。

林澤秋今年十六歲,身高一米八七。他腿長,步子快,走得急匆匆的,直奔林知夏而來。

林知夏原本以為,她經過一番曆練,心智都成長了,膽子已經變得很大了。可是,當她發現了哥哥,她幾乎沒有絲毫猶豫,馬上躲到江逾白的背後。

“我哥哥來了。”林知夏提醒道。

江逾白背好書包,整理儀表,嚴陣以待:“我知道。”

“我哥哥看起來凶巴巴的。”林知夏評價道。

江逾白右手緊緊地握住數碼相機:“他每天都凶巴巴嗎?”

“那倒沒有,”林知夏誠實地敘述,“哥哥有時候還挺溫柔的。有一天晚上,我和哥哥在家學習,哥哥還叫了我的小名。”

江逾白問她:“你的小名是什麼?”

“夏夏,”林知夏驕傲地說,“林知夏的小名是夏夏。”

江逾白試著喊了她一聲:“夏夏?”

林知夏非常高興地回應道:“夏夏在這裡。”又問:“江逾白,你的小名是什麼?”

江逾白詳儘地羅列出一個名單:“叔叔叫我小江,爸爸叫我全名。媽媽以前稱呼我小白,現在,她也叫我的全名。”

“小白。”林知夏一字一頓地念道。

江逾白不自然地彆過臉:“這是小孩子的昵稱。”

林知夏點頭:“好的!我以後不喊你小白了。我就叫你江江江江逾白……還有,江逾白首領、江逾白陛下、江老師。”

江逾白仿照林知夏的措詞,有樣學樣地念道:“林林林林知夏,林知夏船長,林知夏女王,林老師……”他說話的聲音漸漸變得低沉。因為“林知夏女王”和“林老師”這兩個稱呼讓他感到幾分羞臊和不好意思。尤其林澤秋離他越來越近,他不想讓林澤秋聽清他的話。

在他說完“林老師”三個字的時候,林澤秋走到了他的麵前。

林澤秋的目光越過江逾白,落在林知夏的身上:“你早上跟爸爸媽媽說,你中午要和同學聚餐。你的同學去哪兒了?”

“小學同學聚餐,”江逾白替林知夏解釋道,“我們的小學同學在省立一中讀初一。聚餐剛結束,他們都回了初一教學樓,我和林知夏要去初三教學樓。”

“嗯嗯,事實就像江逾白說的這樣!”林知夏理直氣壯地附和道。

顯然,林知夏和江逾白處於同一個陣營,林澤秋反而成了外人——這個認知,讓林澤秋的思維有片刻的停頓,他的大腦出現短暫的空白。

怎麼會這樣呢?

林澤秋和林知夏是血濃於水的親兄妹。凡是和妹妹有關的事,林澤秋基本都儘力了。比如,他突破了自己的底線,承認了林知夏和他的兄妹關係,此後,他初二初三的校園生活布滿了濃到散不開的陰霾。

現如今,林澤秋就讀於省立一中最好的理科培優班。他班上的同學基本都是全市中考前兩百名。林澤秋每天背負著繁重的學習負擔,還經常聽見同學們議論他的妹妹,說他的妹妹是初中部的神話人物。

班上還有幾個同學,對他妹妹的成就半信半疑。雖然,林澤秋很反感“林知夏”三個字出現在他的校園生活裡,但是,他更討厭任何人質疑林知夏的學習能力。他和同學爭論了整整十分鐘,就是為了樹立林知夏的正麵形象。

林知夏並不知道哥哥如此維護她。她滿腦子都是哥哥經常掛在嘴邊的“男生必須跟男生玩,女生必須跟女生玩”。林知夏還發現,哥哥哪怕升入了高中,仍然保持著古板守舊的作風,執意與所有女生劃清界限。

林知夏嘗試扭轉哥哥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哥哥,我和江逾白確定了高中的學業規劃。我們一直在互相鼓勵,努力地走向光明的未來。”

林澤秋隻說:“你過來,站到我這邊。”

林知夏拽起江逾白的數碼相機,帶著相機走到了哥哥身邊:“好的,哥哥,麻煩你幫我和江逾白拍個合照,謝謝哥哥。”

林澤秋的三位同班同學也來到了附近。他們聽見林知夏喊林澤秋哥哥,便驚奇地問道:“她是你妹妹林知夏嗎?”

林澤秋冷著一張臉承認:“是啊。”

同學們無不嘖嘖稱奇。他們用複雜的目光打量著林知夏。林澤秋扭過頭,盛氣淩人地問:“你們三個還在看什麼,沒見過競賽班的學妹?”

