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吳老師講課(4200+章節,求訂閱~)(2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7551 字 11個月前

錯了,從自我出發是最難的。首先就要求暴露自我或許不想為人知的性格。

比如體驗派直男去演同xing戀,他不能把自己偽裝成彆人去模仿,而隻能把自己內心中哪怕隻有一點點對男人的好感拿出來給角色,真的用自己同性戀的那一麵來示人。

其次要求相信情境,比如將一把假槍當成真的死亡威脅來相信,要求在情境中能下意識地反應,而不是設計好的表演,這種相信可比設計難得多。

最後還必須做許多功課才能讓角色的情境豐滿,讓一個虛構的情境如同生活一樣豐滿,其中需要填充的內容量是相當驚人的。

那麼‘從自我出發’是否意味著一個演員隻能塑造一種性格的角色呢?

不是的。

因為人的性格是多麵的,是一個大集合;而劇作家筆下的人物不可能像一個活人一樣性格豐富,所以是一個小集合。

一個大集合可以套住許多不同的小集合,一個演員可以一輩子本色演出,而又演出了許多不同的角色。

所以體驗派從自我中誕生角色的過程是在做減法——將自我大集合中不符合角色小集合的部分去掉,儘量讓兩個集合重合,即是自我又是角色;

而不是做加法,去添加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比如生活中的人在同事和在家人麵前也許就是兩個樣子的,但他們並沒有添加不屬於自己的性格或者模仿誰,隻是在不同的情境下隱藏了自己的部分性格。

那麼如果自我的大集合不包含角色的小集合該怎麼辦呢?

一是拓展自我大集合,也就是挖掘自己的隱藏性格,解放自己未解放的天性;二是如果自我實在離角色太遠,那就不要演那個角色了。

斯坦尼說導演首先要熟悉了解手下的演員,就是為了能夠在分配角色的時候避免選了塊豆腐做牛排的情況發生——做牛排就要選合適部位的牛肉,用豆腐做牛排或許很炫技,但並不是真正的美食。

總的來說,體驗派是三派中最難的,也最需要天分:解放自我的天賦,相信情境的天賦。能有天賦達到體驗派要求的演員百裡無一,所以有不少進行不下去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天分不夠,轉而篡改或者反對體驗派。

體驗派的美學追求就是真實,一切都是為了讓演員的表演達到一種接近生活、接近下意識的真實感。”

吳見夜自問自答的講解了一番自己對於體驗派的體會,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現在國內對於體驗派的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錯誤的一樣,這隻是他自己的理解,他現在講出來,尤其是到了他現在這個地位,說出這樣的話出來。

勢必就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也會成為往後一段時間各個高校探討的焦點,甚至會給吳見夜帶來一些麻煩。

但是吳見夜並不在乎,到了他現在這個程度,已經有這個能力應對這些麻煩了。

林洪侗教授聽完以後,也是陷入了沉思,他現在還沒有辦法區彆出來吳見夜講的到底對不對,但是他有一點可以確定,今天過後,吳見夜勢必會因為今天的這番言論引起很大的討論。

過了良久,才有學生繼續問道:“那方法派與表現派呢?”

吳見夜笑道:““方法派”傳承自體驗派,但有一點顯著不同,那就是方法派允許演員替換交流對象,而體驗派不允許。

舉個例子,還是直男演同xing戀,讓他愛上一個男人。

方法派允許直男演員將對手替換想象成一個女人,而體驗派不允許。

體驗派要求你必須從這個同性身上找到你愛的部分。

造成這種區彆的原因在於方法派是體驗派傳到美利堅之後變化發展而來的,而在美利堅電影逐漸成為表演的最大舞台。

在電影的拍攝中,演員不是每次都能有一個真實的交流對象,而且最真實的表演隻需要一條就夠了,不用反複重複。所以在電影拍攝中,演員替換交流對象有時既是必須也無傷大雅。這和舞台劇的要求不同。”

“至於表現派嗎,“表現派”不強調從自我出發,而是強調在內心中先構建出一個“角色的形象”,強調模仿。

同時表現派不提倡下意識生活在情境裡,而是強調“跳出來”拿捏和設計。

有人說體驗派就是斯坦尼,表現派就是布萊希特。

前半句是對的,後半句不對。

布萊希特提倡的“間離”是一種演出效果,更多通過編劇和導演手段來達到,而非一種表演手段。

布萊希特在他自己的演劇實踐中,希望觀眾能間離,但仍然要求演員是體驗的。

國內某些表演者為了給自己的表演方法找理論依據,拉了布萊希特來當大旗而已,很多人受騙了。

至於有人說體驗派是由內而外,表現派是由外而內……也是錯的。

體驗派要求內外同時有機完成的“下意識”,表演時演員的注意力既不應該在自己的外部動作,也不應該在自己的內心,就像生活中大部分時候人的注意力並不在自己,而在對手和環境,無論內在感受還是外部行為都不是刻意產生的,表演時也應該是這樣的。

而斯坦尼晚期的“形體-心理動作法”其實就是導演為了幫助演員達到下意識而帶領演員進行即興創作的方法,並非某些人顧名思義的‘斯坦尼晚年從由內而外變為由外而內’。”

說到這裡吳見夜笑道:“有時候我真佩服國內一些人顧名思義的能力,以及他們大膽臆想、“創新”彆人既有理論的勇氣。”

隨著吳見夜的講解,教室內的學生,已經漸漸的將吳見夜是國內最牛逼的導演的身份忘記了,更多是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

“那麼吳導,您的意思是不是說我們隻需要在這三派中,尋找到一項屬於自己的流派就可以了呢?”有學生問道。

吳見夜搖了搖頭:“當然不是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