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商議好了,她便提出去看看情況,韓大弟也說一起,姐弟二人便出了門去。
隻見那貨郎敲著銅鑼來到後山村,在村頭的老槐樹下放好雜貨擔子,便等著人來。
不一會兒,各家各戶便都派了人過來,這貨郎可好長一段時間門沒來了,大家都缺這缺那的,就等著補齊,因此不一會兒這老槐樹下就聚了二十來個人。
隻是,往常可以以物易物的,這次卻不行了。
隻聽那張貨郎大聲地對著村民們說道,“如今縣城城門緊閉,我收太多東西找不到地方銷出去,隻能砸在我手上,所以這次就不能拿東西換了,麻煩大家花銀錢買東西了。”
不少按照往常規矩,拿著東西來準備換鹽換針線的人,不由得一陣急切,他們可就指望著用東西換點鹽和針線的,他們這種人家,家裡哪裡有銀錢。
隻見這些人有的拿的是一籃子的雞蛋,有的是拎著兩隻土雞,還有拿著熏兔子和熏野雞的,這種是村裡會打獵的人家,還有拿著編織好的竹籃竹筐的。
往常張貨郎是收這些的,反正也不算重,他挑著回去縣城裡賣,還能再掙點差價。
對村民們而言,為這麼點東西專門走幾天去趟縣城也不值當,所以張貨郎價格出低一點也能接受,一時雙贏起來。
可這次,張貨郎不收了,這可咋整啊。
針線可以先不買,那鹽還是必須要的啊,不吃鹽乾活哪裡有力氣,尤其馬上要忙春耕了,更是要把飯菜做得鹹口一點,可不正需要鹽的時候嘛。
這貨郎幾個月沒來,大家再怎麼攢,這家裡的鹽可都是耗儘得差不多了。
正愁眉苦臉之際,張貨郎又拋出一句話,“如今這鹽可要比上次貴一半了,不是我坑大家,是如今縣城裡的進價貴了一半,不僅鹽,大部分東西都貴了將近一半,我沒有多掙大家錢的。”
“大家這次趕緊買吧,如今外麵亂著,我擔心這鹽還要漲價呢,要再漲我這生意不好做了,下次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呢。”
這張貨郎大家常年打交道的,向來做事誠實公道,他這麼說,那必然是外麵物價都漲了,眾村民不由得更加愁眉苦臉起來,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
村裡哪怕少數幾戶家裡有點銀錢,但也不算多,自家買完鹽就不剩啥了,自然沒有可以外借的了,眼看著好多戶拿著東西過來的人家就要買不上必需的鹽了。
韓采薇姐弟兩過來剛好看到大家苦著臉這一幕,剛好前麵站著的是上午打過交道的翠花,她問了句什麼情況,翠花便把無法以物易物和鹽價上漲的事簡單說了。
韓采薇看了下村民手中拿著的東西,大多是吃的,還有少部分是手工藝品,她有了個想法。
隻見她悄悄對韓大弟說了幾句,韓大弟聽了連忙點頭,他也覺得這個主意好,那些東西他們家可以吃也用得著,乾脆花錢都買了來,也解了村民們的燃眉之急。
於是韓大弟站出來,說了一句,“各位鄉親們,我是那大劉家的親戚,這樣,你們把東西賣給我們吧,我們家用得著,如今縣城物價確實都上漲,我家按上次售價貴一半的價格收!”
之所以讓韓大弟出頭說這話,主要是他個頭擺在這裡,哪怕有歪心思的,也得掂量掂量,她現在不憚以最壞的心思打量人性,還是謹慎一點讓他先站出來的好。
正不知道怎麼辦的村民們一聽這話,頓時一喜,能有人收他們的東西,還比之前價格貴一半收,那可太好了呀。
那張貨郎也很高興,這樣村民們能有錢買他的貨物了,他也不會白走一趟了。
一時這大槐樹下,交易開始了。
韓采薇悄悄從身上摸出一堆的銅板給大弟,這還是之前特意換好的,如今大弟負責給錢,而她自己負責收東西。
自然不能直接收進空間門裡去,隻去大劉家臨時買了個板車來,都堆在板車上麵,張貨郎則站在一邊熱心地給姐弟兩指點著價格。
比如這雞蛋,之前他們在縣城買是3文錢一個,如今則是給村民們漲到9文錢兩個,翠花一籃子雞蛋20個,換到了90文錢,夠買一斤多鹽了。
這可比往常與以物易物還劃算,翠花自是很高興,可惜冬天雞不愛生蛋,不然能多攢點雞蛋,這次就能買更多鹽了。
還有那土雞,之前他們在縣城買過,40文一斤,如今給村民開出60文一斤的價格,一位大娘的兩隻老母雞五斤賣得了三百文,還有那熏兔子和熏野雞,也都如此給村民們算了價。
還有村裡的蔑匠,拿著竹籃竹筐,也賣給了姐弟兩,甚至還買到了村裡木匠打好的一副水桶。
這些都是他們接下來逃荒路上能用到的,姐弟兩自然也是開心。
等村民們賣完手上的東西,得到銀錢,又都換成了想要買的食鹽和針線。