林澤秋的一位同學尷尬道:“你……你生什麼氣啊。”

林知夏突發奇想:“哥哥,你過來和我們一起拍照吧。”

江逾白沒有出聲製止。江逾白在梅花樹下找了一個並不顯眼的位置。他身量筆挺,靜靜地立在那裡。又過了幾秒鐘,江逾白向林澤秋透露道:“我即將去另一個城市讀高中。”

“對的,”林知夏說,“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要分開了。”

林澤秋看著他們,無動於衷。

林知夏喋喋不休地說:“我們從來沒有在校園裡拍過照片,哥哥。”

林知夏不等林澤秋同意,直接把相機遞給了林澤秋的同班同學:“打擾了,請問,我可以麻煩你幫我們拍一張合照嗎?我調好參數了,你隻要按下快門就行。”

那位學長飛快地答應了林知夏的請求。他接過相機,向後退了幾步:“哎,不行,你們三個人靠近些。你們站得太遠,相機的畫麵放不下。”

林知夏下定決心,要拍出一張合照。她走到靠近江逾白的地方,林澤秋馬上趕到她的身邊。他們三個人的距離大大地縮短了。

林知夏站在中心地帶。她的左邊是江逾白,右邊則是林澤秋。她的臉上充滿笑意,看起來非常開心。

林澤秋微微扯動嘴角,又擔心自己笑得僵硬,會不如江逾白好看。他承認,江逾白那小子確實長得很不錯。哪怕林澤秋從來不在乎男人的外表,他也不想在同一張照片的比較中落於下風。

江逾白倒是沒想那麼多。他隻是一如既往地注意儀表。他猜測,林知夏將會妥善保存這一張照片。所以,他必須拿出最好的狀態。

那位負責拍照的同學蹲在地上,舉起數碼相機,大聲呼籲道:“你們笑一個吧,喊一聲茄子。我再來一遍啊。一,二,三……茄子!”

林知夏最配合。她興致盎然地喊道:“茄子!”

江逾白平視前方。他隻在心中默念:茄子。

而林澤秋就像一座蠟像一樣靜止不動。

那位同學連拍十張照片,才把數碼相機交還給林知夏。

林知夏查閱照片,驚奇道:“好漂亮呀。”

她所見到的照片裡,不僅有林知夏、江逾白、林澤秋,還有一片枯黃的草地,彰顯冬季的蕭瑟與荒涼。滿樹的紅梅生機勃勃,傲然綻放,體現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這般奇妙的景象中,包含著濃烈的色彩對比,讓她暫時忘記了江逾白和林澤秋。

林知夏轉過身,充滿期待地望向江逾白:“等你回家了,你可以把照片的電子版發到我的郵箱嗎?”

江逾白拎著數碼相機的帶子,乾脆利落地說:“我會把照片洗出來,裝進相框,送給你。”

林知夏心花怒放:“好的好的,謝謝你,江逾白!”

江逾白點頭:“不客氣。”

林澤秋旁觀他們兩個人的相處,似乎還是很講禮貌的。但他的心裡仍然不太舒服。畢竟他不能時時刻刻地看著林知夏,稍不留神,林知夏就和江逾白玩到一起去了。而他唯一的慰藉是——江逾白要去另一個城市讀高中。這意味著江逾白和林知夏的友誼將要走向終點,林知夏在高中階段隻能老老實實地找一個女孩子做她最好的朋友——這,才是一個高中女生應有的校園軌跡。

*

今年入冬以來,西伯利亞寒潮不斷侵襲,帶來了十年一遇的嚴冬氣候。城市的高樓大廈都被掩藏在鋪天蓋地的寒氣中。媽媽每天早晨都要把林知夏的手套、圍巾、耳捂、帽子全部準備好,唯恐女兒在上下學的路上受寒著涼。

期末考試結束的那一天,最低氣溫隻有零下七度,林知夏裹得像個粽子。她和江逾白一起離開考場,慢悠悠地走向省立一中的校門。江逾白毫無征兆地摘下了他的手套。他打開書包,拿出一個精致的盒子,送到林知夏的麵前。

“什麼東西?”林知夏問他。

他說:“相片和相框。”

林知夏正要脫掉手套,江逾白卻製止道:“天氣冷,我來拆。”

江逾白拆開禮盒,林知夏見到了黃花梨木打造的精妙相框。而在相片中,她和江逾白、林澤秋並排站在一株繁盛的梅花樹下,充滿了年輕人的蓬勃朝氣。雖然林澤秋看起來稍微有點僵直,但是總體上瑕不掩瑜,這是一副非常值得珍藏的照片。

寒風呼嘯而過,吹得江逾白雙手冰涼。

林知夏連忙把相框裝進書包:“你快點戴上手套。”又說:“這個相框,會被我擺在書桌上。”

“我也有一個。”江逾白透露道。

林知夏驚奇地說:“你的那張相片裡,包括我哥哥嗎?”

