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1 / 2)

一月一晃而過。

距曹瑋草草完成交接, 歸心似箭地往京城趕的那日, 已有那麼久了。

陸辭初來乍到,千頭萬緒有待理清,自是片刻都不曾閒著。

若是天氣好些,他就親自在州城周邊轉轉, 或在集市上實地考察;若是氣候惡劣,不宜外出,就留在官署翻閱陳年卷宗, 直至深夜。

萬幸這份辛苦付出, 最終未被辜負。

在將資料搜集齊備,梳理完成後, 他不僅對秦州有了較為具體而全麵的了解, 對要從何下手, 也終於有了些許頭緒了。

一策遠遠不夠,循序漸進恐來不及,必須多管齊下才是。

陸辭首要關心的,自是秦州軍事防禦力量。

秦州身為西北軍事重陲,毗鄰者雖以吐蕃為主,但還包括羌族等割據一方、勢力較弱的部族。

各族以遊牧為生,軍種自是騎兵最眾, 顯然是以步兵為主體的宋軍的克星。

一旦宋軍不可再固守城中,而需主動出城迎戰的話,那勢必難以抵擋機動靈活的騎兵的衝擊。

要遏製騎兵在廣袤的草原地帶和平原地區的威脅,增強邊境軍事防禦能力, 以及在兵源上進行合理節約,修築堡寨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但修築一個健全有力的堡寨係統,不禁需要耗費不短的時日,資金也所需甚多。更何況,秦州城中人口稀零,青壯勞力大多已被吸納入軍,剩下些老幼婦孺,要想組織起足夠的人力進行工事,那真是談何容易。

人手上的不足,那是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硬傷。總不能讓本就不多的軍士們放下兵器,修建防備工事罷?

若讓軍士落得疲憊不堪,讓敵軍一網打儘,才真是得不償失了。

陸辭將目光投向輿圖,沉吟許久後,暫且圈定幾個總體人數在不多不少,平日不甚活躍的部族,作為日後招撫的備選。

畢竟西夏也好,吐蕃也罷,一旦一方內部凝聚起來,開始對外擴展勢力,首先遭殃的可不是大宋,而多半是這些被夾在中間的部族。

不是被一方拉攏,成為兩邊對戰時首要被犧牲的先鋒,就是袖手旁觀,落到最後再遭吞噬。

向慷慨大方的禮儀之邦大宋投誠,反而還能得些好處。

但可想而知的是,因目前局勢尚未轉入緊張,或明朗階段,朝廷要為此付出的賞賜和官爵,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況且,他目前最為短缺的是修建工事的民夫,又哪兒敢在這種容不得差錯的機要事上,采用彆族之人?

若讓有心人混入其中,對堡寨暗中做些手腳,或是借此機會縱軍進城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前去各族招撫的官員人選,他現在亦是匱乏,唯有暫且擱置不說。

短期內無法修建堡寨,那要提高城牆防禦,唯有通過改良守城器械的性能,以及增加其數量了。

陸辭歎了口氣,先在紙上寫下‘工匠’和‘床弩’。

然而工匠難尋,床弩造價高昂,也不知能取得幾分進展。

民生經濟方麵,相比起來,還算好解決的了。

衣食足而知榮辱,在缺衣少食,物資匱乏的秦州,自然不必考慮建立書院等事。

倒是經他調查後發現,牧民的日常飲食習慣中,受先唐影響,已變得根本離不開茶葉了。且因願來秦州做生意的商隊寥寥無幾,一些在沿途各州賣不出去的粗劣茶葉,都能在牧民當中驚人的價格,而一些品質較好的茶葉,更是受到各族中貴族的追捧。

正是衝著這些‘冤大頭’肯提供的豐厚利潤,才有一些內地商人肯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來這處。

他們做生意的對象,顯然不是秦州百姓了。

儘管販賣茶葉帶來的利潤足以讓人心動,但大多情況下,因為邦交時好時壞,商隊不得不麵對尷尬的空手而歸——關引太過難得,榷場百年一開。往往是商隊出不得境,買家入不得來,買賣家都打不上照麵,又何談交易呢?

這才導致了商隊來得動力稀薄,一點茶葉能賣出天價的奇怪現象。

陸辭了解到這點後,頓覺眼前一亮。

秦州荒地頗多,土壤貧瘠,又因勞力稀缺而無法像在汾州那般進行開采,的確是個大難題。

但對一些對生長環境要求古怪、最好乾硬土質的茶樹而言,卻是適合種植的好地方。

當涉及到彆族的貿易時,公驗簽發的條件極其苛刻,就成了尋常商隊的阻礙,但對身為秦州知州,人脈頗通的陸辭而言,卻是輕而易舉。

曹瑋不擅內政,隻知節流不知開源,偏偏有的錢是省不得的。迫不得已下,他才叫公使錢留下了這麼個大窟窿後,連補都想不出辦法補。

但在陸辭翻看過以往記錄,再綜合對牧民茶葉購買力的調查結果,不難看出,隻要將榷場開放個三四回,哪怕單靠稅收,都能完全補回這筆空缺了。

加大互市貿易,可謂彼此受惠。

對大宋而言,不但加近了與各部族的聯係和了解,還可拿些對宋人而言不過是唾手可得的茶葉、或是華而不實的綢緞,來向對方交換目前最為匱乏的軍事資源馬匹。

對其他部族而言,能有一條讓他們可以固定獲得到品質較從前要更好、價格還更為穩定合理的茶葉的渠道,也是求之不得。

這麼一個大好商機擺在眼前,陸辭自然不可能不心動。

於是在想定之後,就毫不猶豫地在紙上寫下‘鼓勵購置、移栽茶樹’,‘開放榷場’等字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