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2)

1977終於到了。

站在新華書店門外, 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的汗珠,毛思嘉輕輕出了一口氣。停好自行車之後她就走進了書店——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就是兩年過去, 她心裡暗暗計算著時間,等到日曆翻過新的一頁,時間抵達一九七七的時候,就算是她也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

她已經適應了這個特殊的時代, 知道了在這個時代生活的規則。甚至,在這個時代的很多人看來, 她應該是在這個時代生活的很好的人, 有的是人羨慕她呢!

工作順利、婚姻幸福、衣食無憂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如果毛思嘉是個普通的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女性, 她應該也會很滿意這種生活, 但她偏偏不是!對於一個曾經生活在開明、現代、自由社會的女孩子來說, 這個年代的很多東西都很不適應。

物質上倒是其次,毛思嘉的物欲並不算太重,條件好的時候用好一點兒的,條件跟不上的時候就用差一點兒的,她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而且真正說起來,她在這個時代也沒過過苦日子, 隻不過物質上沒有上輩子那麼豐富、選擇那麼多而已。

但話又說回來了,上輩子生活的那個時代, 對於很多她那一代的年輕人來說,物質其實是過飽和的。具體表現為年輕人常常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並且會買回來很多無用的、沒必要的東西。

真正讓毛思嘉不適應的地方在彆處。

毛思嘉那一代的年輕人被稱之為‘數字原住民’, 對於他們來說每天和各種智能產品接觸,享受便利的現代生活就是一種本能,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出現什麼新的科技產品,他們也不會像老一輩人那樣需要一個接受的時間,他們拿到產品,花幾分鐘摸索一下,就什麼都清楚了。

戒掉網絡,戒掉手機,這對於毛思嘉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這也不是最難的,畢竟她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是一個小嬰兒能乾嘛?那個時候她甚至不能太靈清地想事情。等到反應過來自己的處境之後,毛思嘉也就不那麼在意網絡、手機這些東西的。

這就和戒斷一樣,一開始總是難熬的,一旦適應就會好很多。

相比起這些身外物,這個時代一些隱形的束縛更讓毛思嘉難以忽視。

因為自身出身稱得上根正苗紅的關係,她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就和這個時代大多數的小老百姓一樣。但是那種氛圍的壓抑、那種各方麵都要刻意合群、不能出格這些都讓毛思嘉常常有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這些對於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尚且有傷害,更不要說毛思嘉了,她隻會更加不適應。

她能在這種氛圍中一直保持相對良好心情,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知道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每次買到新的年曆,看到年曆上印著的年份,增加一個數字她心裡就會輕鬆一點兒。

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難熬的不是苦難本身,而是這份苦難根本看不到儘頭!而一旦知道有希望逃脫,人就能多忍耐許多!

去年的時候毛思嘉是既輕鬆又緊張,她知道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但黎明前的黑暗讓人不能掉以輕心。

生活在這個時代才知道,這個時候反而會有很多衝突

不過翻過年來,來到一九七七,很多事情就明朗了。特彆是現在已經到了六月,和夏天明亮的太陽一樣,一切幾乎塵埃落定!

按理來說,陽光、雨露、空氣這些東西應該和之前沒什麼分彆,但毛思嘉就是覺得現在的空氣都要清新一些——隻能說心理作用實在是很強大了。

思想上的鬆動是表現在方方麵麵的,比如說上個月很多書籍解.禁了!

絕大多數書籍在這些年的待遇都不太好,之前就是想買書來讀也沒處買!現在不同了,居然光明正大地擺進了大書店的書架,去買的人也不必找單位或相關機構開證明。

消息剛剛傳出來,首都各大書店立刻大排長龍也就是這個時候大家才恍惚間驚覺——原來身邊有這麼多的愛書人!

毛思嘉當時也想去排隊買書,但她是有工作的人,休息日又難得,實在無法什麼都不管地去排隊買書。就乾脆等了等,等到這一陣風潮過去,再來買書反正書店在這裡也不會跑掉。

至於說書會不會脫銷賣完?

這裡可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幾十年後能在一線城市買到的東西,基本上在彆的地方也能買到。但在物資有限的年代,除開保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資,很多其他物資都是優先保首都的!

這也不是這個時代或者這個國家的獨創,首都都有這樣的待遇。

毛思嘉是很喜歡讀書的,一方麵是真的愛好,另一方麵也是這個時代精神娛樂有限。相比之下,讀書是最容易得到,成本相對低廉,同時也讓毛思嘉沒什麼可挑剔的。畢竟看電視、看電影什麼的,這和幾十年後的差彆可有點兒大。

毛思嘉是等了一個月才過來買書的,找的是市中心附近一家離家近的新華書店門店。沒有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時候大排長龍的景況雖然沒有了,書店裡的人還是挺多的。

這幾年明麵上、科普讀物等任何一種書籍都沒怎麼出現在明麵上,事實卻不是這樣,至少這一類讀物在年輕人中間是傳瘋了!

大家買不到書,流傳的就是借來的舊書。這些舊書的來源很雜,有的是之前就保有的,有的則是從一些單位、讀書館私下流通出來,流通的渠道則是千奇百怪。

年輕人看常常是看入了魔了,不一定明白那些名著中傾注的作者心血——時代的浪潮、個人與命運的抗爭、階級的局限、背叛與妥協、愛情與絕望他們就是沉浸於情節之中,囫圇吞棗地看過一部書。

在作者構築的世界裡,讀者總是忍不住陷進去。

現在能夠光明正大買書看了,這些年輕人恐怕是舉雙手讚成的——看看書店裡的顧客,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係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但占比最多的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男女都有!

有些人是來找自己沒看過的,有些人則是尋找看過一半就沒了下文的。畢竟當初借書的時候沒有可挑揀的餘地,往往是借到什麼就隻能看什麼。一套書數冊隻看到了一兩冊算是好的了,最麻煩的是那種被撕開的半冊書!

連叫什麼都不知道,事後想要去找沒看過的部分都很難!

這個時候又沒有搜索引擎,敲幾個關鍵字就能查詢想要查的東西。甚至由於周圍的同齡人往往麵都很局限,連個問的人都沒有。估計現在來書店逛,也是想碰碰運氣。

還有一些人,倒是原原本本地讀過,甚至讀過不止一遍!隻是因為太喜歡了,這個時候就來書店買下,這樣就能想讀的時候隨便讀了。

之前都是借來的,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方便。

毛思嘉在書店裡看了一會兒,心裡有數之後才請售貨員將書遞過來。

和幾十年後的書店把書籍放在書架上,讓顧客自己拿、自己挑不同,這個時候的書店就和其他商店一樣,都需要售貨員配合,不然顧客根本碰不到書。

售貨員按照毛思嘉說的,給她拿出了好幾本書,毛思嘉大致看了幾眼,就確定了一部《拿破侖傳》。

“同誌,請幫我開張票。”毛思嘉不是第一次來買書,相關流程自然是清楚的。

這個時候買書還自有一套流程,從售貨員這裡確定要買的書之後,售貨員會開票。要由顧客本人去收銀台那兒交錢,最後才能取書。

毛思嘉開好了票並沒有直接去付錢,她之後又去彆的櫃台看了看,看中了好幾本書,這才拿著票一起付錢。

這個時候的書倒也不算貴,如果不是特殊的書,比如□□之類,基本上都是幾毛錢到一塊出頭一冊。如果是的話,幾毛錢一冊的大都字數較少,十幾萬字的樣子。一塊出頭的字數比較多,能有二十多萬字。

這又不是網絡時代,這個時候裝幀的,一冊最多也就是二十幾萬字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