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加畫一次(2 / 2)

化宋 九州月下 6312 字 6個月前

黃河之水啊,如今已經成為大患,分為兩流,各入東海,水緩而沙淤,年年修堤,年年決口。

尤其是仁宗、神宗、哲宗,每隔二十年,就有一次改道決堤,仁宗年間,六塔河決堤,淹沒了大半河北路,神宗年間,曹村決堤,淹沒良田三千萬畝,哲宗年間,內黃口決堤,京東之北,儘成澤國……

到如今,修修補補,也總有小段堤壩溢水,也不知下一次大的改道,是去哪裡。

不遠處,那王洋正走被簇擁著走在泥濘的道路上,周圍的人十分虔誠,用極為期盼的目光看著他。

王洋笑了笑,大聲道:“各位鄉親,今年新鎮的新地皮已經劃下來了,你們隻要錄入戶籍,就可加入新鎮,暫時安置。”

有人問道:“為什麼去年來的人就可以修大屋,我們不用建麼?”

王洋朗聲道:“因為去歲百廢待新,人流極多,你們這數百人,我在已有的屋中劃出一半外街區,不需要再新建街區。”

話音一落,立刻有人問道:“王裡正,那咱們要去哪個坊?”

王洋大聲道:“我已知,各們都是自黃河而來,曾被征去回河,家家都是修河堤的一把好手,準備讓諸位在密州興修水利,在新鎮修建鹽田海堤,到時,工錢絕不會虧待大家。”

“修河堤有什麼好!”立刻就有人反對了。

“對啊,修河堤辛苦又危險!稍有不對,還會被問罪。”

“三易回河都折騰修了幾十年了,我們不修!”

“對,就是不想修了我們才逃荒的。”

下邊的人紛紛鼓噪起來。

“水利萬物,這今天的河道,就是咱們子孫的將來,”王洋並沒有用大道理來打動人的意思,他提了一句,便直接了當地道,“凡是我新鎮河工,每日工錢四十文,麵食管飽,還有一兩肥肉可吃。”

此話一出,先前還紛紛反對的眾人立刻就換了陣營。

“既然王裡正您那麼看得起我們,這河堤,我修了!”

“對,河堤利民,為了咱們子孫,就該辛苦些!”

“修河堤有什麼不好,我最喜歡修堤壩了!”

“就是,王裡正,我是婦人,但挑土也不比男兒差,能算我一個麼?”

王洋麵帶微笑,一一答複,然後讓他們準備一下,過幾天就推舉出一個街長,還有五個隊長,準備弄五個河工小隊。

已經熟悉新鎮規則的貧民們立刻踴躍起來,交頭接耳,有些有心氣的,已經準備大乾一場了。

王洋折騰了快一個時辰,命助手登記後,這才踏著有些疲憊的步伐離開。

張叔夜也緩緩接近了他,疑惑道:“王裡正,你為什麼要修河堤呢,老夫看了這新鎮離海岸還有些距離,也不適合修堤築壩。”

王洋隨意道:“這是為了將來治理黃河準備的。”

張叔夜驚呆:“治、治河??”

王洋點頭:“不錯,有何不對麼?”

張叔夜忍不住笑了出來:“王裡正啊,你可知朝廷為了治河花費多少,又有多少名臣損在這治河一事之上,當年朝廷停止回河,又河北路民夫們是何等歡天喜地。”

當初真宗年間,黃河下遊決堤,分為兩條,一條流向北邊燕京,一條走了南邊,朝廷為爭議如何將黃河導入正途,耗費無數,卻依然糜爛,文彥博、王安石、司馬光,都在這裡邊栽了,你一個二十來歲的小輩,居然想著治好黃河?

不知道黃河水清,那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麼?

“前人不行,後人就不行麼?”王洋很平靜地道,“黃河之路,無非兩條,一條是加高堤壩,束水衝沙,一條是止住西北采伐林木,以林治沙,我輩若想有所作用,自然應該一開始就做。”

張叔夜疑惑道:“護林育土,我尚且知曉,這束水衝沙,又是何意?”

王洋回想了老師的以前提過的教導,淡定道:“水急可帶走汙穢,黃河至下遊後,水道平緩,自然淤積,若是水道湍急,自然會將泥沙帶入大海。”

“隻是如此簡單?”張叔夜神情大震,忍不住追問。

束水衝沙!簡單幾個字,卻仿佛給張叔夜打開了一扇大門。

這些年來,他任開封府尹時,開封段的黃河治理也歸他管轄,見過太多的失敗,這些年來,朝廷一直都是力主改回故道,屢屢失敗,而這個辦法,卻是從未見過的……

“當然不是。位置,配合的水壩,還有財源,都是成功的關鍵,”王洋這次就沒急著表現了,這個餅可比西北賺錢大多了,得繼續畫,他看車架來了,便道,“但這些事,太遙遠了,還是等我把密州的河堤修好吧,張監司,在下尚且有事,先走一步。”

張叔夜卻不想等了,他伸手追了上去:“且慢,王裡正,你何時有閒暇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