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2 / 2)

這兩位大佬人才,放後世,可是難得一遇的物理科研大佬,康熙年間竟如此落魄,也是生不逢時,命運不眷。

乾隆是帝王,倒是明白康熙的忌憚,“你烏庫瑪法當時的局麵不同,那時滿臣做大,重用漢臣會動用國本,也會讓滿臣聯合起來,於帝權不利。”

“嘿嘿,兒子也明白。”子瑞麵上神情舒緩,“兒子也隻是扼腕歎息,有些惋惜不能重用他們。”

“嗯!”乾隆徹底教導子瑞道,“這朝堂之事,從不是非黑即白,不用有不用的道理,帝王也不是隨心所欲的,總會隨著世事所變,被形勢所累,以大局為重,而不是根據個人喜好擅自做出決定。”

子瑞拱手一禮,“兒子明白了!多謝阿瑪教導!”

乾隆臉上露出了笑容,驕傲的拍了拍子瑞的肩膀,話音一轉,“不過,隨著你皇瑪法的改革吏治,滿漢已經加以融合了,到了阿瑪這裡,你看漢臣有劉墉、紀曉嵐,漢臣地位也在逐漸拔高!”

“噯,什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緩則圓,兒子全明白。”子瑞聽懂了乾隆的這番教導。

乾隆這才高興的咧嘴,隨後話題一轉,挑了挑眉,一臉八卦的問道,“你繼續說你烏庫瑪法怎麼了?”

子瑞想了想此前的話,接茬道,“烏庫瑪法也不想一想,其他國家,如琉球,如英吉利,地盤小資源少,那肯定會覬覦大清。咱們愛新覺羅家不就是覺得□□地大物博,才入主中原的嗎?其他諸國又怎能不覬覦?”

“拿康熙年間的銀錢,購買乾隆年間的糧食,是一個價嗎?如同火器,你不發展,這般殺傷力大的武器,若他國所得,超過了大清發展,真不會來搶大清?一個海禁,真能讓他們铩羽而歸?那又怎會出現為了利益鋌而走險的人?”

“大家以前知道蠻子進不來大清?那現在的蠻子萬一能進來呢?萬一人家技術,就是比咱們好呢?鐘表不就是一個真實驗證嗎?”

乾隆聽到這話,麵上再無一絲漫不經心,蹙著眉頭,琢磨著派人去明察暗訪了,不能再坐以待斃了,他對西方諸國知道太少了,確實挺危險,哪有千日防賊的,還是要將賊打死最妥當。

“阿瑪有個郎世寧,國內還有一個洋人教堂,從康熙年間就有,他們真是為大清服務?難道就沒一個人泄露過大清的軍事詳細發展?真沒有彆國探子?”

這話一出,連大大咧咧的老十,也覺得不對勁,是啊,康熙年間老九就是吃了金雞納霜才治好的,蠻子們怎會一無是處?這些洋人,是真心來大清效力的?

子瑞語氣沉重的說道,“大清重不重視火器,估計諸國王儲心中有數,這會他們肯定會卯足了勁發展火器。一場戰爭,要麼拚火力,武器殺傷力,要麼拚人數。”

“真等到機會合適,再讓他們發展個百年,到時候人家拿著大炮,咱們大清還是弓箭,真能打的過?人數多估計也沒用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