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叫千算萬算,不如天算,惠嬪總算是知道了。
其實惠嬪比榮嬪要更早意識到赫舍裡夫人當時所在的那個位置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小太子是什麼時候進來的,當時她猜到了赫舍裡夫人肯定是想要做什麼。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小太子哭鬨著要去和明月、康熙一塊用膳的事情。
但是當時惠嬪什麼都沒有說,即便到了明月麵前請罪的時候,她也沒有把這件事說出來。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惠嬪既想要討好明月,但是又不想摻和進這些事情裡麵,得罪小太子的母族。
惠嬪原本想得很好的,她主動去跟明月請罪,話裡話外的把責任攬在自己(和榮嬪)的身上,如果明月是個寬宏大量的人,那麼自然會原諒她(和榮嬪)的無心之失,甚至很有可能會對她有一個好印象。
但是如果明月因為前天晚上的那點不愉快而遷怒於她(和榮嬪)的話,那麼對惠嬪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因為她相信明月早晚會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到時候對於她(和榮嬪)這(兩)個被遷怒的人,明月心裡多多少少肯定是有點愧疚心理的。
這樣一來,惠嬪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利用明月的這份愧疚心理促成保清回宮的事情了。
是的,惠嬪做那麼多,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早日回宮。
保清如今的年紀不算小了,他還沒有滿月就被抱到內務府總管戴佳氏嘎魯的家中撫養,到現在已經有七年的時間了。
當初孩子還小,惠嬪就算再怎麼想念兒子,也不敢動一絲讓他回宮的心思,但是保清現在已經七歲了,不僅養得壯實,而且也已經種痘成功了,如此一來,惠嬪自然是日日盼著兒子回到自己身邊了。
可惜康熙沒提起過這件事,太皇太後也沒有,哪怕惠嬪知道他們不可能讓保清一直養在宮外的,見狀也不免憂心。
要不然惠嬪也不至於想了這麼一個招。
隻是惠嬪沒想到自己會出師不利———明月當時聽她說完之後既沒有說不怪她,也沒有要遷怒她的意思。
好在惠嬪沉得住氣,哪怕明月使用了拖字訣,她也覺得自己能穩得住局麵。
結果好家夥,她在這邊穩住局麵,榮嬪在另一邊直接把她的局麵給掀翻了。
不開玩笑地說,惠嬪現在想捶死榮嬪的心都有了。
但是不行,惠嬪現在還得趕到明月麵前亡羊補牢。
¥
因為榮嬪過於誠實的緣故,導致惠嬪到了明月麵前不得不被迫誠實。
當然了,惠嬪的這個誠實是摻有水分的,至少她不可能真的把自己對明月的算計給說出來,隻能說自己是怕得罪小太子的母族,所以才不敢言語的。
明月沒信惠嬪這話,但是她也沒有戳穿她,和她虛與委蛇兩句之後,就讓她先回去了。
惠嬪見狀,默默地在心底裡歎了一口氣,她原本還想提一下保清回宮的事,但是轉念一想,現在不是提這個的好時候,於是惠嬪隻能把話給咽回去了。
“惠嬪娘娘真的是奇奇怪怪的。”芳春道,“她怕得罪太子殿下的母族,難道不怕得罪娘娘您嗎
都說縣官不如現管,赫舍裡夫人就算是太子殿下的郭羅媽媽,她的手也不可能伸到皇上的後宮來針對惠嬪娘娘吧
連芳春都覺得惠嬪這套說辭有古怪了,那麼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說了。
“她不是不怕得罪我,她是不想把她對我的算計說出來而已。”明月認真琢磨了一下,覺得惠嬪肯定是隱瞞了一些對她的算計。
“惠嬪娘娘想算計您什麼”芳春忍不住問,就連素秋她們也扭頭看向明月。
“不大可能是想與我為敵。”明月排除了這個可能性,因為她和惠嬪近日無仇,往日無怨的,總不可能因為她當上了皇後就想針對她。
畢竟就算不是她當皇後,也不可能是惠嬪。
那……
“可能是想巴結我”明月琢磨了一下這個可能性有多大,“但是真的想巴結我不是更應該把赫舍裡夫人供出來嗎’
但是惠嬪沒有。
明月把自己代入了惠嬪的角色,然後發現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明月和惠嬪接觸不多,對她了解不深,但是對她的情況倒是挺了解的。