張貨郎的雜貨擔上麵東西不少,不過主要是這兩樣,自然也是這兩樣銷路最好,一下子賣去了大半。
貨擔上還有麥芽糖、點心小食和酸醋等,隻是如今生計艱難,竟然沒有一個村民買。
更彆說掛在上麵的風箏、風車、撥浪鼓、蒲扇、雨傘、馬紮、鞋子等雜物,村民們自然也都沒買。
最後還是韓采薇大手一揮,把張貨郎雜貨擔上麵剩下的大部分東西都包圓了,除了吃的,還有雜物,就連風箏、風車、撥浪鼓等小玩具也都買了下來,今後可以給她娘肚子裡的小寶寶玩。
一時東西裝滿了整個板車,韓采薇想著待會兒回去趁人不注意悄悄塞一些去空間門,另外一些好好規整下放在板車上。
到時候韓大弟推著板車走,不算重,也還算便捷。
張貨郎沒想到走一趟後山村還能有這樣清空貨擔子的好事,頓時更是眉開眼笑。
一時這大槐樹下,難得的所有人都還挺開心的。
可是接下來問到外麵的消息,張貨郎說出來的話,卻又讓大家不由得心裡沉了沉。
“如今縣城門關著呢,說是裡麵在征兵,不讓人進出,我走了幾個村,大家都在擔心會不會下鄉征兵呢。”張貨郎說道。
因為他是好幾天前離開縣城的,四處轉了下才來到這後山村,所以此時他的消息要滯後一些,還停留在縣城門緊閉征兵的時候的事。
這話一出,嚇得大家都噤若寒蟬,沒想到除了物價上漲,縣城裡麵竟然還有這樣的事,一時也是不由得擔心起來。
隻得安慰自己,後山村夠偏,希望官差們可彆來。
而李順和翠花聽到這話,一時更為猶豫糾結要不要離開。
他們家本來還想如果要走的話,走縣城大路呢,這下走不成大路,隻得走那難走的小路,不離開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可是如今這裡又多了一個征兵的隱患,離開的理由似乎也多了一個。
就在翠花家猶豫是否要離開之時,此時雙林縣城,王屠戶家卻有人在積極謀劃離開。
他家一下子征兵征走了四個人,小院子空蕩蕩了不少,卻沒有清淨下來,因為屠戶娘子的罵罵咧咧聲不絕於耳。
之前王屠戶並四個兒子,雖然沒有找到好的活計,殺豬生意也還沒做起來,但好歹還能去打打雜工,掙點銀錢回來。
如今家裡隻剩下四個女的,加一個養傷不能動的老四,日日隻有出沒有進,屠戶娘子怎麼不著急上火。
可是著急上火也沒有用,如今這縣城裡,壓根兒就找不到活計,洗衣服縫補這些活,都需要大家日子好過的時候,才能接到。
如今各家各戶都受損嚴重,哪裡還有這些活往外派,恨不得都親自動手,縮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這種時候往往需要政府出麵刺激,組織去修路、建廠、修橋這些,給大家提供工作,大家掙到了錢便舍得花錢,就能創造出更多工作,整個縣城才能再度盤活。
但這裡的政府也就是縣衙,不說也罷。
自袁舅爺領著三千丁壯離開後,把這雙林縣城掏了個半空,雙林縣衙的官員們敢怒不敢言,如今人走了,他們想著的不是休養生息以及盤活經濟,而是想著再怎麼撈一筆。
的確就有官員把主意打到了下鄉征兵的上麵,縣城的安危也要人守護呢,不想守也行,交錢免除名額唄,隻是如今時日尚短,縣衙還沒動起來。
這天屠戶娘子正在罵她那兩個兒媳婦,讓她們出去接縫洗的活兒,卻是一點活都沒接到。
她不僅罵人,什麼不下蛋的母雞、賠錢貨等罵聲回蕩在整個小院,還克扣她們的吃食。
兩個兒媳委屈不已,實在受不住了,便悄悄私下商量,為了活下去,她們在策劃逃離了,這個家不是她們的家,她們的活路在其它地方。
“我知道那老太婆的錢藏在哪裡,我們卷了錢逃去北方吧,找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總比在這裡被這老太婆磋磨死的好。”他家大兒媳婦狠狠地說道。
二兒媳婦還有些不忍心,尤其還有點不舍得王家二郎,但想到婆婆近來的所作所為,以及二郎不一定能回得來,也狠了下心,點頭同意嫂子的主意。
而後山村的翠花家想了一晚上,終於在第二天上午下定決心也北上。
看著韓家有個孕婦,又聽說他家得罪過人,本不是特彆想與他們同行。
可是貨郎帶來的消息,說如今縣城門緊閉,走不了大路,再加上韓家那天收購東西表現得頗為厚道,這才拿定主意說到時候一起出發。
這下韓采薇他們也不用提前去探路了,於是專心準備起來。
而府城那邊,也有不少人開始出逃,有錢的人家去京城,沒錢的人家感受到了變動,便想著去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