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院官員不少,孟昭一個月才能輪一次講書,可翰林院負責排值的大人接到帝王口諭,心中一驚,立即把孟昭叫了過來,問他今日犯了什麼錯,竟觸犯了皇上。
孟昭長睫輕顫,搖頭道不知。
上峰非常惋惜,孟昭有才,又與貴妃娘娘沾親,他還以為孟昭前途無量,沒想到才進翰林院就被宣和帝厭棄了。
“罷了,以後你就在翰林院安心編書吧。”一直做個編修,雖然無法升官,但也清閒,熬個十幾二十年,等新帝上位,那時孟昭也才四十左右,並不是徹底沒了希望,上峰惜才地想。
孟昭明白,公主什麼身份,他什麼身份,豈敢肖想。
宮中的事,孟昭並沒有告訴家中的父母,仿佛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永嘉公主還在盼望下個月孟昭輪值時再去聽他講書、再去看他講書的時候,對此一無所知的阿嬌為孟昭物色了一個好姑娘。
其實一家人回京後,一直都有人來登門提親,而且隨著孟昭高中案首、解元、探花郎,提親的人家身份也越來越高了,畢竟一個年紀輕輕、容貌俊朗的探花郎,便是寒門子弟,也會有高官欣賞,更何況孟昭還有一位官居正三品大理寺卿的養父,一位在宮裡當貴妃娘娘的姑母,據說端王殿下也很賞識孟昭的才學。
阿嬌挑來挑去,看中了都察院一位禦史家的姑娘。這位禦史姓李,與趙宴平一樣都是寒門子弟,全靠自己的本事與公正清廉被帝王賞識一路提拔上來的。李禦史四十多歲,膝下有二子一女,兩個兒子都是進士,外放當官了,女兒今年十五歲,模樣清秀、性情溫柔,絕非貪慕虛榮之人。
阿嬌先與李夫人交往了一番,她自己滿意了,與趙宴平商量過後,再來詢問兒子的意思。
“你若覺得可以,娘就安排你們倆相看相看。”
孟昭笑道:“勞母親費心了,兒子都聽您的。”
阿嬌便與李夫人打聲招呼,將相看的日子定在了五月底,那日由趙宴平帶孟昭去李府做客。
孟昭始終讚同。
.
夏日多雨,且說來就來,早上還晴空萬裡,沒一會兒可能就暴雨突至。
這日黃昏,孟昭從翰林院出來,發現竟然下雨了。
他並沒有帶傘。
正想找位同僚合撐一把,身後突然傳來一道熟悉的甜濡聲音:“大表哥。”
孟昭心中一緊,同僚朝他遞個眼色,笑著走開了。
孟昭轉身,看到了永嘉公主,宮女為她撐傘,她一襲紅裙站在傘下,手裡托著一把傘。
“大表哥,這雨來的突然,母妃擔心你與舅舅沒帶傘,讓我來送。”永嘉公主笑著道,因為是私事,她用了親戚間的稱呼。
孟昭一眼都不敢多看公主殿下,彎著腰敬謝道:“多謝娘娘美意,隻是雨水並不大,下官無需撐傘。”
說完,孟昭轉身衝入了雨中,他沒有跑,沒有失儀,但腳步匆匆,如避蛇蠍。
永嘉公主愣在了那裡,看著那修長清瘦的身影被雨水淹沒打濕,寧可做個落湯雞,也不肯收她的傘。
“公主彆看了,咱們去大理寺吧。”小宮女輕聲勸道。
永嘉公主苦笑一下,心情低落地去了大理寺,給舅舅送傘。
早知孟昭不待見她,她何必跟小太監搶這差事?
永嘉公主委屈,可又不能問舅舅孟昭為何那樣對她,隱忍之下,小臉更難過了。
趙宴平擔心問:“公主怎麼了?”
永嘉公主不想說,道聲舅舅慢走,她領著宮女離開了。
趙宴平再洞察人心,一點線索也沒有,他也猜不到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
撐著外甥女送來的傘,趙宴平走出皇城,阿嬌仍派了郭興來接他與孟昭。
孟昭已經在車裡坐著了,一身濕透。
“怎麼沒與同僚同路出來?”趙宴平皺眉問,這不是兒子當官後第一次下雨了,他該知道家裡會派馬車來接。
孟昭笑道:“忘了。”
少年郎發絲還在滴水,趙宴平搖搖頭,取出帕子讓兒子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