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09(1 / 2)

嬌娘春閨 笑佳人 6256 字 11個月前

初錦嫁進理國公府, 就跟到了第二個娘家一樣,盧太公把她當親曾孫女,梅氏更是把她當女兒疼愛, 彆的新娘子敬茶緊緊張張, 初錦就隻需羞一羞便可,根本不需要重新熟悉、適應的過程, 而盧俊更是對她黏糊地很,下了值一回來就湊到她麵前,再也不用梅氏擔心兒子去外麵胡鬨了。

新婚夫妻蜜裡調油,看得梅氏都羨慕, 想當初她與丈夫剛成婚的時候, 也是這樣呢。

阿嬌一點都不擔心初錦在理國公府的生活,操持婚事夠辛苦的, 休息了兩天, 趁端午朝廷放假的時候,阿嬌把孟昭叫到麵前, 笑著詢問長子喜歡什麼樣的姑娘:“初錦都嫁了, 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 又有了官職, 娘也該替你張羅了。”

成家立業, 再自然不過的事, 孟昭仔細考慮片刻, 道:“兒子沒什麼要求, 隻希望那姑娘是自己願意嫁我,而不是貪圖咱們家的門楣或彩禮, 或是被這樣的父母強迫嫁我,兒子不想委屈任何人。”

簡簡單單一個要求, 歸根結底是他自己擔心他趙家養子的身份不被人待見。

阿嬌心疼,也生氣:“什麼叫委屈彆人?你儀表堂堂,又是皇上欽點的探花郎,多少文人考幾十年都考不得一個進士,你未及弱冠已經是翰林院七品官,你爹在你這個年紀時還在小縣城當捕快,誰家姑娘能嫁你都是福氣,談何委屈?”

孟昭溫潤一笑:“若我將來的妻子能同母親這般想,便是我三生有幸,得遇良緣。”

阿嬌哼道:“你就等著吧,娘肯定給你找到這個良緣!”

孟昭相信母親。

阿嬌開始替長子物色合適的妻子人選,孟昭則一心在翰林院做事。

孟昭現在的官職是翰林院編修,主要差事有每個月輪值為宣和帝講書、輪值侍奉宣和帝左右記錄帝王一日的言行、起草詔書,不該他輪值做這兩件事時,孟昭便待在翰林院編纂、校隊、整理前朝國史,每日過得也很充實。

這日該他為宣和帝講書,來到禦書房,發現永嘉公主竟然也在,撒嬌地坐在宣和帝身邊,說要一起聽。

宣和帝笑著同意了。

不過永嘉公主在不在都沒什麼區彆,孟昭打開提前準備好的書籍,神色平和從容,聲音清朗地講了起來。

宣和帝才批閱完一批奏折,眼睛累了,靠在臨窗的長榻上,闔目而聽。

永嘉公主手裡拿著一把團扇,一邊輕輕地在麵前搖晃,既扇風又能擋住父皇隨時可能瞥過來的視線,一雙桃花眸子則帶著幾分享受默默地打量孟昭的五官。

作為一個公主,永嘉公主見過很多美人,也見過很多美男子,但那些美男子都是一眼就驚人的那種,如父皇的尊貴雍容,如舅舅的端肅威嚴,如三哥端王的潤如美玉,如四哥寧王的耀眼奪目,哪一個都不會令人忽視。

隻有孟昭,乍一看那麼平平無奇,可認真一端詳,才發現他五官處處精致俊美,隻是氣度過於內斂,仿佛他自己要藏著掩著,不想被人多注意到一樣。

這種氣度與容貌的反差,便讓永嘉公主念念不忘,好像發現了一位謫仙,他越想藏著越想佯裝凡夫俗子,她越要瞻仰他的仙人之姿,越要拆穿他的偽裝。

每日講書的時間是半個時辰,中間帝王若有疑惑,講書的翰林官員還要回答,答得好帝王自然賞識,答得不好,可能都會失去再次麵聖的資格。

宣和帝聽久了,終於睜開眼睛,坐正了開始詢問。

君臣辯論起來,永嘉公主仿佛不耐煩似的,突然對宣和帝道:“父皇,女兒先告退了。”

宣和帝笑笑,點頭。

永嘉公主就走了,離開禦書房後,她又不急著離開了,站在殿前眺望遠方,今日天空湛藍,確實賞心悅目呢。

她掐算好了時間,不消一刻鐘,孟昭果然走了出來。

聽到腳步聲,永嘉公主轉身,笑著對孟昭道:“孟大人,我剛剛也有一惑,不知可否勞你為我講一講?”

天藍如洗,層層宮殿巍峨,在這文武大臣都不敢隨便放肆喧嘩、說笑的皇城,公主卻仿佛置身普通的家宅後院,笑得天真狡黠,笑得璀璨奪目。

孟昭隻看一眼便低下頭,恭聲道:“公主請講。”

永嘉公主卻道:“這邊隨時有大臣過來,我隨你去翰林院吧,正好我要去翰林院借書,路上你給我講。”

孟昭覺得不妥,目光看著公主裙擺上的繡花,道:“翰林院離禦書房頗遠,公主要看何書,下官找到後托宮人送去給公主,公主還是先回後宮吧。”

永嘉公主笑道:“我也不知道具體要看哪本,所以才要親自去挑選,走吧,這麼點路,我不嫌累。”

孟昭再也無法推辭,掃眼後麵的禦書房,隻盼望皇上得知此事後,不要怪罪於他。

一路上,永嘉公主問了孟昭很多事,孟昭一一作答,到了翰林院,他便謝絕公主邀他一起選書的提議,回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做事了。

永嘉公主嘟嘟嘴,隨便挑了兩本書,回了後宮。

“皇上,公主回去了。”

禦書房中,劉公公低聲回稟道。

宣和帝嗯了聲,吩咐道:“知會翰林院,不必再讓孟編修過來。”

劉公公恭敬領命,出來後輕輕一歎,他一直跟著皇上,小公主也算他看著長大的,金枝玉葉的公主,喜歡誰不好,非要喜歡一個連親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誰的養子,縱使他才華橫溢、貌似潘安,又如何入得了帝王的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