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應了一聲,像是思忖著什麼,沒幾秒開口道。
“這菜是老川菜了,找你那人是吃貨啊!”
“嗯?怎麼看出來的?”蘇子放有點不太明白,一道菜,怎麼就是老饕了?
程度悠悠開口:“這道菜啊,在川菜裡麵也不多見,因為處理方式比較繁瑣,關鍵是點的人不多。”
“我還是有幸去曹師傅那邊打牙祭的時候才知道這道菜的。”
“連曹師傅做這道菜都花了足足一個半小時,還是全神貫注的去做的,你想想,一般的管子裡麵哪有時間給你做這道菜!”
“能做的也必然是高價格,這樣吃的人又少了一半。”
“如此反複,就導致這道菜幾乎失傳。”
“好在我還記得過程,你等等啊!”
程度一邊說,蘇子放一邊開著錄音模式記錄,不到三分鐘,全部說完。
蘇子放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麼一道菜要做一個半小時。
因為實在是繁瑣,而且要廚師十分上心!
一隻三斤左右的鴨子,先把足、翅、喙、內臟部分全部棄之不用。
熱水下鍋迅速汆燙後去除血沫,在用冰水澆灌鴨子全身,讓其皮肉緊縮,不影響後麵蒸製時候的造型。
店裡的麻鴨多的是這個體型的,活鴨現殺,更加鮮美。
蘇子放很快按要求處理好了鴨子,接下來開始碼味。
這一步似乎各個菜係都差不多。
用鹽和胡椒粉混合的調料均勻的擦拭鴨子,讓味道浸潤鴨子皮肉,產生鹹鮮的基本味。
薑去皮、蔥打結、花椒整顆,全部放進鴨腹內,加入高湯開始蒸製。
按照程度的說法,這一步至少要一個半小時!
蒸到鴨子軟爛,輕鬆脫骨的時候才算是到了火候。
而之前的高湯一是為了保持鴨肉的鮮嫩,二是為了給鴨子再增添一抹鮮甜的味道。
蒸鴨子的時候,蘇子放趕緊準備了一份豆渣。
還是按照程度的要求用石磨慢慢磨出來的,並不是用豆漿機之類的直接粉碎。
這一步倒不是為了凸顯出手工藝做的菜品有多好吃。
純粹是因為蘇子放買的豆漿機效果太好,打出來的豆渣全部細碎,根本沒辦法用來製作炒豆渣。
不過這一步,得到的豆渣也不能直接用。
因為生豆渣直接炒會有一股豆腥味。
程度常年用豆渣做菜,傳授了蘇子放一個小經驗。
把豆渣上鍋蒸熟再做就可以避免豆腥味。
等這一套流程下來,已經過去了近一個小時。
好不容易等到豆渣出鍋,蘇子放連忙將豆渣裝在紗布中捏去多餘的水分,開始炒豆渣。
這些水分是蒸製的時候混入的水氣,依然有豆腥味,在炒豆渣的時候還要另外準備。
起鍋,燒火。
順勢將豆渣全部倒入鍋內,這才到了正式炒豆渣的環節。
也就是豆渣鴨子這道菜最為關鍵的製作環節。
按照程度的說法。
豆渣鴨子這道菜的關鍵其實在於豆渣的味道和口感,一定要做到酥脆、鮮香,帶點微辣,這是最好的。
關鍵就在於豆渣的火候和手藝。
“小火慢烹、金酥澆湯!”
八個字,將炒豆渣的全部技術難點概括其中。
蘇子放隻要按著這個要求就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