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天寒地凍,街邊的商貿肉眼可見地減少了。
大家都準備新年。
荊湖南路,雨水夾雜著雪花,飄然而下。
縱然穿上了兩層毛衣,一隻十來人的商隊還是在這天氣裡凍得搓手跺腳。
雨雪之下,山路泥濘,並不太厚的布鞋泡在雪水裡,有些人便開始心疼,這要是多泡上幾次,鞋底那是要壞的。
好在,在推著貨車,辛苦前進了一日後,他們順利進入了荊湖南路西邊興化縣的一處小鎮。
車才一入鎮中,周圍看到商隊入城的居民便瞬間沸騰起來,紛紛回家數起了銅板,拿繩子串好,去商鋪中等著,商鋪外圍著。
商鋪很快便把商隊運來的貨物上價,這次送來的,是一筐筐雪白的鹽。
庶民們十分快樂,買起鹽來毫無含糊,都是五斤十斤,能多買就多買。
他們這幾年最快樂的事情,不是大宋人招他們在山裡開礦,也不是貨物裡有隊便宜的布,而是的這些年,買鹽可容易多了。
聽說是京東東路一帶又開辟了許多鹽田,有了曬鹽法和石碳,鹽便多了起來,價格也跌了不少。
當雪白的鹽粒落入罐中,他們眼眸眯起,都帶上了笑意,這麼便宜的鹽,可要多買著些,要是以後又漲價了怎麼辦,反正鹽也耐放,要是家裡沒錢了,鹽也能銅錢,拿來和彆人換些物什。
周邊的山民們聽到消息,也邀五喝六,帶著家中山貨與銅錢,一起過來買鹽。
鹽價少了,米價沒變,等於是白賺了許多錢,這可太幸福了。
後院裡,來送貨的商隊也開始解散,各自休息。
一名精壯漢子調侃著準備離開的夥伴:“阿大,你要回家哩,這一年沒見媳婦,明天還有力氣回來麼?”
阿大笑著答道:“哪能不回來,爬也要回來啊。”
商隊的護衛阿大是本地人,他以前都是山民,守著山穀裡幾畝薄田生活,直到前幾年,這裡發現了一處大礦,朝廷派了礦監、罪民前來伐礦,商隊前來運輸礦石,這裡便漸漸成了一個小鎮,一年前,蜀中商隊在這招人,他不顧家人反對,加入了其中。
這年頭出遠門很危險,他知道,可家裡的地那麼少,一家十幾口人飯都吃不飽,他入商隊,安家費就夠家裡人吃飽一年了。
出門在外這一年,他長了許多見識,不但沒有後悔,反而決定好好乾下去。
領著這一趟的工錢,他便在風雪中回到家裡,辛苦一年,包袱裡的錢沉甸甸的,帶著錢回到家裡時,妻兒父母兄弟紛紛前來迎接。
阿大抱起兒子,從懷裡掏出一小包帶著體溫的糖,拿出一個用糯米紙包裹的小塊,塞進兒子嘴裡,下一秒,小孩眼睛整個都亮了起來。
“糟蹋東西!”妻子不滿地拿起一包糖,“這東西怎麼能隨便吃……”
應該是過年送禮生病時吃的東西,但這話還沒說完,嘴裡便被塞了一個,頓時也舍不得說話了,那種奶香混合著蔗糖的甜美味道,已經完全奪取了她的心神,甜到了魂裡。
阿大被簇擁著回了屋,一年辛苦,他賺回來近二十貫錢,這在小鎮上,已經是一筆巨款,爹娘興奮地商量著,說可以多買三五畝地了,妻子計算著把兒子弄去讀書,兄嫂著羨慕地看著。
阿大問起了家裡的事情。
家裡人七嘴八舌,說著這一年的生活,沒什麼大事,日子湊合著過,還行。
彆的不說,這些年,煉鐵多用石碳,城裡人也喜歡用石碳做飯,這石碳用得多了,山嶺裡的柴火便用得少了,很多山嶺裡樹丫都密集起來,打柴也不用去深山了,夏天山洪時,石塊飛流的事便少了許多。
米價這些年一直都不怎麼漲過,日
子過得下去,工價漲了,米也能吃上更多,一家人不說吃飽,但也不至於挨餓。鹽也多了,乾起活來有力氣。商鋪裡還有了一種叫棕油的東西,比豬肉便宜多了,他們打上半升,準備過年沾點油氣。
阿大抱著兒子,聽得十分安心,也講起了他這一年的見聞。
他講起了遼闊的大江,講起了初出湘水,到來到大江時,江上那如魚群一樣密集的大船過境時,讓他看得呆了。
講起了三峽外的一塊巨石,在湍急流水中擋了航道,聽說朝廷已經商量,準備在枯水時炸掉它。
講起了蜀中富庶,連三歲小孩子都有新衣穿,而不是用舊布做肚兜。
講起了蜀中的大爐,高有數丈,粗如房屋,一爐能出數千件農具,那裡的一根鋤頭,不比一斤肉貴多少。
還講起了那天下最大的東京城。
光是外城就比十幾座山還長,到處都是青磚瓦屋,街上的人都穿著上好的貲布,那布擰不壞、厚實,還柔軟,隻可惜他沒有買到。
東京城還有鐵鋪成的路,可快了,還有大船,一條大船能拖著十幾艘船前行……
東京城裡,小孩兒隻要很少的錢就能上學,婦人也能入工坊做活,好多人每月都能吃上棕油,他買的糖是京城糕點鋪最便宜的糖,就是份量少,是他晚上等了一夜,才在清晨鋪子開門時搶到。
他還看到一座特彆特彆大的院子,比咱們這鎮子還大,有照人比銅鏡清楚無數倍的明鏡,有能治百病的藥丸,有織布來特彆快的織機,一台抵得上十個人……
再這些日子,京城還會舉辦什麼演武閱兵,可惜他們必須把的貨物在年節前送回來,否則要扣工錢,不然絕不會錯過這種熱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