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話本跟做文章是兩件事情,我喜歡故事,卻不喜歡經史子集,除非朝廷覺得我話本寫的好,許我功名,否則我是無法在東華門外唱名了。”蘇彧懶懶說著。
“喜好不影響才學。”陳青低聲卻堅持的反駁。
“你為何要勸我讀書?韓掌櫃教你的?”蘇彧問道。
“不是,我隻是覺得,有天賦、有錢財可以讀書的人,不應該浪費機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跟黎民百姓,終究是不一樣的人。”
陳青入神的說著,仿佛自言自語,感觸頗深。
士大夫階層和平民百姓,自然是兩個階級的存在,隻是蘇彧沒有想到,連市井之間,一個酒樓的店小二都如此認識深刻。
科舉。
在大宋朝,這是唯一改變階級的方法,唯一魚躍龍門的方法,如若說其他朝代,還有八千裡外覓封侯的說法,但是,大宋朝沒有。
韓琦一句“東華門外唱名方是大丈夫”徹底打斷了武人的脊梁。
任你戰功顯赫,督軍的文官想要斬你,不過一句話的事情,在大宋朝,百姓的地位,都要比當兵的更高一層。
民間判定死刑,尚需刑部批文,待秋後問斬。
軍中,殺就是殺了。
大宋朝的繁華,有一半是把武人踩進泥濘裡托起來的,而做到這一點的,是整個士大夫階層,削尖了腦袋想要擠入那個行列,自然無可厚非。
但,人各有誌。
蘇彧負手走在前麵,聲音顯得有些悠揚:“陳大哥,我就喜歡在群眾中打轉轉,成為高高在上的相公,還是免了吧。”
“群眾?”
陳青不懂,但他聽出來了,蘇彧不想讀書,很堅定的那種。
……
自古百姓最苦,自古百姓最無辜。
七十年後就是靖康之恥,大宋江山半壁淪陷,完顏構掘開黃河,使得中原生靈塗炭,百姓易子而食、赤野千裡。
兩百年後,神州陸沉。
崖山海戰,十萬衣冠投海,從此神州腥膻。
從北宋末年到明朝建立,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少了七千萬。
為了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為了拯救大宋,蘇彧不可能去讀書,他要的答案不在經史子集當中,隻在科學和工業當中。
學醫救不了大宋,學經史子集,更不行。
“宣筆、徽墨、宣紙、端硯,上好的文房四寶啊,怕是不下百貫。”
蘇彧在堂上將檀木匣子打開,孫平安端著茶盞邊喝邊評論,知道這東西是韓進財送的,孫平安完全沒有覺得不合適。
他雖然禁止蘇彧說書,卻也不是什麼都不了解的老頑固。
他知道天龍八部。
那樣的話本,百貫錢並不過分,甚至,還占了大便宜,若是賣與樊樓等正店酒樓,便是千貫也不在話下,不過,韓進財沒給錢,給的文房四寶,也算會做人了。
看著這些上好的筆墨紙硯,孫平安再次問道:“你真不去讀書?”
蘇彧笑道:“懸壺濟世,它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