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五十年代小奮鬥(29)(1 / 2)

第六十七章

兩天的考試過去了, 出分還要半個多月,現在答卷都需要老師們手判,不像後世都用答題卡, 直接電腦判分,準確還快速。

不過這段時間她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中考是提前填寫報考學校的。

不過三人還是在一起估了分, 她和柳宵哥成績應該差不多, 至於宋二哥要差一些。

這個“一些”大於三十分。

不過這也算正常, 宋二哥算是正常發揮。

即使宋紅米和柳宵分數不低,也沒完全放下心,至於宋二哥就更忐忑了, 成績沒下來, 誰也不知道結果。

不過回了家, 宋爹宋母問起, 都說考的不錯。

宋爹宋母也沒再追問, 讓她們跟著進山了, 尋找一切能吃的。

還要幫忙照顧家裡的自留地。

至於地裡的活兒, 沒讓她們去,不是怕累著,而是去了也是白乾活。

隊上沒錢沒糧食, 工分也沒啥用了。

要不是指望著地裡的作物填肚子,人們更沒積極性了。

宋紅米、柳宵和宋二哥一出門, 難免被問起考試的情況。

今年村裡就她們三個參加中考的。

往年初中畢業也有,但是有能力再往上考的,卻是一個沒有。

所以村民對她們三個自然更關注。

她們回答很是保守,畢竟成績沒有出來。

還是要謙虛一些的。

本來以為要等到全部成績下來,她們才能知道具體分數。

沒想到,她們會被提前知道。

還是柳宵二叔從縣裡專門過來報喜的。

柳宵以全縣第六的成績被L省中專機械製造專業錄取。

宋紅米以全縣第三的成績也被L省中專會計專業錄取。

宋二哥也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縣城高中。

三個孩子全部高中, 成了宋家大隊最熱鬨的事兒。

很多老人都給驚出來了,都說老宋家這是祖墳冒了青煙了。

雖然宋爹宋母認為宋紅米有點先斬後奏,報考的是什麼省中專,但是聽說了多難考,上學不花錢還有補貼,就一點怨言沒有了。

宋紅米問過柳宵哥,是不是他拜托二叔關注的成績。

柳宵也沒否認,之前他也沒這個想法,但是聽過紅米當故事講的農家女被頂替上學的事情,他就上心了。

他不想出岔子,就專門提了禮物去縣城拜訪二叔,之後又輾轉托人找到了在教育局工作的人,送了兩包煙一瓶酒,人家才答應提前幫忙找成績,還答應幫忙盯著點。

他也不確定是不是在做無用功,所以也沒和宋紅米說。

宋紅米很是驚訝,又甚是感動,沒想到柳宵哥會做的如此周全。

當日晚飯後,宋大伯、宋三叔兩家都來了宋家。

說要給宋紅米和宋二哥慶祝一下。

一屋子塞的滿滿登登的。

宋大伯送了六張布票,“回頭得給倆孩子做身新衣裳,紅米要去市裡上學,建黨也要去縣裡,不能被看不起。”

宋母見宋爹點頭了,才收下,“建黨、紅米還不謝謝大伯。”

“謝謝大伯。”宋二哥謝的中規中矩。

“大伯,我上學有補貼,回頭給你打酒喝。”宋紅米嘴甜的像抹了蜜。

宋大伯高興壞了,“哈哈…那我就等著啦,當時我送紅米去上學,就知道她是個出息的。”

宋三叔也跟著誇,“紅米打小就聰明,建黨從小愛讀書,能考上也是倆孩子自己能乾。現在也困難,我手裡也沒彆的,就一人給一塊錢吧。”

宋紅米和宋二哥又謝了一次。

宋大伯娘拉著宋紅米不放手,誇完腦子誇模樣,然後又問道,“紅米,那個中專念完了就能當工人吧?”

她這一問完,其他人都把注意力投過來了。

宋紅米倒是不慌,“理論上是包分配的。但那也是三年後,而且這廠子和廠子也不一樣,也不知道被分哪呢。”

宋母歎口氣,“咱家親戚都是老百姓,也沒人能幫得上忙,以後還得靠你自己。”

“你和老柳家那孩子不都是考上中專了麼,是一個學校吧,那可以互相照顧點。”宋大伯娘這話沒毛病。

但宋紅米總覺得這語氣有點怪怪的。

她不知道裡頭還有點官司,自從知道宋紅米考上中專,以後能當工人,宋大伯娘就起了心思,她有個侄子比宋紅米大兩歲,長的高高大大的。

結果剛提出來,就被宋大伯給懟回去了。

她心裡有氣,就說了幾句宋紅米和柳宵的怪話,這事村裡老娘們早就有說的,差點挨宋大伯拍。

本來她被警告過的,結果還是沒忍住。

不過也沒敢說太明白,隻是有點陰陽怪氣的。

宋母就沒多想,主要是紅米年紀在這呢,過年才十二歲,“有個伴是挺好的,要不然那麼遠,也不放心。”

“紅米,紅米過來一趟。”宋三嬸招手讓她過去。

宋紅米順勢脫身,甜甜的喊了句,“三嬸。”

宋三嬸拉過和宋小弟嘀嘀咕咕的小兒子,“紅米,你摸摸建民,也讓他沾沾你的聰明氣。”

宋紅米有些無語,腦袋還能傳染。

神奇!

不過還是拍了拍小堂弟的腦袋,“建民也很聰明,這次期末考試不還是前三名麼。”

宋三嬸有些得意,不過嘴裡卻是謙虛道,“和你比差不多了,你哪次下過第一啊。”

“男孩子聰明,初中還可以提高呢。”宋紅米當然是說好話了。

“咱家這些大的讀書都不行,還得看這波小的。”宋三叔說道。

宋紅米可不接話了,她還不想拉仇恨。

不過宋三叔這話說的不錯,宋大伯家已經沒人讀書了,宋三叔家也就剩建民一個。

宋大伯有些可惜,“讓他們讀書,一個個跟要了命似的,我燒火棍都打折了,人家都不去,寧可下地乾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