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舌尖上的大明(1 / 2)

() 宋詡抬起頭看向窗外,視線明明落在院中白牆,卻仿佛投影到無垠的世界,眼中映出日月山川、河流田畝,無數的農夫戴著鬥笠在田間勞作,再遠處,江麵和海麵上千帆競渡,網中儘是一尾尾遊魚。

“父親的希望……”宋公望看著眼前身材魁梧,鬢角泛白、皮膚曬得發紅的儒生,一時間鼻子有些酸。

似乎從他記事起,父親就一直這樣對種植、畜牧、釀造、烹飪之類的生活瑣碎感興趣,甚至參與科舉也是為了得到秀才那少的可憐的一點免除徭役的特權以及外出尋訪時的優待。

宋詡沒有指望宋公望一時半會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招呼他走近,取開鎮紙。

“畜牧養殖、餐食養生乃民生根本,我大明幅員遼闊,物產豐饒,卻沒有一書能完全說清楚這些。”

“《勝之書》、《齊民要術》涵蓋不全,為父發宏願整理我大明農書,使種植養生畜牧烹調茶飲之法傳於世,此遠比爭一二功名值得。”

宋詡說完,屋內吹進一陣風,抄好的宣紙被風吹散開,在屋內旋轉著拚湊成一幅巨畫。

畫麵裡,宋詡在田間核對農書,在碼頭對應魚類,在路邊詢問誰家有藏書,再一一上門拜訪。

回到家中,將潦草記錄下的信息謄抄出來,再做好標注。

一開始,宋公隻是幫著宋詡將寫完的紙張分類裝訂,後來,開始跟隨宋詡外出尋訪。

街頭巷尾、阡陌之間,兩名青衫儒生與廚匠長談,將諸多食材料理之法收錄。

養生部、燕閒部、樹畜部……

蠅頭小楷排布如星,《竹嶼山房雜部》的卷名一一浮現。

再後來,宋詡在家中整理文稿,宋公望開始外出探尋新的農書。

下巴和唇上留起胡須,青衫沾上塵土,額頭生出皺紋,和蘇子放第一次見到宋詡的樣子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他身後跟著一個約摸**歲的孩童。

“父親,我們為什麼要來外麵看這些花草。還有祖父,他每天抄寫那些書,不用休息嗎?他已經好久沒有做好吃的東西給我吃了,我很想吃他做的煎魚還有火羊肉。”

宋公望疾行的腳步停下,將身後的孩童拉到身邊,蹲下摸著他的頭。

“懋澄,你要記住,你的祖父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他會許多知識,也會許多本事,你不能總纏著祖父給你做這些事情。”

“那,祖父的智慧有多大呢?”宋懋澄抬起頭,懵懂問道。

“大概,有大明那麼大吧。”宋公望看向遠山,雲披霞光,露出一抹微笑。

……

最終,畫麵定格在宋家書房。

宋詡已經老了。

他的身軀變得佝僂,頭發和胡子變得灰白、稀疏,牙齒也變得鬆動,坐在書桌邊上,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倦容。

可他看向文稿時的雙目依舊有神,持筆的手還足夠穩定,還能寫出一手不太漂亮但足夠工整的蠅頭小楷。

“相牛法耕牛眼去角近,眼欲大,眼中有白脈貫瞳……”

“鵝,宜以一歲再伏者為種大率三雌一雄,雄宜少,雌宜老……”

他半個身子都壓在紙上,手中木杖被摩挲的油亮,一筆一劃,記錄著大明的所有餐食。

謄完一頁紙耗費的時間,足足是年輕時的十倍。

他放下筆,想要喘一口氣。

身旁的茶涼了,像極了秋天最後殷紅的日色。

“吱呀”一聲,書房的門被推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