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藥膳(2 / 2)

“煲湯和燉煮隻是藥膳中最基本的,因為這樣可以保留絕大多數的藥效,像是中藥一樣,同時還可以讓食材的味道中和掉藥味。”

“其實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許多零食都可以當做藥膳的。”

“比如秋梨膏就是傳承至今的一道好藥膳,始於唐朝,精選雪花鴨梨為原料,配以生地、葛根、蘿卜、麥冬、藕節、薑汁、貝母、蜂蜜等止咳、祛痰、生津、潤肺的藥物。”

“成品蜜黃,帶有怡人香氣,色若琥珀,微甜,入口即化,過去是禦用藥膳,後麵才傳入民間。”

“這種在藥膳界才算是有名號的藥膳,至於你剛剛喝的那些湯,叫滋補湯已經很給麵子了。”

……

一番對話重新浮現,蘇子放突然意識到自己以前對藥膳的定義有點狹隘。

隻以為必須要做成湯、菜模樣,卻沒想到原來還可以有其它變化。

按照孫國興的提示,丸、粉、湯、膏、塊都可以是藥膳的形式,自己也不用再糾結於怎麼把那些材料混在一起煲湯,隻要想辦法做一個好吃的不影響藥性的料理即可。

重新拿出羅醫生給的單子開始查看各個藥材的藥性。

金銀花、杭白菊、山楂、綠豆、甘草,苦瓜、薄荷、苦參、梔子……

查了一圈,好像都是清熱解毒、消炎去腫敗火、明目清心的藥材,好像看起來是為了祛除體內肝火的樣子。

蘇子放不是很確定,又特意去羅醫生的診所問了一遍。

得到確定答複後這才回來開始琢磨這幾樣食材藥材的搭配。

“膏?”蘇子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秋梨膏。

同樣作為止咳生津的藥物,秋梨膏的味道和效果他還是知道的,如果自己同樣參考著做一道似乎也沒有問題。

不過看著自己手中的這些藥材,如何熬製成膏是個難題。

想了想,蘇子放決定架鍋燒水,先把這些東西煮水嘗嘗味道再說。

一股腦倒進鍋內,燒水,不到半小時,一鍋中藥算是熬好。

湯汁沒有那麼黑,反倒是有點像茶湯色,最後加入的薄荷聞起來還有幾分清涼,光是聞味道就很敗火了。

嘗一口,蘇子放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山楂的酸和苦瓜的苦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杭白菊和甘草的絲絲甜味,薄荷的上頭,綠豆的豆香,這個口感實在是要命。

默默將手上那一碗水倒掉,蘇子放開始重新研究起來。

苦瓜的味道最難祛除,平時做菜都是用來蒸或者焯水,如果直接生吃?

蘇子放突然想到一個處理手法,先將苦瓜摘出。

薄荷是點綴也不要緊,到時候配著裝盤即可,不用費心。

剩下的幾樣,蘇子放想了想,決定按日式的方式處理成果凍類物質試試看。

正好也有綠豆沙的做法,多試幾次也沒有問題。

想到這裡蘇子放重新燒水,加入金銀花、杭白菊、甘草、梔子開始熬水,等到鍋中水變顏色,過濾去水中藥材,放至室溫,加入冰粉,拌勻放入冰箱冷藏。

另外將苦瓜去皮切薄片,用蜂蜜醃漬著鋪在盤子上,一起放入冰箱。

半小時後,琥珀色的涼粉從模具倒下切成方塊,恰好和苦瓜一樣大小。

蘇子放將苦瓜和涼粉擺好,又在涼粉上擺放一朵薄荷,滿意地點點頭。

這道藥膳,好像做好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