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推薦’權力的大臣,則隻有兩省五品以上官員,每人每年還有著名額限製:京朝官得五員,升朝官隻得三員。
得了推薦後,則被選送進入初試,為學士院中試詩賦論,合格了才可授予低級館職。
授予館職之後,仍未結束,還要繼續進行考核,唯有優秀者,才有擔任要職,進行升遷的機會。
大多數人,則被另派往地方上任職了。
陸辭雖為正四品下的左諭德,但嚴格來說,並不在兩省之列,便也沒有舉薦人的資格。
他正因清楚這一點,在彆人為此萬分糾結時,還是一副事不關己的輕鬆模樣,一心隻教太子聖賢書。
還是趙禎沒忍住,強忍著邀功的小興奮,含蓄地提醒了陸辭幾句。
陸辭這才知曉,原來托小太子每見官家就在官家跟前替他讚不絕口、美言不斷的福,叫趙恒越發想起了陸辭為官時日雖短,政績卻是無比亮眼之事。
不但恢複了三兩日就送禦膳的福利,這次還額外吩咐吏部,將他添入了有權舉薦的官員名單中。
吏部中知道此事的不過寥寥,根本沒料到官家的心血來潮下,竟做了回不留名的施恩人,連陸辭本人都不知曉,就沒想到去通知他一聲。
且因陸辭站位一直微妙,也無人想著宣揚出去,或是臨時抱佛腳地巴結他以換取推薦名額……
於是陸辭稀裡糊塗地,就差點棄權了。
陸辭驚訝過後,趕緊謝過太子,當晚回到家中,就忙活起寫推薦信的事了。
他雖得了陛下破例賜予的權限,但說白了,他頭個想到,也能相信的,且需要這一職位的 ,也隻有朱說、柳七和滕宗諒三人。
就陸辭個人看來,最適合的,無疑是朱說了。
彆看朱說年紀最小,卻最沉得住氣,也最有乾勁。
柳七和滕宗諒雖也極具才學,但前者黑曆史太多,最近自己又與其相隔太遠,也不知是否修身養性,痛改前非了;後者性子也偏於浮奢享樂,雖是個能做也肯做實務,願為友人兩肋插刀的,可在清貴安寧、數十年如一日的館閣之中,卻不見得適合。
——不管是誰得以幸運地雀屏中選,他還是最好把人安排到自己家裡來住。
起碼開頭一年,都得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才安心。
因不知這事是否能成,陸辭在熬夜寫好推薦的文書,次日交予吏部後,就將此事安靜擱在心裡,並未與任何人聲張。
如若成了,他不想對友人邀功。
如若不成,他更不想叫友人們空歡喜一場,也許還落個白欠他人情的心理負擔。
更何況在陸辭想來,三人裡要是有人能中的話,那也是他們自己的本事,才可在重重考試中突圍而出。
自己不過是提供了一個小小契機,並不值得誇耀。
熬夜的下場便是,還未躺上半個時辰,就得起身去早朝,一邊聽著寇準一人瀟灑發揮,一邊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散了朝,就得去東宮講經了。
趙禎見到陸辭時,就稀奇地在他眼底下發現了從未見過的青黑,以及破天荒地在講經時以袖顏麵,打了兩個小小哈欠……
陸辭不禁滿懷歉意,懊惱之餘,認真地向太子致歉,並不因他年紀小就隨意糊弄過去,也不覺身為講經的半師就可理所當然。
一直默默觀察的趙禎當然不覺絲毫不悅,反而笑眯眯的,感到高興極了。
他打心底地一直認為,自己這位小先生,外人眼中才高八鬥的陸三元,是幾乎無所不能的。
現竟會跟他一樣上課時打瞌睡,有些小毛病了,倒像是玉雕的人兒活了過來似的,生動有趣了起來。
“無妨,”趙禎笑著擺擺手,又終歸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小聲問道:“若真要作為賠罪,陸諭德不妨告訴我,你所推薦的那幾人,究竟是哪幾位大才?”
大才?
陸辭莞爾一笑。
——未來也許是,現在卻不過是酒鬼,小正經和大流氓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 QAQ對不住,今晚來不及補昨晚的更了,明天保證二更(補回周四的欠更,如果不補上我就吃翔……)
注釋:
1.薦舉:
官員磨勘遷官或擔任差遣,一般都要舉主推薦,並充當保證人。薦舉的對象主要是中、下級文武官員,稱“被舉官”;薦舉人稱“舉主”。真宗天禧元年(1017),開始限製薦舉人數:兩省五品以上官員,每人每年薦舉京朝官五員,升朝官薦舉三員。仁宗初,規定通判以上官員可薦舉他人,被舉人須現任的屬官,且舉主中還應有兩員“職司”,由本部按察官或本路監司、帥司的長官充當。
2.館職:
宋代前期,授予館職要經過考試。就是進士及第、高中狀元,也必須擔任一段時間官職後,才能應試入館;至於一般官員,須經大臣推薦後才準考試。應試科目,元豐以前“試詩賦各一”,神宗即位後曾下詔:“自今館職試論一道,策一道。”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十二月,王欽若、陳彭年等抄校崇文院書籍,朝廷為補充館閣人員,命吏部從京官和地方官有才學的人中選送,然後先初試挑選,送學士院試詩賦論,合格後才能擔任館閣低級官員。授予館職後,還要接受考核,成績優秀者才得以升遷。但真正擔任要職的究屬少數,多數另行派往地方任職。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