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2 / 2)

說定了婚事,李玉香又勸她娘:“咱們既然拿了那些糧食做聘金,就彆再讓我舅補貼咱家了,他一家也不容易,我姥姥、姥爺、舅媽、兄姐、弟妹都靠他一個人養著。

自從咱們村這回遭災,他補貼了咱們小一年了,我舅媽沒鬨,那是我舅媽體貼,知道咱們家不易,可咱們家也不能得寸進尺,眼看著我青青姐姐也快到嫁人的年紀了,我栓子哥也大了,嫁娶哪樣不用錢?

等我出了門子,家裡少了張嘴吃飯,眼見著地開始綠了,你和爹勤快點,多采些野菜混著糧食吃,我爹打零工的錢咱們攢著,等青青姐要出嫁的時候補貼給我舅,也是全了咱們兩家的情分,將來我舅媽要是和我舅吵嘴,也不會拿咱家說事。”

一想到自己這麼懂事的女兒要嫁個鰥夫,玉香娘就心酸,再一聽她出嫁前的這些囑托,更是險些掉淚:“你放心,這些娘都曉得的,你嫁過去了就把自己當他家人,就彆老想著娘家,後娘自古難做,彆讓人說嘴。”

李玉香想想原身父母,乾旱了這麼久,在彆人家賣女兒做丫鬟的時候他們把女兒關在家裡,在彆人家賣女兒去臟地方的時候她們把女兒藏起來,在彆人家實在沒糧食把女兒送去當童養媳當妾的時候,他們又阻止了主動說要去做童養媳的女兒。

哪怕到現在山窮水儘了,他們也沒主動打過拿女兒換錢的主意,是她舅覺得這個人好,才幫忙牽了線,就算是這樣,他們也給了她選擇的餘地。

在古代,這對夫妻算是難得疼女兒的好父母了。

不管怎麼說,她得和他們一起把當前的這一關過了。

在生存問題麵前,情情愛愛的也不能當飯吃不是。

至於她以後怎麼辦?穿都穿了,還能咋辦!

她反正是不想穿回去的,隻能在這兒好好過了唄!

李玉香跟著她舅天不亮就出發,等到了男方家所在的村子時,已是將近黃昏。

她的嫁妝就是自己身上背著的兩件舊衣服和她舅幫她背著的她娘幫她準備的一套鋪蓋。

男方家所居的村落名為謝家村,李玉香和她舅剛進村,就見有人湊上來和她舅打招呼:“張貨郎來啦!有針線沒有?”

李玉香她舅張貨郎抹抹頭上的汗,客氣的和對方打招呼:“是於嬸啊!我今個沒挑擔子,是來送我侄女出嫁的,您也彆急,過兩日我還來呢!”

這位於嬸聞言,眼睛嗖的一下就亮了。

她上前一步握著李玉香的手不住的打量:“這就是你侄女啊?真是個好姑娘,就是太瘦了些,該多吃點的。說給了哪戶人家呐?”

張貨郎道:“說得是您夫家同族,村尾謝老七。”

張貨郎一說是誰,這位於嬸就知道了,她點點頭,忙說:“那你們快去吧!”

張貨郎告了聲罪,忙帶著李玉香往村尾而去。

李玉香安安靜靜的跟著,張貨郎又一次說起了他一路上已經說過三遍的男方情況:“這謝老七我熟,他人品相貌都沒得說我才敢說給你,他是家裡老小,老七他娘生了老七他們兄弟七個,他上麵六個哥哥都成親了,他爹娘給他娶妻後就做主分了家,老人跟著老大家過活。他家還算有些家底,村尾的屋子是他自己攢錢蓋的,分家分了五畝地,屋旁有半畝菜田。

你嫁過去就能當家,他雖不大愛說話,但人仗義,也不打老婆,之前娶得那個是難產死的,兒子今年三歲,之前沒再娶是因為孩子太小怕後娘不精心孩子活不下來……”

李玉香早把這謝老七的情況在心裡過了無數遍,此時再聽,不免又總結了一遍:人還不錯,家有恒產,不需要和長輩同住,唯一的缺點就是有個孩子。

但要不是有個孩子,怕是也輪不到現在的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