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老字號(2 / 2)

清風堂設立在省城中街,三間門麵,座北向南,古色古香,一看就是老字號。

這條街的鋪子原本都是林家的,現在全都易主了。林家的酒樓就在清風堂不遠處。如今除了清風堂得以保留,酒樓那邊的房子已經拆了,蓋了筒子樓,成了居民區。

清風堂是林震南事業的起點。十幾歲的林震南當初從農村出來來到清風堂當夥計勤勤懇懇,這裡原先的老掌櫃是個老中醫,他無兒無女,看林震南忠孝仁義做事勤快,就認了他為義子,後來他去世了,就把清風堂給了他。

清風堂也就姓林了,在林震南的經營之下才發揚光大。清風堂製作的驢膠,是全國都有名氣的,很多人慕名而來買驢膠。

在原身的記憶裡搜尋,父親說過,老中醫爺爺曾經留下了治病秘笈,製成各種特效的成藥數十種,其中瘟疫散、喉鼻散、返生丹、冶咳散、冰糖散、喉丹等很有名。舊時達官貴人紛紛接踵而至,家業興旺。

當時貧苦農民多數帶個南瓜、冬瓜,甚至黃瓜來看病抓藥,林震南在樓上搞了一個房子放南瓜、冬瓜。小鬼子進了省城,物資緊缺的時候,林震南又把這些東西分給了城裡百姓吃。這些東西又救了人的命。

後來清風堂於65年公私合營。隻是這塊老扁還掛著。秘方和製作驢膠的手藝要領不知道目前落在誰手裡頭。反正不在她們兩姐妹和爺爺林福堂手裡。

現在清風堂門口依舊掛著一副長匾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林竹玖看著牌匾出了會兒神,和齊歡一起走了進去。

櫃台裡站著的店員都穿著印有清風堂三個字都白色製服。如今已經換成了一波拿工資的年輕人了,也就十幾個人的樣子,舊時,清風堂裡裡外外的夥計有幾十個人。

他們的臉上也沒笑容和供銷社裡的二大爺一樣。

有幾個老中醫在給人把脈,抓藥的也很多,清風堂依舊生意很好。隻是沒了之前林竹玖記憶中的感覺。

原身小時候經常來這裡玩耍,印象裡整個清風堂都是阿膠的味道。

工人們將驢皮采購來以後清洗放入大窖鍋中加水至浸沒驢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