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2 / 2)

宋時頓時眼前一黑。

老師就去個廁所,這學生就敢登桌子爬高,帶領一群學生暴力欺淩同場聽課的學生了?要不是上頭遮陽棚是紙糊的,他是不是就要踩棚子上去了?

請家長!

不,請老師!回頭問出他老師是誰,得給他老師寫信,讓他管管這學生。

他將腰一挺,肩一抖,大步流行踏到那名學子麵前,神色鋒利,從下方仰著臉望向他,不由分說便問:“賢兄便是延平縣方問山先生垣吧?可否告知宋某,令師是哪位名家?現居何處?”

那學生叫他大步襲來的氣勢鎮住,也從上頭望向他,原本預備了滿肚子抨擊彆人的言論也都忘到了九霄雲外。連周圍聽他嬉笑怒罵、針砭理學的學子們都紛紛看向宋時,不知他追到這裡來是做什麼——

總不會是看中這位方兄生得俊俏?可哪有看中了人先問人老師的?

方嘉賓見他一個俊秀出塵的美少年這麼盯著自己,也不免有些綺思,又自覺坦坦蕩蕩無不可告人之事,便報上了老師的大名。

桓師兄從後麵追上來,正好撞見這一幕,便拍拍宋時的肩膀,叫了一聲“師弟”,又對案上學子說:“這桌案是供人寫字用的,不是供人踐踏用的,學生先下來。”

那嘉賓才跳下來,慚愧地解釋了一句“方才一時激動”,卻被宋時揮手打斷,請他跟自己走到趟——到會場後麵沒人的地方再說。

他拎著人在前頭走,後麵一群人追著想看他們說什麼,卻被桓淩溫和又不容抗拒地攔住了:

他師弟不好男風。

他師弟一心顧著學業,顧著造福百姓,並無彆人那麼多的閒心。

他帶著方書生過去隻是講理學上的事,若誰有想問理學問題的隻管問他,不必特地過去看。

宋時在師兄幫助之下,終於把這學生拎到沒人的地方,鄭重其事地說:“適才方兄站在桌子上當眾評論彆家理學是非之事,我會如實寫成信寄給令師。”

方學生終於不敢自戀了,驚愕地問:“怎麼……”

宋時冷冷道:“本次大會場中學者雖都是傳承自程朱一脈,但也各有師承,流傳之中自然也有分歧。無論是聽先生講學,還是與他人辯難,皆是學子本色,卻從沒聽過哪家大師會倚仗自家學識當眾恥笑欺淩彆人的——”

那學生叫他說得有些慚愧,頭垂低了些,那種明知有錯又不肯認錯的神色真有些像犯錯的熊孩子。

他也越發代入了班主任的覺色,聲色俱厲:“你做學生的隻該追求明天理——讀書是天理、聽講學是天理、宣揚自家理念是天理,與人辯論也是天理……可你借著先生所講理論嘲諷打壓他人,勢必要損人名聲,便是人欲了!”

爭競心如此之重,往哪裡放天理,還做什麼學問!

出去給小朋友、不,去給同學賠禮道歉,閉幕式之後捎著給他們老師的家長信回去吧!

不捎也不要緊,老師這邊會再寄一封過去的。

他一頓操作猛如虎,把一個從小被師長捧得跟白鶴般驕傲的少年才子嚇得心頭一片空白,竟忘了怎麼反抗。更可悲的是,他才拉著人從講台後方繞出幾步,麵前便現出了桓老師和方提學、王、張兩位老先生的身影。

方提學雖也姓方,卻不念五百年前同是一家的情份,過來便笑嗬嗬地拍了拍宋時,誇獎他:“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氣勢。將來若有了自家弟子,必定要教成個規規矩矩的小書生。”

宋裡也有些叫他們嚇著了,一麵辭謝一麵打眼風問桓淩。

桓淩笑道:“老先生們惦記著學生,也睡不久,咱們出門後不久便都起身了。隻是咱們騎馬出來的,腳程快,他們乘車便要慢一些,這時候才過來。”

正好看見他把學生拉到沒人的地方教訓,還要寫信告訴老師。

方學生眼巴巴地看著幾位老先生,想請他們幫忙說句話——他也是有名的風流才子,在外頭與人辯理時吃點虧也沒什麼,可告訴老師這算怎麼回事?是把他當小孩子麼?

可惜平常的他是個老師們珍愛的才子,如今卻落到了個不光會讀書,還能辦大型講學論壇,才學又高、品行又佳、組織能力又強、長得還比他好看……完全可著老師們貼心小棉襖模子長的宋時手裡。

叫這麼個好學生襯著,彆人再好也顯不出來了,略有些錯處的直接就打成了差生。

方提學不僅不救他,還笑眯眯地說:“這學生本官倒還記得,上個月剛提考過他。當時他的經師,致仕國子監監丞徐鏡湖先生來拜訪過本官,你去信不方便,還是本官去信叫他管束學生吧。”

方學生的臉色發青,又不敢反抗,從一隻雲間白鶴活活熬成了淋雨的鵪鶉。

雖說他挨訓是在講壇後麵挨的,但他從慷慨激昂地喊話、春風滿麵地跟著宋時離去,再到回去時瑟瑟發抖的小模樣,無不提醒眾人他究竟經曆了什麼。

再之後三位老先生也沒急著講學,而是坐在台下看他們的自習會。眾生見了方學生這個活例子,又見鎮場的老師從一個年輕和氣的桓淩添到了四位,也不由得更加約束住自己,安安份份地講完了十二道題。

這十二道題選得既公正,自習的方式也新鮮合用,連他們這些積年的學者、老師,看了自習會後都有所斬獲。更可喜的是,宋時敢辦這樣的大會,能辦得起這大會,也能一人壓得住場子,不借尊長之力便管束住學生。

雖然也有桓淩幫他壓場,可他自己也是才理兼備之人,才能說得那學生低頭認錯。而他點出彆人的錯處後又肯給人留麵子,並不咄咄逼人,這份心胸和體貼,也不是這般年紀的少年學子容易有的。

這一天講學結束,回到府賓館後,方提學就不禁寫信給黃巡按,分享自己在大會上所見所聞,重重誇了這宋學生一回:

平常他們提學禦史看學生,隻在考試時見上一麵,看看文章、聽聽本縣教諭有說法,難得認清人品能力;今日見他在台上主持應對,說理全無錯處,又不以才學驕人,反而儘力引導諸生展露自家所長,這才看出他的器量——

不是風流才子的品格,分明是名士大家的胸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