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笙越發羞愧,低著頭不敢看他們,直到正雜劇後一段醜角上台搏人笑聲的雜扮也結束,才重邀二人去附近酒樓坐下說話。
進了包廂,他便先滿麵羞赧地向宋時道歉:“我實不該未經宋狀元允許,便將狀元公的諸宮調改作雜劇,還在外頭搬演它賺錢。”
可這京裡米珠薪桂,他們二人又是背著家裡私奔出來,哪有臉一趟一趟管家裡要錢?趙悅書從家帶來的錢多半拿去戶部捐官了,剩下的不光供兩人花用,還得籌備著編演那出專為他們倆寫的戲,錢實在不湊手,他便想出門賺些。
原先在武平時,他還能靠給各家藝人畫宋時教的妝容賺錢,偶爾做些繡活描補,也足夠養家。可京裡還不興這妝容,他又人生地不熟的,搶不過那些妝娘,生意不好做,隻好再靠宋狀元的名聲、靠《白毛仙姑傳》闖一條門路了。
他漲紅著臉,低聲小意地道歉:“本也想等宋狀元應許了再弄,隻是悅書哥買下這班子時狀元已回了鄉,一直無緣通報,小的便自作主張,借了宋狀元的名頭。”
宋時並不介意他蹭自己名聲的事,隻奇怪他們窮得都要出來賣藝了,怎麼會買戲班子呢?
李少笙歎道:“本來我們隻先請了個會寫雜劇的鄧先生來,備著宋狀元何時送來稿子便能立刻編成雜劇。我們還想找個唱得好的班子,就如當初祝姑姑唱這出《白》傳時一般,替我們在瓦子裡演幾回揚名。”
孰料那位鄧先生聽說他家要請戲班唱戲,便說這麼請不劃算,不如自家養個班子:一者外頭班子不好的居多,唱得好的紅角兒價又高,也不是他們能輕易請著的;二來將來趙書生已捐了官,不知何時就到外省做官,到時又得費銀子請人來學唱……
三來他恰好知道有一戶先前在京住的世襲指揮使父子要到西北就任,全家都要跟著去任上,家裡養的戲班子不能帶走,他們此時要接手,價錢極合適。
有鄧先生牽線,他們夫婦就大著膽子上門,談了買戲班之事。
最初這大戶人家也看不上他們一家隻是普通舉子,但鄧先生與中人說他們是宋狀元的舊識,還是當初編《白毛仙姑傳》出過力的人,那位指揮使便親自見了他們,拿他們當知音相待。
這戲班子裡的人都是老指揮使親自挑選,多年教養出來的,若非西北戰事不寧,馬尚書下了鈞旨點他們父子出征,他也舍不得將人賣了。但既然必須賣人,他寧可賣給知音,鑒證了趙悅書的身份後,幾乎是將這個班子白送給了他們。
李少笙講了這段經過,慚愧無地地說:“我家供不起這些人嚼用,隻得擅自編了戲叫他們演,假稱是狀元同鄉,賺幾個銀子糊口。”
宋時笑道:“那也沒什麼,當初趙兄尋我寫你們的故事時就說了要搬演,《白》也一樣,演了也就演了,我難道還要尋你們收幾個銀子換我這狀元名號?不過怎地隻你一人在,趙兄呢?我還有些關於新戲的事想與你們說說。”
李少笙道:“悅書如今在家與鄧先生一道推敲曲詞,隻恨不能早些編出戲來。我們倒也想到狀元府尋宋公子,隻是你老連著幾天不在,我那兄長剛煩你寫了文章,怕又為這沒要緊的俗務耽擱你的事,沒好意思留帖子就回來了。”
聽說趙悅書找過自己幾趟都沒見人,宋時倒有些不好意思,忙解釋一句:“因家父也要入京,我母親、兄嫂們都要搬到京裡來住,便想買幢大房子,這些日子是看房去了,不是有意怠慢。”
李少笙正背著盜用他形象的罪名,哪裡敢挑剔他,唯唯幾句,又問他排出來後可否過去掌掌眼。
當然得看!
這出新戲他也是靈魂大男主,怎麼也得給自己……也給他師兄爭取幾句唱詞啊!
雜劇排出來不是大男主就是大女主,一本戲從頭到尾隻有主角唱曲,陪演的都隻能念賓白,忒不科學、忒不合理、忒不給他們這些特彆演出的名人麵子了!
必須改!哪怕當麵跟趙悅書爭一爭,也得給他們師兄弟爭取到唱幾段的權力!
宋時野心勃勃,準備跟趙悅書見一麵,靠名氣碾壓趙製片和李導、鄧編,修改當世雜劇的演唱方式,給劇中的自己爭來更多戲份。
他還處於安穩長假中,可以悠然考慮改造當世雜劇藝術,他師兄卻已經加班加出條件反射,聽著李少笙的話,第一反應便是問:“賣與你家雜劇班的指揮使姓什麼,家在何處?你可知他從前在哪裡供職,打過仗麼?”
一個素愛雜劇,家裡養著雜劇班子的世襲指揮使,當真是有能力戍邊的麼?
宋時的殿試策問中便答了“甄選良將”一條,他從前也上過這樣的本章。卻不知這位指揮使是真良將還是繼祖上蔭庇而得官,實則並無戰績、甚至沒真正上過戰場的人?
他身為給事中,雖平日不好越權去查兵部,但既然得知此事,便得去查查那將領的身份——若果真是良將,他不吝寫奏章褒獎;但若其並無帶兵的能耐,他也不得不行言官風聞奏事之職,彈劾兵部一回了!