不包括。

在江逾白保存的那張相片上,林澤秋被江逾白無情地裁掉了。江逾白沒有絲毫的愧疚。他本來都打算把裁掉的版本送給林知夏。後來出於品行方麵的考慮,江逾白還是忍住了。他甚至可以猜到林知夏的心思——江逾白是林知夏相識四年的好朋友,林澤秋則是林知夏非常在意的哥哥,他們兩個人對林知夏而言都有特殊的意義,是她成長過程中的見證者。

江逾白爸爸的辦公桌上,也擺了一張全家福。那張照片裡,包括江逾白的父母,江逾白的叔叔,還有江逾白他自己。顯然,林知夏就像所有普通人一樣重視親情和友情。

即便如此,江逾白仍然誠實地說:“我的照片裡,並沒有林澤秋。”

林知夏表示理解:“嗯,這和我想得一樣。”

她還說:“其實那一天,我幻想爸爸媽媽也來到了學校。爸爸、媽媽、哥哥,還有你和我,我們五個人一起拍一張照片。你們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當我感到害怕和緊張,你們都會幫助我。你們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幫助你是我應該做的,”江逾白謙虛地表態,“我爸爸說,真正的朋友自然會互相幫助。”

“是的是的!”林知夏讚同不已。

今天是初三上學期的最後一天,省立一中的校門近在眼前。似乎穿過那一道校門,就會步入漫長的寒假,步入熱鬨的春節。直到這時,林知夏才開口說:“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我和兩個博士姐姐合作的論文要在這個月投出去,沈老師說,運氣好的話,很快就能通過……然後,我的第一篇論文會被發表,我是第一作者。”

江逾白和林知夏認識四年,他自認為早已見慣了大場麵。然而,當他聽說林知夏身為第一作者的第一篇論文即將發表,他還是遭受了很大的震動。

他問:“你有空寫論文嗎?”

他懷疑,這一年以來,林知夏過得很辛苦。

林知夏詳細地描述道:“我和博士姐姐們相處三年多,她們教了我很多東西。我從去年一月份開始動筆,期間修改過幾次,沈老師也幫我看過稿子。”

江逾白若有所思:“你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林知夏實話實說:“我的研究方向是海洋總環流模型在渤海黃海和東海的混合參數化分析。”

“什麼?”江逾白又問了一遍。

林知夏看著他:“其實我覺得,在某些研究領域,很厲害的超前創新的論文標題一般都不會太長。我這種標題長長一串的論文,暗示了本文所做的工作,隻包括一點微小的改良。”

江逾白很關心她:“這個研究方向,是你喜歡的嗎?”

林知夏點頭:“沈老師手把手地教過我,怎麼去把腦袋裡的想法更係統地表述出來。你還記得牛思源嗎?他是沈老師的學生。我看了牛思源的論文之後,產生了第一篇論文的靈感來源。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沈老師。沈老師給了我第一批原始數據。然後,她又幫我分批采集了幾次數據,她鼓勵我開題……說起來,我其實拖了整整三年,才把這篇論文做完。”

“你應該沒有拖延症。”江逾白評價道。

林知夏立刻反思自己:“嗯,我不喜歡拖延。可是,有時候,我不敢邁出第一步。”

她和江逾白同時走出校門,細細碎碎的小片雪花落在她的臉上。她忽然想起初一那年的寒假,她和江逾白一起參加集訓的經曆。她記得,在那個路燈昏黃的雪夜,她和江逾白隔著一條馬路對彼此喊道:明天見!

明天見。

真是充滿期待的三個字。

她開始懷念初一那年的寒假集訓。

江逾白與她稍稍拉開一段距離,相當正式地對她說:“你成長了很多,林知夏。你比小時候更勇敢、更剛強。”

林知夏自顧自地重複道:“非常勇敢,非常剛強。”

“是的,”江逾白附和道,“你會變得越來越好。”

林知夏立刻說:“江逾白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是事實,也是我的希望。”

她率先邁出一步,踏上斑馬線:“新學期再見,江逾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