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生命’演唱會結束了,但是這場演唱會所引起的轟動,並沒有因此消失,各國都在報道這場演唱會。
即便是遠在東方的華夏也報道了這場演唱會。
《人民x報》對這場演唱會也發表了文章,隻不過在另一個時空,這場演唱會因為沒有華夏人的參與,所以隻是寥寥的介紹了幾百個字而已。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這場演唱會有吳見夜的參加。
《人民x報》接到這個消息後,簡直不敢相信,吳見夜他們自然熟悉了,之前吳見夜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報道過吳見夜的消息了。
但是這次不同啊!
吳見夜在國內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一名電影導演,一名電影演員,現在怎麼突然就成了一名歌手了,而且還參加了如此重大的一個演唱會,這一時間讓《人民x報》內部不敢相信。
但是前方卻實實在在的傳回了吳見夜當天演唱的照片,由不得他們不相信。
現在這個時候國內正是尋求發展,尋求外界認可的時候,吳見夜突然有了這麼一個成就,他們自然要加大力度報道了。
《我國導演吳見夜登上全球最偉大的演唱會!》
……13日中午,音樂會首先在倫敦威姆布萊體育場開幕,72000多名聽眾出席了音樂會。兩小時後,有九萬人參加的在費城約翰肯尼迪體育場舉行的音樂會也宣布開始……
參加演唱的歌手中,赫然有我國導演吳見夜的身影,他的出現讓世界看到了華夏.......
隨後《人民x報》更是大篇幅的介紹了吳見夜的專輯《橫空出世》在歐美等地獲得的榮耀,一時間吳見夜的名字充斥在了國內的大小報紙媒體上。
在國內沉寂了大半年的吳見夜,再次出現在了國內觀眾的視野中,這一刻所有的華夏人都知道了吳見夜不僅隻是一名導演,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歌手,在國外發行的音樂專輯,竟然打敗了眾多老外,霸占了他們的銷售榜那麼長時間。
吳見夜的聲望,在國內再次攀越了之前的巔峰,達到了另外一個高點。
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人在找吳見夜的專輯了,可惜國內並沒有出售的,隻有一些有關係的朋友,托關係在海外買到了吳見夜的那張‘橫空出世’的專輯。
比如去年國內成立的第一支搖滾樂隊七合板樂隊的主唱,後世被稱為華夏搖滾教父的崔建。
不過很快,燕京,滬海等大城市,就有了這張專輯的盜版磁帶,至於出處就不可考了,不過很多經銷商都說這是在鵬城那邊取得貨.......
不過此時吳見夜還遠在美利堅,並不知道國內發生的情況。
至於‘拯救生命’演唱會的後續,也沒有結束,捐款活動還在繼續,專門賬戶上的數字一天天不斷攀升。
倫敦一對新婚夫婦決定賣掉他們的房子,把錢捐給非洲。
很多愛爾蘭老婦人來到郵局,要求捐出自己唯一的財產結婚戒指。因為戴在手上太多年,那些戒指已經取不下來了。她們隻能先去買塊肥皂,把手在肥皂水裡泡一會兒。
在倫敦場的演出中,愛爾蘭人在當天占據了捐款的最大份額。這不僅是因為吉爾道夫和u2都來自愛爾蘭。
19世紀中期,愛爾蘭鬨了饑荒,四分之一的人口不是餓死就是逃亡美利堅。今天,愛爾蘭的人口也隻有英倫的二十分之一。
捎帶說一句:鬨饑荒的時候,愛爾蘭在英國統治下。
甚至吉爾道夫走到大街上,都會有人不斷把錢塞給他,從幾便士到幾百英鎊。他告訴他們,把錢存到郵局的賬戶上,但人們都說:鮑勃,交給你我們最放心。
這是人性的光輝!
不過人性向來都不隻是光輝,人性很複雜,你無法用善良和邪惡來定義。
有人一口氣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3000英鎊,卻又在半個月之後反悔,寫信給吉爾道夫:
你們能不能退給我一部分?我當時是一時衝動,實在沒能力捐這麼多。
時任美利堅總統的裡根簽署法案,宣布將7月13日定為美利堅國家紀念日,同時將考慮修改非洲援助計劃。
英倫女王******授予吉爾道夫爵士稱號。挪威、英倫和愛爾蘭議會聯合提名他為1985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毛裡求斯國家航空公司打來電話,他們提供兩張頭等艙往返機票和兩周的五星級酒店,隻需要拍一張照片用於宣傳:吉爾道夫在毛裡求斯度假。
吉爾道夫動心了。因為這些年搞搖滾,他真的很窮,從來沒住過那麼好的酒店,更彆說旅遊了。
但他又擔心,剛被他在‘拯救證明’宰了一刀的媒體報仇。
原來吉爾道夫在埃塞俄比亞之行期間,他曾跟記者乾了一架。這一次,他公報私仇,給媒體坐地起價:
記者的坐票比普通觀眾貴一倍,50英鎊;如果想四處走動,就要另付100英鎊,購買特彆通行證。
如果現在爆出這個大新聞。
新聞的標題,他自己都能想出來:
吉爾道夫正在海灘上曬太陽,而他身後的非洲有上千萬人正在忍饑挨餓!
美利堅是募款最多的國家,募集了總捐款的50%。所以,最終善款的10%用於救濟無家可歸的美利堅人。
看看美利堅人也在跟埃塞俄比亞的難民搶食吃.......
為了免除‘拯救生命’募捐專輯銷售的增值稅,吉爾道夫找到了英倫首相鐵娘子。
鐵娘子最初不同意免稅,國內輿論大嘩。這位鐵娘子不得不做出讓步,取消了增值稅,通過電視向全國民眾道歉。
畢竟,這麼大的英倫,捐款還不如愛爾蘭多。從這一點看,大英也遲早要完。
‘拯救生命’最終為非洲國家籌集了1.27億美元。
吊詭的是,傾全世界之力捐助的這麼一大筆錢,並沒有拯救埃塞俄比亞的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