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04(醋溜兒文學首發)(1 / 2)

嬌娘春閨 笑佳人 7716 字 10個月前

證實兒子真的喜歡初錦,她無比滿意的兒媳婦人選,梅氏很高興,然而當兒子詢問她要如何張羅這門婚事時,梅氏突然眉頭一皺。

盧俊見了,緊張道:“怎麼,您又不願意我娶初錦了?”

梅氏瞪兒子:“不是我不願意,是你小時候經常欺負初錦,我怕初錦不待見你!”

盧俊被母親瞪得心虛,心虛完了開始委屈,小聲嘀咕道:“我哪有欺負她,都是二弟欺負她,我還替她撐腰來著。”

梅氏冷笑道:“你才十七歲,記性就開始不好了?以前是誰隻想跟昭哥兒玩,初錦跟著便嫌棄人家?就因為你惹哭初錦,昭哥兒都與你置過多少氣,你還在我麵前裝,到底還想不想娶媳婦了?”

盧俊想!

他服軟道:“以前是我不懂事,現在我懂事了,娘就幫幫我吧。”

梅氏當然要幫兒子,昨晚她已經琢磨過要如何撮合兒子與初錦了。阿嬌那邊,以兩人、兩家的關係,梅氏並不擔心阿嬌、趙宴平會反對,關鍵還在於初錦的態度。阿嬌夫妻倆都是疼女兒的,隻要初錦點頭了,這婚事八成就能定下來!

那初錦為何要喜歡自己的兒子?

梅氏的目光落到了兒子身上,上上下下地打量,越看越嫌棄。

盧俊被母親看得渾身不自在,坐到母親下首問:“您看什麼?”

梅氏歎道:“我在想你有什麼能讓初錦另眼相看的長處,脾氣就不提了,初錦不厭惡你都是她大度,吟詩作詞你也不行,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一身好武藝。”還有一副繼承了相公的好皮囊,不過這話她就不說了,免得兒子自鳴得意。

武藝?

盧俊頓覺無望,初錦整天待在內宅,他哪有機會在初錦麵前顯露武藝?

那晚套圈也算是個小本事,結果初錦神色淡淡的,並不稀罕。

梅氏想到一計,對兒子道:“春暖花開,公子哥兒們都喜歡去鞠場蹴鞠,你不是最擅長踢球嗎,張羅兩支隊伍比一場,到時候我邀請你孟伯母、初錦一起去觀賽,你好好表現,初錦或許會看你順眼些。”

盧俊皺眉道:“踢球踢得一身臭汗,她怎麼會喜歡?”

梅氏道:“你傻啊,你出再多的汗,初錦離得遠,她能看見什麼,倒是你踢得好,踢出個風流倜儻瀟灑過人,初錦可能就心動了。”

梅氏也曾有過豆蔻年華,知道小姑娘時期喜歡什麼,兒子的臉便是先天之利。

對於母親的計劃,盧俊半信半疑。

到了三月中旬,天氣暖和了,憋了一冬的公子哥們果然紛紛去鞠場活動筋骨。

蹴鞠之風從前朝就開始流行了,因為能強身健體,本朝也鼓勵男兒玩這個,寒門子弟自己收拾一片空地就能踢兩腳,朝廷也專門找了塊兒地方建成了鞠場,有什麼朝廷組織的比賽都在這裡舉行,沒有比賽的時候,誰想來玩,隻要出錢包場就可,既健了身,還給朝廷創造了一比額外的收入。

盧俊是踢球高手,不用他湊上去,就有隊伍來邀請他了。

盧俊欣然應允,回家立即把日子告訴了母親,就在本月二十這日。

梅氏道:“嗯,我明早就去問問你伯母。”

二十是難得的休沐日子,阿嬌本來想與趙宴平一起帶著孩子們去郊外踏青,梅氏突然來邀請她去看蹴鞠,從沒看過那玩意的阿嬌就來了興趣,得知是一群少年公子比賽,阿嬌心中一動,她要替女兒相看未來的夫婿,鞠場正是一個好地方啊。

“咱們可以去嗎?”阿嬌比較擔心這個。

梅氏笑道:“當然可以,劇場周圍設了觀看台,男客女客分開的,有的少年郎比賽,專門會請家裡的長輩、姐妹去捧場喝彩。這就跟戲園子似的,捧場的人越多,台上戲子唱得越帶勁兒。”

阿嬌懂了,應承道:“那我帶昭哥兒、初錦、P哥兒一塊兒去。”

梅氏打趣她:“隻帶孩子們,不要你們家官爺了?”

阿嬌嗔她道:“孩子們都快成親了,你少沒正經,回頭我問問他,他要去就一起,不去他自己找事情做。”

梅氏道:“嗯,我也問問俊哥兒他爹,還有老太公。”

阿嬌驚訝道:“老太公還喜歡看這個?”

梅氏笑道:“以前不喜歡,這不年紀大沒事做了,哪裡熱鬨他老人家就喜歡往哪裡去。”

阿嬌就還挺羨慕的,等她老了也有這份精神該多好。

傍晚,阿嬌在飯桌上宣布了這件事。

初錦眸光微轉,沒有太高興,但也沒說不去。

孟昭、趙P都願意,就剩趙宴平沒表態了。

阿嬌看著他。

趙宴平不喜歡熱鬨,他更想一家人安安靜靜地去踏青,可阿嬌與孩子們都這麼期待蹴鞠觀賽,他隻好點頭:“一起去吧。”

夜裡,阿嬌靠著趙宴平,問他以前看過蹴鞠賽沒有。

趙宴平沒看過,生在村野,他很小就開始在地裡乾活,長大後有了各種責任,哪有蹴鞠的閒情逸致。到了京城,倒是能接觸到一些大戶人家玩的東西,可大理寺公務繁忙,宮裡大事小事也可能牽扯到自家,趙宴平還是沒空去看什麼熱鬨。

阿嬌捏捏他結實的胳膊,猜測道:“你這麼高壯,若是練過,應該也會踢得很好。”

她也沒說什麼,趙宴平就是被捏起了一把火,一翻身,就把他無窮的力氣使到妻子身上了。

阿嬌氣息不穩地罵了他兩聲“不正經”,便也抱住了他。

.

三月二十這日,一家人坐了兩輛馬車來到了鞠場。

包場踢球要掏銀子,進去看戲也要掏錢,席位還分優劣,趙宴平與兩個兒子無所謂,準備替阿嬌娘倆買處必須官家女眷才能坐的位置。

他還沒掏錢,理國公府眾人也到了,分彆是盧太公、盧侍郎、梅氏以及盧俊兄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