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四爺還想繼續派李榮保常駐察哈爾的,而今了解了他家情況——小姑娘身體不好臥病在床,繼母在府裡麵管家,親哥哥又去從軍保家衛國了……想來想去,另派奇諾接了察哈爾總管的位置,把李榮保留在兵部任了侍郎。
反正李榮保年紀到了,資曆也夠,上從二品也就是這一兩年內的事情,早一年晚一年在四爺這邊都是沒差的。
半年後,察哈爾某地發生叛亂,奇諾前去平叛,差點被亂刀砍死……李榮保留任京官,也算因禍得福。
此乃後話。
八爺並沒有對得住四爺信任,試用期裡出了不少的幺蛾子,弄得四爺頭痛不已。
四爺登基也有小半年了,對於朝中諸事也有了比之前做皇子時候有了更為全麵的了解。這話雖然說出來有些對不起皇考,然康熙晚年皇子爭鬥不斷,眾臣小動作頻頻,投機取巧的不在少數,實在是欠收拾。
李煦一大把年紀了,還遭此變故,極是可憐。但是看到他們攫取了那麼多財富,並企圖轉移家產蒙混朝廷欽差,四爺覺得,辦了這些人也並不冤。
兩個月前,四爺指責蘇努、胤禟等人相互勾結,朋比為奸,以此為線索追查各地大小錢糧貪腐案件。四月,又命極是親近八爺一黨的十四留守景陵湯泉,想著把這個弟弟先摘出來。
誰知,十四在湯山讀書思過之時毫無悔改之心,對四爺這個皇帝也曾多次口出不敬之語,還想儘各種辦法企圖給老八幾個送信聯絡,四爺忍無可忍之下革了十四祿米,並令侍衛在湯山嚴加看守十四。
科舉亦是朝廷大事,四爺命鄉會試以《孝經》出題,順帶叫了弘時幾個也寫張卷子試試。
結果四爺意外發現三個兒子文章都作得不錯,就連他從來都不看好的弘時,竟然也作出一篇有不少亮點的錦繡文章出來。
段考驗收出了很是不錯的效果,四爺的心情終於多雲轉晴。
太後從那日冊封典禮完畢後就稱病不見人了。
開始時候的確是稱病,後來卻發現自己好像是真的病了……烏雅氏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大把大把地掉頭發,腦子裡總不受控製地想起之前發生一幕幕事情……
佟佳氏抱走了老四,康熙摟著她在耳畔低語,腳上平底繡鞋換成了花盆底,封妃那年她才二十二歲,正是最好的年紀……
溫憲公主指給了她所憎惡的佟家,公主避暑出事的消息傳來,惠妃榮妃對她的擠兌,十四失勢後的滿目頹廢,老四對她的聲聲控訴……
願意看的,不願意看的,由不得她做主。
德妃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瘋魔了。明明以前她最早侍奉先帝的時候,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哪怕是彆人在她跟前指桑罵槐,貶低她的身世、嘲笑她的手段,她都按耐得住。怎麼如今當了太後,明明日子變好了,她也成了這大清最尊貴的女人,隻要是牽扯到十四的事情她就半點都忍不住,簡直成了一點就炸的性子。
很多事情都經不起思考,想多了,反而覺得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太後烏雅氏病逝於寧壽宮,終年六十四歲。
靜儀記得曆史上德妃就是雍正元年沒了的,對於太後的離開,她原就比彆人多了幾分思想準備。
太後一直認為四爺是她懷胎十月生下的兒子,不管怎樣都該站在她的這一邊,就應該像她一般關懷十四這個幼弟。
可親情是需要培養的。在靜儀未穿越前的世界裡,父母子女反目成仇、母親把兒子告上法庭的事情並不少見,三天兩頭出現在網絡熱搜。
不管怎麼說,太後也是靜儀的親祖母,血緣關係在那裡擺著,靜儀雖然知道太後並不待見她,但太後就這麼突兀的去了,靜儀的悲痛並不比弘時他們更少一些。
隻是去持服哭靈時候,比起麵對康熙駕崩時的傷心,卻不由又是差上了一層。
人性如此。
不知四爺是不是受了太後病故地觸動,太後走後沒幾日,四爺便晉封十四為郡王,提升了待遇,卻仍然命令十四留湯山,不準離開。
四爺給太後定的封號是“仁壽”,靜儀認為這封號算是頂頂好的字意了,四爺對太後還是有心的,隻可惜,太後到臨走前都沒有領四爺的這份兒情。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珺瑤、漫瀾 2瓶;木木今天也沒吃糖、托馬斯dududu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