惠嬪雖然是最早進宮的那一批人,但是算不上是得寵的,家世也一般,要不然晉升的時候她在七嬪之中也不會隻排第五了,也不會在生下保清之後七年內也沒有再傳出好消息。
畢竟從惠嬪所生的兩個兒子的出生年份可以看得出來,她並不是不容易懷孕的體質。而對嬪妃來說,重要的大概就是兩樣東西了,一是寵愛,二是子嗣。
明月心想,惠嬪這個情況應該不會再想著求寵愛了吧?要是求子嗣的話……惠嬪本來就有,隻不過不在宮裡而已。
想到這兒,明月微微一揚眉頭,她好像知道了惠嬪所求了。
坤寧宮這邊因為佟貴妃的不按常理出牌,今天的請安好歹給了明月一點驚喜,而另一邊的太和殿卻因為康熙威嚴甚重,以至於諸王百官上表朝賀時無人敢亂來,使得頒詔天下這個流程走得順利又平淡。
結束之後康熙去了一趟慈寧宮,見到了太皇太後。
對於康熙的來意,太皇太後大概也猜到了幾分∶“皇帝,你可是為了皇後撫養保成一事而來?
”皇瑪嬤果然洞若觀火。”康熙笑著小小的拍了一下太皇太後的馬屁,“您也知道保成這孩子聰慧是有的,就是沒有把心思放在正事兒上麵,現在正是需要一個可以對他嚴加管教的人來撫養他。
“你既然說保成聰慧是有的,那麼又何必那麼早就逼他上進”太皇太後道,“保成的情況和你、和你皇阿瑪不一樣,他現在有你這位皇阿瑪在上邊頂著,替他撐起這片天,你何不讓他多輕快兩年
太皇太後不是不知道慣子如殺子的道理,也不是不知道康熙對小太子的期望甚高,但是她覺得康熙和小太子這對父子完全是不一樣的性子。
可能是因為經曆造就了性格,太皇太後猶記得當年的康熙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皇子時,就已經展露出了他勤奮好學的一麵。
如果要用後世的一句話來形容當年康熙的學習情況的話,那就是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這話不是一句誇張句,在康熙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就曾經因為讀書過於勤奮而導致咯血了,就著他都不肯放下手裡的書好好休息,仍然堅持往下讀。
而小太子呢
一看到書就想打瞌睡,把書收起來他就立馬精神抖擻的。
就以上這種情況都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了,每發生一次,康熙就能被氣一次。
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作為旁觀者,再加上有過一個愛和自己作對的不孝子,太皇太後覺得小太子慢慢地變成現在這個厭學的樣子,有可能是因為康熙逼迫太甚了。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小孩子也有。
太皇太後把這種可能性跟康熙說了之後,她道∶“哀家覺得玄燁你與其逼著保成讀書上進,倒不如想想辦法勾起他對讀書的興致。
”你也知道如果保成自個兒對讀書有了興致的話,那麼到時候都不用你攆著,他自己每天都能興衝衝地去讀書了。”
聽到太皇太後跟他分析的話,康熙沉思了片刻,然後道“皇瑪嬤,您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康熙雖然沒有聽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這句話,但是他知道什麼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2)”。
遙想當年康熙那麼發奮讀書,一方麵是想著出人頭地不假,一方麵也確實是因為他喜愛讀書,哪怕到了現在,也哪怕國事繁忙,康熙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這件事。
既然如此,那麼讓皇後撫養保成一事就暫時先緩緩。太皇太後對康熙道,皇後到底不是保成的生母,她若像你這般把保成逼得太緊,易生嫌隙。
康熙知道太皇太後有意替小太子找理由,但是她說的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於是康熙隻能暫時先摁下自己的想法。
隻是康熙怎麼也沒有想到,沒過幾天,向來厭學的小太子竟然從坤寧宮哭著跑到他麵前來說他要讀書了。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