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演講比賽(1 / 2)

楊雨霏想的明白,可是眼下她一時半刻也沒有太多功夫花到趙庚舉身上。

於露露是什麼樣的人?一看就是個單純膽小的女生,根本不是楊雨霏的對手,楊雨霏也不打算放到心裡。

目前,好好的把太陽的方便麵廠的生產銷售搞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劉美心跟著小張去了安徽十多天以後,就帶回來一個好消息。

小張挺有本事的,在老家聯係到了幾個客戶,同意銷售太陽方便麵。

與此同時,假冒宋晴天的晴天方便麵的包裝也已經印刷好,楊雨霏同時把兩個牌子的方便麵都開始售賣。

1983年5月,華/夏國發生了一件大事,《華/夏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

張海迪小時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麵前,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並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

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彆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

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複練習紮針。

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隨後,張海迪成為國家的道德楷模,全國上下掀起了向張海迪學習的熱潮流,全國所有學校更是把張海迪的事跡作為教育青少年的必須課程。

金平縣一高更是大肆的宣傳此事,舉辦各種學習活動,鼓勵同學們以張海迪為榜樣,努力進取,做新時代的大好青年。

宋晴天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最後居然演變成了全校討伐自己的一場運動。

事情的起因是來自於一場學校的演講大賽。

那天,校長薛海舟在演講會上號召同學們向張海迪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接下來的演講是每個班級派出去的代表發言,同學們個個激情飛揚,鏗鏘有力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大概的論題都是要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宋晴天所在的一六班演講的人居然是趙庚舉,開始時候,班主任聶老師想讓宋晴天上台,宋晴天沒時間準備,聶老師就找了趙庚舉。

宋晴天覺得聶老師是個標新立異,挺有頭腦的一個人。

在學校演講比賽上麵,基本都是班裡的優秀學生。

趙庚舉外貌絕佳,登台演講必然能帶動更多同學的積極性,特彆是學校中的女同學。

高一六班是學校的普通班級,如果用趙庚舉這樣在班級學習倒數第一的人上台,就算取得了差成績,那是有情可原,算是鼓勵差生的一個機會。

如果取得了名次,用成績倒數第一的學生打敗了其他班級的優秀同學,那是一件特彆有麵子的事情。

趙庚舉是最後一個上台演講的,他不負聶老師所望,帶著稿子發言期間獲得的掌聲次數最多,連上了年紀的女教師都目不轉睛的盯著趙庚舉。

按照這樣的情況,這個趙庚舉是有可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績的。

學校的評委老師們都是各個年級的班主任,大家看演講會的風頭被一個學習極差的男同學給搶占了,都有些不開心了,這分明就是以貌取悅聽眾,誰不知道這個男同學是學校裡麵最出名的俊俏男生,而且這個男同學可是一高建校以來,錄取分數線最低的學生,是通過私人關心進的學校。

趙庚舉發完言,就遭到了幾個男評委老師們的提問。

“趙庚舉,如果你向張海迪學習,你覺得學習他什麼地方?”

“趙庚舉,聽說你在你們班級的成績可不好,你自己都無法提高自己的成績,如何向張海迪學習?”

“趙庚舉,你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是什麼?是靠臉蛋混日子?還是要指望真實的內涵為國家做出貢獻?”

如果說第一個問題是給予了趙庚舉麵子,後麵的兩個問題就讓人無法回答,趙庚舉也沒有回答這樣問題的水平。

聶老師提出來反對意見,“這是演講會,又不是辯論會?”

其中一個評委是重點班級的班主任,他說:“既然是向張海迪這樣的時代楷模學習的演講會,那應該找成績好的同學,才能對同學們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你們班級的這個男同學分明就是露露臉,背誦一遍演講稿而已。”

言外之意,趙庚舉不過就是長得好看,其餘的一無是處,算什麼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