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拯救生命】中(日更一萬二,求訂閱~)(2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11108 字 11個月前

坐在意大利純手工製作的沙發上,旁邊窩著一隻白色的獅子,乖巧的跟一隻小狗一般,他拿起了自己旁邊的電話,撥通了演唱會的熱線電話。

“我捐款一百萬美元!”

簡短而有力,土豪屬性展露無疑。

同時在美利堅的土地上,一位留美男人,坐在自己的書房裡,同樣他也在觀看這場演唱會,其實他不是什麼歌迷,隻是知道了在這場演唱會上會有華夏人上台唱歌,他才關注的。

不過當他看到吳見夜在台上的演唱會後,在遙遠的美利堅聽到了國人的聲音,國人的歌曲,看著台下萬人歌迷為了這個人在歡呼,他還是忍不住的驕傲起來。

自詡一向理智的他,忍不住的拿起電話,捐了一萬美元。

同時他也想著等到這場演唱會出錄像的時候,一定要寄給自己遠在華夏的兒子聽聽。

那個混小子,雖然好多年不見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一直都很喜歡唱歌,為了這個,也讓他成為了家族內學習成績最差的那個,也不知道將來能不能考上水木大學。

.......

風中飛舞跌落人們腳下

可恥的人

他們反對生命反對無聊

為了美麗在風中

在人們眼中變得枯萎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這首歌結束了。

吳見夜此時已經進入狀態,精神也變得亢奮起來,再這樣的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夠做到平淡如水。

突然之間吳見夜開始理解菲林柯林斯了,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可以再這樣的環境裡再多唱幾首歌。

不過現在已經到了最後一首歌了!

《大地》。

在那些蒼翠的路上

曆遍了多少創傷

在那張蒼老的麵上

亦記載了風霜

.......

熟悉的伴奏響起,如果說《孤獨是可恥的》這首歌稍顯平靜的話,那麼《大地》就是另外一種感受了。

很多歌迷都在聽這幾首的時候,主動的去了解其中的意思了,現在聽到這樣的音樂,他們釋放了自己的所有熱情。

舞台上的吳見夜,也更加的瘋狂了。

哢嚓!

吳見夜撕壞了自己的外套,隻剩下了一個簡單的背心。

光頭,背心,牛仔褲,板鞋,簡單的裝束,讓現場的人卻感覺是一輪灼目的太陽,讓他們仰視。

嘶吼的聲音在台下傳來,簡直要蓋過吳見夜的聲音了。

吳見夜也唱嗨了,拿著麥克風整個舞台的亂跑,最後甚至跑到了黃嘉駒的跟前,黃嘉駒一邊彈著吉他,一邊與吳見夜合唱這首歌曲。

場麵再次進入癲狂的狀態。

這場演唱會在rb,也有直播,不過香江就沒有了,但是這個時候不能阻擋rb人的土豪熱情。

香江與rb的娛樂本就聯係緊密,所以他們對於粵語歌曲,就更加的容易接受了,而且現在廣場協議還沒有簽署,正是rb人最為土豪的時候。

這個時間段來自rb的捐款成了主題。

但日落日出永沒變遷

這刻在望著父親笑容時

竟不知不覺的無言

讓日落暮色滲滿淚眼

在完美的演出終有落幕的時候,隨著《大地》的結束,吳見夜在‘拯救生命’演唱會上的表演也落幕了。

事後有人統計,在這個時間段的表演力,現場因為激動而昏迷的歌迷至少有五人,而所得捐款也接近五百萬美元。

創造了這場演唱會的一個記錄。

“kun,太棒了,你的表演太棒了!”

台下菲爾柯林斯激動的抱住了剛剛下台的吳見夜,誇張的說道。

“謝謝。”

吳見夜此時的心情也得到了平複,恢複了自己笑容。

“kun,有機會咱們一定要合作一次!”菲爾柯林斯繼續說道。

“有機會的!”吳見夜模棱兩可的說道。

隨後其他人也向吳見夜表示了祝賀。

鮑勃迪倫也走了過來:“吳,你的表現完美至極!”

吳見夜笑道:“我期待接下來你的表演!”

“謝謝,晚上一起喝一杯如何?”

“沒問題。”

看著吳見夜與這些全球頂級的歌手熟練的寒暄,beyond五子此時隻有羨慕與憧憬,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有這樣的待遇。

此時台上的大屏幕開始播放溫布利球場的情況。

全球的歌迷都在翹首以盼,因為接下來就是披頭士的演出了,所有人都希望能夠看到披頭士重組。

從1970年起,他們就解散了。保羅麥卡特尼已八年沒有演出,列儂更於1980年在美國被人槍殺。

《太陽報》頭版頭條刊登報道說,為了這次演出,披頭士剩下的三個成員將重聚。吊足了全世界的胃口。

天色全黑,英國場的演出進入尾聲了。

鋼琴聲響起。萬眾歡呼如潮水襲來。

披頭士並沒有現身。隻有麥卡特尼,一個人孤獨地坐在台前,彈著那架鋼琴。

這是他八年來,第一次登台演出。

他開口,是那首全世界搖滾樂迷都熟悉的歌:

letbe。

從1970年披頭士宣布解散起,他們再也沒有合作過。包括這一次。

陌路太久,劫波難度。

人世間的歡笑與**,鮮花與眼淚,麥卡特尼已經見得太多太多。

43歲的他麵容無比平靜,儘管眼角已爬滿皺紋。

唱這首完全由他自己作詞作曲的letbe,不僅應景,而且沒有版權上的麻煩。

披頭士沒有重組,但是歌迷今天已經夠幸福了,此時他們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溫布利球場那邊的表演結束後,

肯尼迪體育場這邊也迎來了最大牌的歌星。

未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鮑勃迪倫登場。

他不負眾望,挎著吉他、架著口琴的經典形象出場,第一首,唱的也正是那首《答案在風中飄》(blowthe wind)。

隨後又有一些歌手登台演出。

最後,萊昂納爾裡奇領頭,招呼當天參加演出的費城場全部歌星,以及當天擔任伴唱的所有小演員一起上台,齊唱了《四海一家》。

所有的大牌歌星都成了伴唱。現場十萬名觀眾的伴唱。

場上、場下,到處是揮動的雙手,和熱淚盈眶的麵容。點亮的打火機彙成一片星星的海洋。

這一刻,音樂沒有國籍、性彆、風格、流派之分,回歸了它的本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