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欣欣向榮(1 / 2)

化宋 九州月下 5688 字 10個月前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便到了六月。

在大宋年初換了皇帝之後,半年來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發生。

這讓天下的百姓都喘了一口氣,在他們看來,沒有什麼事情發生的日子,便是最好的日子了。

而朝廷減免雜稅的政令,雖然通達各地,但實行得比較緩慢,一些收成比較寬裕的地方大多繼續收繳,而收成不太好的地方,為了避免方臘之事再起,大多會暫緩催收。

會有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本朝自開國,就鼓勵各地州縣,在上繳了應繳的稅後,再多繳一些財貨,這會是官員們的一項政績,比如先前花了大錢購買東珠獻給畫宗而升官的梁子美,就是其中的翹楚。

第二是因為朝廷並沒有給當地官員留下多少收入,大多應繳儘繳,一站雜稅沒有定額,是官員與吏員的收入來源,不是那麼好封禁的。

趙士程對此的解決方法是嚴禁各地敬獻祥瑞和珍寶,同時降低了向中樞上繳稅賦的考評權重,準備溫水煮青蛙,花上三五年來改變。

讓他有些高興的是,得益於大宋發達的文教,大宋平民的識字率很高,所以,報紙消息的傳播速度很快,他想要下達政令,現在也會同樣在報紙上公示一次,提高傳播率,免得被欺上瞞下。

六月正是北方夏收的時候,今年夏收還算安穩,沒來什麼暴雨急風,是一個豐年了。

一起蓬勃發展的,還有京城的工坊,趙士程還是小看了在和平時期,大宋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工坊外常年車水馬龍,等著進貨的商人排著長隊。有些玻璃溫度還沒完全降下來,就已經被等急了的商人主動去提貨了。

很多人看得眼紅想新建工坊,又一時半會不敢挖坊裡的工人,便乾脆去挖學校裡的學生,但這些學生大多要去當一年學徒才能正式上工,有些目光長遠的,乾脆將家裡的孩子拉去報名學習,一時間,神霄學校的生員名額倒成了搶手貨,學校不得不擴大了招生數量。

好在學校修建時就已經考慮到了將來擴招的問題,倒也放得下,隻是教學質量難免會打點折扣,開啟了那種你聽得懂就學,聽不懂月考過不了就走的淘汰製。

一切都那麼欣欣向榮。

趙士程如今更忙碌了,需要他處理的事情車載鬥量,但治國這事,是需要時間來看到成效的,不存在他一上位就立刻開啟工業革命這種好事,隻能是慢慢看成效。

江南大亂後,王洋也帶著欽差的身份,過去清點了土地,大量富戶被殺使得大量土地被清理出來,王洋挨個過去,清點了無主土地,重新分配。

趙士程也以講義司的名義啟用了新法規——階梯式征稅。

簡單說,就是一個家庭如果土地小於或者等於三十畝,就按正常的農稅繳稅,隻談農稅的話,大宋的農稅很低,隻需要上繳十分之一的收成;如果土地大於三十畝小於一百畝,那就要收百分之二十的農業稅;如果土地大於一百畝那就要繳百分之三十的稅。

趙士程其實最想實現的就是官紳一體納糧,也就是官員不享受免稅免役的特權,但這暫時實行不了,因為大清能實現這事,是靠清兵殺得人頭滾滾的威名,他的現代軍隊暫時還沒訓練出來,必須得有強大則忠誠的軍隊,才能說徹底稅製改革的事情。

現在,他能做的就是一件件處理地方上的事情,大宋的官製,就是所有州的政事直接上傳中樞,這種政體好處是消息能直接傳達,壞處就是二百多個州一起上傳,事情就多如牛毛。

趙士程原本準備弄一個秘書辦,但在寫下文書後,又果斷燒掉了,這種事情應該讓尚書省門下省經手,多建一個部門容易,將來要裁撤可就不容易了。

今時不同往日,他如今的地位,得謹言慎行,否則,一個不慎,造成的影響就太大了。

……

長風送暖,經過太子殿下的應允,在長途跋涉近一月後,成都府南邊的廣都鎮在千挑萬選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新城的據點。一時間,這裡地價飛漲,當地卻沒幾個大戶願意將土地脫手,全都折成了股份,成為了這次新城的大小工坊的股東。

其中堿坊的股份是最昂貴最稀缺的,煉焦坊反而最被嫌棄,因為後者的技術含量太低,大家都會建造了。

純堿價格極為高昂,廣大人民群眾非常擅長發現它的新用處,從肥皂到玻璃,從製皮到紡織,從味精到麵點,用途廣泛,供不應求,還不易壞,有的地方直接拿它和胡椒一起當硬通貨,比在蜀地比那笨重的鐵錢還好用十倍。

有著從官府到地方的一條龍支持,那建設速度真是乘風而起,巴蜀之地的林木繁茂,原材料豐足,又有足夠的人口,一些不怎麼重要的工程,沒有多久就完工了,開始了試生產。

煤鐵川中不缺,但改進後的爐子產量不可同日而語,大大降低了成本。

鐵是工業之血,有了鐵,便能打造更多器械。

彆的不說,如今的大宋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鐵件織機,雖然笨重,但換成鐵件後,組裝快,且堅固耐用,用水力推動,可以日夜不歇,大大降低了紡織成本。

戶部統計發現,這幾年來,大宋布匹產量提升了一倍有餘,繳納的財稅也翻了一番。

而太原府附近,很多礦山更是增加了鐵軌,以騾馬運煤,效率倍增,讓西北許多地方都用上了太原碳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