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佛門二寶,三藏真經(2 / 2)

洪荒造化 w風雪 8919 字 10個月前

“哼!無知!不要跟著我!”說著,望月便是轉身沒入了人群之中。

“我無知?”伸手指著自己,瞪眼看著望月離去背影的俊雅青年,不由鬱悶不已。

一旁的敖月則是沒好氣道:“是我無知!”

“嘿!”見敖月說著便轉身離去的樣子,俊雅青年頓時無語道:“我得罪你了我?”

玄奘直至寺裡,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了,各各歸依,侍於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禮佛,又對眾感述聖恩已畢,各歸禪座。又不覺紅輪西墜,正是那:

日落煙迷草樹,帝都鐘鼓初鳴。叮叮三響斷人行,前後街前寂靜。

上刹輝煌燈火,孤村冷落無聲。禪僧入定理殘經,正好煉魔養性。

光陰荏苒,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此時善聲遍滿天下。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後妃國戚,早赴寺裡。那一城人,無論大小尊卑,俱詣寺聽講。

其中有菩薩與惠岸使者道:“今日是水陸正會,以一七繼七七,可矣了。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他講的是那一門經法。”

兩人隨即進入寺裡。正是有緣得遇舊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入到寺裡觀看,真個是天朝大國,果勝裟婆,賽過祗園舍衛,也不亞上刹招提。那一派仙音響亮,佛號喧嘩。這菩薩直至多寶台邊,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

那玄奘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隻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

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薩昂首笑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隻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正講時,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遊僧。扯下來亂說胡話。”

唐王忙令擒來,隻見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後法堂。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麵道:“陛下問我何事?”

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菩薩道:“正是。”

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隻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忍不住問道:“你可記得麼?”

菩薩道:“我記得。”

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台開講。”

那菩薩帶了惠岸使者,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惠岸使者,執著棍,抖擻精神。驚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賈,無一人不拜禱道:“菩薩!拜見菩薩!”

有詞為證,但見那: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九霄華漢裡,現出女真人。那菩薩,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銳氣的垂珠纓絡。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麵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珮;腰間係一條冰蠶絲,織金邊,登彩雲,促瑤海的錦繡絨裙。麵前又領一個飛東洋,遊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玉環穿繡扣,金蓮足下深。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還真是一身好彩頭啊!”隱身在不遠處佛塔之上斜靠著塔尖的望月,見狀不由撇嘴一笑。

那菩薩很快祥雲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金光。隻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被玄奘伸手接住頌曰: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裡,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聽了頌子,當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眾官無不遵依。

太宗又在寺中問道:“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話音剛落,旁邊閃過玄奘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大喜,上前將禦手扶起道:“法師果能儘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

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禦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儘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玄奘隨即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

唐王甚喜,即命回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

“這個愚蠢的笨蛋!他當那西天靈山是什麼地方?一介凡人,也想遠射千山萬水去求取真經?”望月咬牙憤憤不已:“這個觀音菩薩,搞什麼名堂?西方佛門大能之輩不少,為何不直接將真經送到東土?何必勞煩一個凡俗之輩?”

說話間,美眸微閃的望月便是身影一動化作一道流光離去了。

...

玄奘亦回洪福寺裡,那本寺多僧與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

玄奘點頭道:“不錯!”

他徒弟道:“師父嗬,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隻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儘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轉而玄奘又道:“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裡鬆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

“這..”眾僧彼此相視,都是對玄奘感歎敬服,各自雙手合十無聲退去了。

禪房之內安靜下來,好一會兒,一道突兀的悅耳清脆之聲突然響起:“玄奘!你真要去那西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