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周老一個月兩篇,可謂是嘔心瀝血,關於中西方的內容,方方麵麵都寫到了。
正在他糾結思考還要怎麼寫的時候,安西給了他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視角,以及全新的思考方向。
見識過安西的文字功底之後,他就決定把這一重要任務交給安西。
安西無語,這是又做回老本行了?
隻是之前寫的一直是,這種帶有研究性質的文章,到真是第一次。
在接這個任務之前,他把周老之前的文章都找出來研究過了,發現周老的風格,有著明顯這個時代的特色,半文言半白話。
倒不是周老不能用文言寫文,隻不過涉及到西方的內容,還是白話更助於理解。
再說了,周老原本的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理解中西方差異,如果一味的文言文,說實話,估計許多百姓是看不懂的。
“周老,我先試試,如果不行的話,還要麻煩您提前準備好一篇,不能讓《大公報》開了天窗。”
安西決定先寫一篇看看,如果《大公報》那裡通不過再說。
倒不是對自己的文筆沒信心,隻是他決定用全白話文的形式,如果對方不接受,那也沒辦法,因而還要周老先準備一篇,不能都托給自己。
周老沒有異議,讓安西儘管寫。
這個其實很簡單,安西一下午就能搞定好幾篇,因為他去過那些國家,也確實學過他們的文化曆史。
做語言研究的,不僅要了解當地的曆史文化,還要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政治氛圍等方方麵麵。
因而在他眼裡,中西方哪哪都是差異,就連一個簡單的語氣助詞,都能顯示出中西方不同的表達方式產生的思維差異。
所以寫這樣的文章,對安西來說,簡直輕而易舉。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是寫出身的,不知覺就想代入趣味性,這和周老那種風格嚴謹,報告性的文章差彆很大。
可能《大公報》為了保證報紙的嚴肅性,不會收容這類的文章。
當然,安西也不覺得讀者接受不了,隻是報紙風格不同而已。
李文謹是周老的學生,自從勸動周老寫文之後,就一直親自過來拿文,兩年來風雨無阻。
這次也一樣,隻不過這次他不僅拿到了周老的文章,順便還有安西寫的幾篇。
李文謹當然明白周老的意思,也不含糊,當下就坐下來仔細。
發到報紙上的文章,一般都不長,因為版麵的限製,差不多限定在1000到3000字。
因而幾篇文章看下來,半個小時都不到,這還是李文謹翻來覆去看了好幾篇的結果。
看完之後,他心裡忍不住嘖嘖稱奇,怪不得老師這麼看重這位安先生。
絕對是才華橫溢,這文章寫的,讓他一個十幾年老編輯,都忍不住一品再品。
好文,文好,字也好。
隻是,他的風格和老師相比,也差彆太大了。
思考了好一會兒,李文謹才小心翼翼的開口,“老師,安先生的文章寫的極好,如果能上《大公報》,是我們的榮幸。隻是他和您的風格差彆極大,如果同時登上去,會影響這個版麵的統一性。”
雖然他的話語說的極為隱晦,但周老一聽就明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也覺得安西寫的好吧?這是看到了更好的,就不想要我的了?”
李文謹心裡一鬆,忍不住賠笑道,“哪能啊,安先生是您推薦的,文章又寫的這麼好,單獨為他開辟一個版麵都使得,隻是您們的題材相撞,需要調整下時間,錯開登報而已。”
周老搖搖頭,“我之所以把安西推薦給你,就是不打算寫了。這個版塊是時候開辟新的內容了。安西的文章就很好,題材不變,但內容風格都有很大的改變。我幫你小子找了這麼個有才華的作者,你小子要怎麼感謝我啊。”
李文謹聽完,知道老師做了決定就不會再改變,因此也不勸,而是順著老師的話,“看老師您說的,您可是我老師,找老師幫忙哪裡還需要感謝。”
周老笑嗬嗬,“厚臉皮的小子,我就算了,你可不能虧待了安西。”
“您放心,安先生的稿費按您的標準來,一千字五塊大洋。”說著,他轉向安西,“這裡有四篇文章,總字數差不多9800,按一萬字算,給您五十塊。您看?”
安西沒有異議,沒想到在民國寫文這麼賺錢?不過這可能是周老的原因,像周老這樣頂尖的學者,拿的應該是最高的稿費。
而李文謹因為老師的介紹,給了他相同的標準。當然,也是因為他文章值得。
怪不得說民國的文人值錢,有名氣的作家,幾個月的稿費就能買下一座四合院。
想他這一下午就掙了五十,那每個月得多掙多少啊?
還是算了,做周老的助教才是本職,雖然那一個月的工資,還抵不上他這一下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