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消息都成為了當地府尹的政績,很快傳到趙士程案前,後者當然是一番表揚,同時允許了這些商品進入南邊的雲貴地區,那裡還是苗蠻之地,是首部首領的自治州。
但和北方遊牧民不同,隻要有足夠農具和糧食,他們就能自己開墾山地,一旦擁有田地,與漢人貿易,就能漸漸漢化,成為漢民治下。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同化的,同時南蠻之地也是將來的南方礦石來源,不能錯過。
在這細碎煩瑣之事的推動下,時間很快過去,到了八月。
這時候,京中諸臣都戒備起來,因為按這些年的慣例,八月是事情的高發期——各地旱情災情大多在夏季,到八月時,差不多也就傳到京城裡來了。
果然,事情挨個過來,先是東南諸路來報,自七月,東南諸地連月大雨,諸路之災。
這事大宋早有準備,當然是下發文書,開倉放糧,平穩糧價。
然後便是淮南一帶無雨大旱,民眾失業,這也不難,還是開啟常平倉,放糧平穩糧價。
彆的不說,大宋這專業的救災機製,隻要朝廷不拉垮,那基本不會太過影響民生。
隨後是淮東大旱,這也很正常,江南雨水多了,北方必旱,照常救災就是。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北方雨水不足,黃河今年很消停,沒打滾也沒翻身,安安靜靜地北流而去。
趙士程一邊感慨著治國就是這樣樸實無華,一邊繼續混日子,最近他物色了不少有才有德的官員,沒事給他們開開講座,要求他們多多了解新事物,彆整天想著勸農勸桑,農桑還用得著勸麼,隻要有地,他們就是自帶乾糧也要去做。
大宋能求的土地已經不多了,工業才是將來重點,你們都給我記住了。
至少在表現上,這些官員都是讚同他看法的。
……
九月時,金朝遣使來宋,帶著完顏阿骨打的國書,要與大宋商量結盟之事,說是想要繼續先前聯宋滅遼的約定,被大宋群臣打太極敷衍過去了。
金人最近一年已經拿下遼國大片土地,無數遼國權貴投奔,但就是遼東那枚釘子死死釘住了金人七寸,讓他們不敢隨意釋放自己。
因為一旦他們太多主力離開黃龍府,就可能被遼東抄了自己的老家。
不拿下遼東,他們就不能大兵遠征,去打千裡之外的遼國皇帝。
而他們最近已經發現,遼東的很多支持都來自大宋,他們希望大宋停止和遼國的貿易。
這事引起很大爭議,但最後,朝廷上下還是拒絕了。
大遼餘威尤在,滿朝文武已經見識宋軍的無能——倒不是說武官全是廢物,實在是兵丁不堪,常常出現軍官死戰,士卒一哄而散的尷尬局麵。
要重新建立一支精兵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宋朝群臣對滅遼這事已經毫無興趣,也不想再折騰,趙士程自然便順水推舟了。
當然,金人也沒有白來,他們獲得了大量的琉璃珊瑚等物做為賞賜,這些東西對於剛剛富起來,頗有暴發戶氣質的金朝上下很有吸引力,他們還給太子殿下帶了幾枚上品東珠,換得了一些珍貴的藥物能洗羊毛的純堿。
等送走了金人使者,趙士程不由得又去了自己的軍工廠轉了轉。
如今他的工廠每天能生產二十支火/槍,一門大/炮,當然,合格率有些傷人,不過現在要解決的有無的問題,其它的再說吧。
火/槍已經從先前火門/槍進化了一番,從需要主動點火的火門,變成一根繩子點火,繩子連接著一個S形的鐵件,上邊裝著彈簧,用力扯繩,頂針撞上燧石,就能射擊。
這種設計是槍械史上的革命,他讓射擊手可以更準確地瞄準敵人,速度得到提升。
廢了匠人們不少功夫,這才做出了合格的器件,火繩/槍的出現,讓趙士程有了不少安全感。
離他組建一支熱武器部隊的日子不遠了,大約過完年,就可以看到。
未來還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