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夏洛克?”
徐嘉微微皺了皺眉,這個本子其實塞進來是為了湊數用的。
畢竟以本山大叔和周星星的身份,這個本子很難配得上兩人的身價。
但轉念想想本山大叔拍過的《落葉歸根》。
這種類型的本子好像還真是為數不多適合本山大叔的,與華夏鄉土文化解不開的緣,畢竟後者的小品以及喜劇,那都是紮根華夏鄉土土壤中生長出來的。
從《馬大帥》到《鄉村愛情》,事實證明了本山大叔在華夏鄉土喜劇這塊,那是當真無愧的王者。
“沒錯,我跟範圍一起定下的這個本子,其他也挺好,不過這個更對我倆眼緣。”本山大叔說道。
也就是徐嘉金主的身份,他還解釋兩句,換作旁人鳥都不鳥。
我挑的本子還用質疑?
“成吧,您心裡有數就行,這本子是……”
徐嘉頓了頓,他還真忘了出自誰手,於是將苗玉晴給喊了過來:“玉晴,《平原上的夏洛克》從哪收來的?”
“咱們公司新銳導演培養計劃的徐三石編寫的。”
苗玉晴思索了一下,就記起這人來,顯然給她留下的印象也不淺,“他之前打過報告,表示公司給他一百萬投資,他就能將這個本子拍下來,當時我記得挺清楚,他說主演讓他爹來就行,全員素人就能夠完成。”
怪不得苗玉晴記得那麼深,讓自己爹當主演的導演還是少之又少的……
“有點意思哈,多大歲數啊?”本山大叔感興趣道。
他自己就是野路子出身,對於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才格外欣賞。
“八二年的,冀省衡水人,一四年拍的短片《從彎北到深北》入圍魔都電影節國際優秀短片展映單元,今年通過新銳導演培養計劃進入的嘉行。”苗玉晴介紹道。
徐嘉撓撓頭,沒曾想自家公司自發做的導演培養計劃,竟然籠絡了那麼多的人才。
不過也難怪,圈子就那麼大,有點才華的導演都迫不及待地想出頭。
風頭正勁,並且唯才是舉的表現怕是吸引了不少人。
就一個文木野作為標杆立在那,就足以那幫年輕導演前赴後繼了。
更不要如今在嘉行年輕導演早已成了一股潮流,文木野85年的,辛爽81年的,郭凡80年的,認真算起來,大鵬,陳思成這些也都是八零左右。
“這小子我感覺行,能寫出這片子,寧願隻用一百萬加上全員素人拍,說明有這個信心和衝勁,這片子就讓他來導吧。”本山大叔拍板道。
這下在場的人都愣住了,原以為本山大叔會親自指導呢。
本山大叔注意到大家夥的反應,笑道:“都看著我乾嘛,人家孩子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本子,我能說搶給搶了?再說我都這麼大歲數了,哪有那精力執導,最多是幫襯幫襯,還得給人年輕人成長的機會,這一點嘉行就做得太好了。”
最後一句本山大叔是由衷感慨的,用的都不是很好,而是太好。
他當年上春晚,就受夠了論資排輩的苦,後來能上還是因為內容足夠搶眼和優秀,就那還一直等到九零年代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進了千禧年才成就了小品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