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相比,我覺得我們班級的宋晴天同學,就有雷鋒精神,幫我度過難關,她不僅僅學習好,還特彆有本事,做生意做到省城去了。雖然不如張海迪姐姐身殘誌堅,但是也是知道我們去學習的……”
這時候,台下的同學們都開始轟然大笑了。
趙庚舉麵色尷尬,不好意思再講下去。
演講會就在這樣尷尬的氛圍中結束了,雖然趙庚舉沒有取得好成績,但是也不是全校倒數第一。
這件事之後,學校中就開始流傳一些話。
什麼宋晴天走資本主義的路子,什麼宋晴天作為一個學生不安守本分。
更為讓宋晴天不明白是,學生們紛紛說她做生意做到省城,還在縣城開了涼皮店,可是賺了大錢的,怎麼沒有見到她幫助彆人?
張海迪可幫助了很多人的,趙庚舉拿宋晴天和張海迪想比較,簡直就是對時代楷模的侮辱。
流言四起,宋晴天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秦小雲聽了都為宋晴天抱不平。
“晴天,你說你辦廠也是國家支持的啊,就說三川鎮的工人們,都給農村人,在你的廠裡乾活拿工資,就是幫助了他們啊。”
“流言止於智者,我懶得和他們計較,事情過去就好了。”
宋晴天這一不計較,流言蜚語就更加的厲害,被人不停添油加醋,說宋晴天為富不仁,就是舊社會的楊白勞,周扒皮。
這下,就連聶老師和李永彬都坐不住了,紛紛找宋晴天談話,宋晴天一副坦然自若的模樣,恍若未聞一般。
趙庚舉在演講會上麵露臉,本來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發言給宋晴天惹來禍事,本想感謝一下宋晴天,卻一直不敢和宋晴天說話。
雖然是危機,但是宋晴天覺得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在流言爆發最厲害的時候,宋晴天覺得這是最佳的機會來到了。
這天,她找到了宋濤,問起蓮花涼皮店的經營情況。
宋濤說:“生意一直很好,我們再過倆月,差不多就可以開分店了。”
“你意思是蓮花涼皮店現在營業額有剩餘?有多少?”
“2000多吧。”
“全部拿給我,我要去捐款。”
“捐款?”
宋濤就不明白了,辛辛苦苦的賺錢,為啥要捐款?
宋晴天把學校的流言說給宋濤聽。
宋濤說:“這不能為了這個原因,把2000多塊錢給捐出去啊!”
“你放心好了,我這樣做我們的生意會更好。”
宋濤還是不明白,花錢幫助彆人,生意就能好?
宋晴天心想,宋濤的眼界還不夠,需要給他解釋一下。
“實際上,作為商人要明白這個道理:在一切經營活動中,與人為善,把人與人的關係處理好,這才是成功和致富的秘訣,更不失為一種生存立足之策略。”
“這我還是沒明白。”
“那我給你舉個例子,國外有一家公司,是一家熱衷於讚助社會公益事業的著名公司,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紐約,生意遍及五大洲,每年的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雇用員工多達114000人。
他們公司把讚助作為長期以來的一種有效的推銷術,它每年都製定讚助計劃,撥出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支持世界各國的一些文化活動。它所讚助的範圍很廣,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領域。公司每年都要花款去讚助一些與本公司經營的產品無關的事情。”
“這是為什麼?”宋濤越聽越糊塗了。
“目光短淺的人認為這是白費錢的愚蠢之舉,公司的董事長認為,作為社會的一員,除了像其他公司一樣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和就業機會,向國家納稅,為股東增加利潤外,我們還要懂得社會的其他需求,為社會福利做出貢獻,因為公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
上麵我所說的,其實就一句話,做慈善能讓我們的品牌知名度具有很大的提升,客戶都以和公司合作為榮,群眾都以使用我們的品牌驕傲,我們不是就賺錢了。”
“我明白了,其實就是花錢做廣告一個意思,不過捐款讓更多的人得到實惠,比做廣告都劃算。”
“沒錯,這是雙贏。我最近在學校遇到一些麻煩,我如果捐款,不但能消除流言,更能提升知名度,對於我和我的生意都有很大的幫助。”
宋濤聽完,一直點頭稱是。
“那你打算捐給誰啊?”
“這個暫時保密。”
三天之後,金平縣城一高召開了全體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