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章 哀家是鄭衡(1 / 2)

妻在上 平仄客 6161 字 11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妻在上最新章節!

(感謝大家的打賞和支持!繼續求推薦票和收藏~~)

老婦人見她如此堅決,便沒有繼續說什麼了。這幾乎停滯不前的馬車,讓人心神容易困乏,老婦人便閉眼假寐了。

少女,名喚鄭衡,臉上的笑容隱了下來,目光變得有些茫然。

儘管她對禹東學宮極為熟悉,知道禹東學宮有六學七十先生,甚至知道這七十先生的私下性格和背後關係,但禹東山,卻是她第一次來。

就連河東道聞州,她也從未踏足。

生於、長於河東道聞州永寧侯府的,是鄭衡,不是她。

在她心底,她仍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從未來過河東道的鄭暄,鄭太後。

她還記得慈寧宮的團團大雪,還記得雲端說定了“厲平”這個諡號,還記得她不願入葬皇陵……但她一睜眼,就成了鄭衡,永寧侯鄭仁的孫女鄭衡。

更重要的是,如今已是至佑十四年了,而不是她合眼前的至佑十年。

鄭太後,已於三年前賓天,定諡號為“厲平”,正如她所記得的那樣。

死生、三年……這匪夷所思的事情,她始終想不明白這是為何,便隻能不明白了。

“哀家是鄭衡,哀家是鄭衡。”她默默念道,提醒現在自己是誰,這是她半個月來經常做的事情。

她知道永寧侯鄭仁,知道永寧侯夫人章氏和世子鄭旻,甚至知道永寧侯世子夫人寧氏,卻不知道永寧侯府有一個鄭衡。

更不知道,世子夫人寧氏已經過世,而鄭衡,就是寧氏所出的長女。

這世上,沒有什麼是曆久不衰的。大宣立國已有一百八十餘年,國初封功稱世襲罔替的那一批武功勳貴,早就隨著漫長的時日而湮滅了。

如今的永寧侯府,是新封的勳貴,不過曆兩代而已。鄭衡的曾祖鄭經,在永隆年間以軍功得封永寧侯,封地就在河東道聞州。

鄭經年少成名,乃一世奇才,曾立下軍功,又治地有方,封爵“永寧”是實至名歸。可惜,鄭經死得太早了,隻留下懵懂的妻子,及唯一的兒子鄭仁,就是如今的永寧侯。

鄭仁膝下有四子。她曾記得,至佑十年初,鄭仁往京兆遞了請封長子鄭旻為世子的請求。當時她還沒病得太厲害,看過這個請封奏疏。

沒想到,眼一閉一睜,便已過了三年有餘。世子夫人寧氏已經沒了,就連其女兒鄭衡,也沒了。

半個月前,剛剛出孝的鄭衡起了一場高熱,竟沒能熬過去。因緣巧合繼續活著的,是三年多前賓天的鄭太後。

對鄭太後來說,時日還停留在至佑十年寒冬,但現在已經是至佑十四年初春了。

初春時節,是禹東學宮每年一度的開宮日子。鄭衡唯一的胞弟鄭適,就在禹東學宮求學。所以到了這開宮之日,祖母章氏便帶著她來了禹東山。

“姑娘,馬車速度開始快了,看來快到學宮了。”一個杏眼丫鬟這樣說道,語氣微微興奮。

停滯了那麼久,馬車終於快了。而在丫鬟出聲那一瞬間,鄭衡的神智便全數回籠了。

哀家是鄭衡,正去禹東學宮,去看望胞弟鄭適,無論如何,哀家都不會喚旁人為老師。

沒多久,馬車便停了下來。禹東學宮,到了。

禹東學宮是一片灰黑色的建築,正門做成了牌樓樣式,三間四柱五樓規模,最上麵的明樓用一塊巨大的石頭雕琢而成,中間的匾額寫著“禹東學宮”,兩邊則是“貴士”“進賢”兩個匾額。

“禹東學宮”匾額下麵,掛著一副四字聯,上書“行中日月,學裡乾坤”。這對聯,相傳乃第一任學宮祭酒言嚴樸所撰,儘表禹東學宮的精義。

因是學宮正門,上麵並沒有並沒有飾飛龍舞鳳,隻有這一個個遒勁的大字,立於其前,便感到凜凜威嚴撲麵而來。

鄭衡曾臨朝聽政十年,見過京兆最高大秀麗的國子監五牌樓,登過京兆司天監宏偉的摘星樓,但仍被眼前質樸到極致的正門震了震。

培文進賢之地,她不禁稽首,肅然起敬。

禹東學宮前,已經聚了不少人。有剛從馬車下來的求學子弟或少女,也有從學宮裡出來的學子。幸好正門前的空地足夠廣闊,不然肯定會起亂子。

隨即,鄭衡的心思便沒在學宮正門,她安靜地站在章氏身邊,聽著一個年輕婦人在說話。

“老夫人,那麼媳婦就先去找逾哥兒了。侯爺特地交代了媳婦,待申正便要與老夫人一同下山。”婦人笑眯眯的說道,微微彎腰。

這個婦人,長相清婉,年三十許,這是鄭衡的二嬸謝氏,她的長子鄭逾也在禹東學宮,今日便一同上山。

章氏神色依舊冷淡,隻是點了點頭,連話都沒有說。

謝氏仿佛沒有看到章氏的冷淡,仍是溫婉地笑了笑,便帶著丫鬟、仆從們往學宮正門走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